花几十块钱走进电影院,结果却像吃了个苍蝇一样恶心,你会是什么感受?最近,一部名为《长安诡事传》的电影,就让不少观众体验了一把这种感觉。这部电影号称古装悬疑,却充斥着让人啼笑皆非的剧情、辣眼睛的“爷孙恋”、以及无处不在的擦边球,简直是侮辱观众智商的“集大成者”。 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网络大电影(网大)登陆院线后的种种尴尬与乱象。
《长安诡事传》的故事,简单来说就是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失踪的女儿,不得不卷入一桩离奇的悬案。 然而,编剧的脑洞似乎大得有点过头。女儿失踪的原因,竟然是被人挂在了悬崖上的一棵树上!而提供这一关键信息的,竟然是男主即将被处决的仇人!这种强行制造悬念的桥段,不仅毫无逻辑可言,更让人感觉智商受到了莫大的侮辱。更让人无语的是,男主就像开了挂一样,在没有任何线索的情况下,仅凭直觉就能找到关键人物,破案过程简直如同儿戏。
除了剧情的硬伤之外,《长安诡事传》的演员阵容也让人一言难尽。年近七旬的任达华,与二十多岁的小花曾梦雪,上演了一段尴尬至极的“爷孙恋”。两人毫无CP感,每次对手戏都让人如坐针毡,尴尬得脚趾都能抠出一座三室一厅。而克拉拉的出现,更是将这部电影的低俗推向了高潮。这位以身材著称的女演员,在片中穿着暴露,举止 suggestive,仿佛她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某些观众的低级趣味。
《长安诡事传》的种种问题,并非个例,而是当下网大普遍存在的通病。为了吸引眼球,博取流量,许多网大都选择剑走偏锋,打擦边球、玩烂梗,甚至不惜牺牲剧情和逻辑。 “好父亲”人设、“老牛吃嫩草”、强行反转等等,这些在网大中屡见不鲜的套路,早已让观众审美疲劳。而一些曾经的荧幕男神,如陈浩民、马景涛、吕良伟等,也纷纷“下海”出演网大,为了“挣钱”不惜自毁形象,令人唏嘘不已。他们在网大中,往往扮演着与年龄不符的角色,与年轻女演员上演着令人尴尬的“爱情戏”。这种现象的背后,到底是市场的选择,还是演员的无奈?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质量低劣的网大,竟然能够登陆院线,与高质量的电影同台竞技。这不仅是对观众的 disrespect,更是对电影行业的伤害。 《长安诡事传》仅80万的票房,以及铺天盖地的差评,就是市场给出的答案。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制作精良、口碑良好的电影,却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上映,这不得不让人反思:我们的院线电影市场,究竟怎么了?
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共有220部电影上映,其中网大出身的电影占比约为10%,但票房占比却不足2%。而这些网大的平均豆瓣评分,也普遍低于5分。这些数据都表明,网大登陆院线,并非一件易事。 观众的口味越来越挑剔,对电影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纯依靠擦边球、烂梗,已经无法吸引观众的眼球了。
那么,网大的未来在哪里?如何才能在泥沙俱下中找到出路? 首先,必须加强审核,规范市场,杜绝低俗内容。 不能让为了追求流量而放弃底线的电影,污染观众的视野。其次,要鼓励原创,扶持精品,打造更多高质量的网大作品。 只有用心创作,尊重观众,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最后,要提升演员的专业素养,杜绝“老牛吃嫩草”等不良现象。 演员应该珍惜自己的羽毛,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长远的发展。
网络大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影形式,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它可以弥补院线电影的一些不足,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但前提是,网大必须提升自身的质量,摆脱低俗的标签,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尊重和市场的认可。 《长安诡事传》的失败,是一个警钟,它提醒着所有网大从业者: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要试图用烂片来欺骗观众的感情。
网大的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希望未来的网大市场,能够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少一些擦边球,多一些艺术追求。只有这样,网大才能真正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一股清流,而不是一滩污泥。 我们期待着,看到更多优秀网大的出现,为观众带来更多惊喜和感动。 毕竟,电影的本质,是讲故事,而不是卖弄噱头。
中国电影市场需要百花齐放,网大作为其中的一朵,也应该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但前提是,它必须找到正确的方向,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希望《长安诡事传》的教训,能够让更多网大从业者警醒,让他们明白:只有用心创作,尊重观众,才能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