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吴青年训练班-迎祥宫-吴氏陵园(西安路过)

何为道 2023-03-24 15:58:19

陕西三原安吴青年训练班纪念馆是我来的比较多的红色圣地之一,一直就想写篇有关这里的游记,可是都难以下手,主要原因是资料很难收集,但是又缺乏足够的时间去当地采访落实,网络上大都是从百度上照抄的多,官网侧更是把中间一部分事实遮遮掩掩,使人无从下手,在对吴周氏弊多利少的评价也很不公平,当然大多来游玩的朋友和我一样,就是看热闹,对其历史并不关心。但是对爱好历史研究的朋友就很是闹心,也希望有对这里历史了解的人能写点传记,以为后来人留下些珍贵资料。

自唐朝时期吴氏家族就由江苏迁来到陕西安吴村居住,在吴家人的努力经过千余年经历历各朝代至清初兴盛发达起来。这其中对家族发展贡献最大的当数“安吴寡妇”(1868—1910)。安吴寡妇是清泾阳县鲁桥镇孟店村(今属三原县)人,女,17岁时出嫁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村吴家,丈夫吴聘因染疾不愈,婚后数日死去,因吴家无男丁承嗣,吴周氏便成为吴家惟一继承人,此后吴周氏即被当地人称之为“安吴寡妇”。

其实在我们中国,很多时候对一白丁之家要想走进仕途,只能是拿钱出来,想尽办法挤进官场,历史上这样的人和故事多不胜数,古代最有名的成功人士当属吕不韦了,就现在眼下我们看见的明星赵本山也应该算上一个,只是运气不好巴结错了人,吓的最近只能夹紧尾巴做人,但是他们的思想我到认为是很对的。目的当然也是为了光宗耀祖了,想想前几年兴旺的时候,在当地真是一手遮天,在全国也是笨蛋粉丝一堆,拿着自己辛苦存下来的一点吃饭钱去添人家赵本山的热屁沟,其实赵本山认识你是个屁呀,当下时局就是这样的,只能怪赵本山自己运气不好,但是向上的思想和做法到没有什么不对。一个逗人笑的戏子,不这样做永远也就只能是个演戏的。

光绪庚子年(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仓皇逃到西安避难,吴周氏趁机以“助纾国难”名义,向慈禧太后贡银十万两。慈禧嘉许其举,诰封二品夫人(吴周氏死后被诰赠一品夫人),赐御笔亲书“护国夫人”的金字牌匾。从此她跻身皇亲国戚行列而声名显赫,是一生中鼎盛时期。一个寡妇,一个女流之辈就能完成这样大的家族政治改变,是相当难能可贵的,当然这也是经过吴家几代人上千年的努力而完成的,应该算是布衣女流的最高境界了吧。

而现在位于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村的吴氏庄园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012平方米。现存三进院落,依南北中轴线排列。(据传吴氏家共有东、西、南、北、中五院,该院为东院之一部分。其中退厅为吴周氏住处,目前的这些建筑就是在安吴寡妇手上修建而流传至今的。抗战以后,情况就不太详细了,1937年洛川会议以后,西北青年训练班从延安迁到泾阳,于1938年春迁至此地,共举办了6期训练班,毕业学员13000多人,培养了大批青年干部。1940年4月撤回延安。毛泽东为青训班题词,朱德亲赴视察并作了题为《抗日形势》的报告,林伯渠经常在此讲课。而吴氏家族结果就是没有了后果。

解放以后,想当然这样的恶霸地主家产肯定是要没收充公的,而后分给那些穷的没有饭吃的泥腿子,还好这里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才被完好的保存下来,得以流传至今,让我们后人得以参观。也不知道吴氏家族在新中国的成立前有没有站对方向。要不肯定也是被专政的对象,没有什么好结果。

我最早来到这里还是2012年,当时并不知道还有这么个安吴青年训练班,是从这里路过发现的,如是跑进去参观,首先看见的就是迎祥宫,迎祥宫大门坐北朝南而开,其实大门和里面的戏楼就是一个建筑,端的是飞檐走壁,雕梁画栋,漂亮之极,(电视白鹿塬的戏台就是在这里拍摄而整体一比一在白鹿原复制了一个)想想有多漂亮,听名字迎祥宫就应该是座道院,解放以后这里也和别的地方一样改成了学校,院子并不大,进门院子上首两边是两座对称的偏殿,从窗格看进去,墙上还残存一些旧时的残缺壁画,现在这里已经把学校搬了出去,所有建筑正在粉刷,不久的将来肯定会面貌一新。

东偏殿南边下首是一块勤建大道迎祥宫碑,记述着修建这里的一些情况,石碑是元代至元十七年立石。沿中轴最里面是原来的大殿,解放以后改成了教室,墙壁上写满了文革的标语,相当有意思。可是这次在去,就已经全部被粉刷一新了,简直是作孽呀,文革的东西保存到现在已经不容易了,可惜就这样被破坏了,一个时代的标符以后是在也看不见了,而目前却改成了住房,估计是成了办公室什么的。

于是又跑回偏殿在向里张望,果然里面的老壁画也已经不复存在了,我最近几年把陕西的人文景点跑的多,基本都是在破坏,比如蒲城,澄城等等都是直接把旧的拆掉盖个新的,这样的犯罪几乎全国都在做,是管理者不懂吗?当然不是,个中滋味专家明白,管理者明白,行家也明白,我这里也懒的说,既然都破坏掉了,那也不看了,还是尽快去看青训班好了。

迎祥宫和青训班是紧邻的两个宅院,中间仅隔了三米来宽的一条巷道,大门也是面南而开,其实也就是从一间堂房中间开了道大门,单从外面看并不起眼,和迎祥宫门楼档次不能比,估计也是从安全角度考虑,在古代土匪民变是比较常见的,寺庙是公开场所,不会被抢,而像吴家这样的大户肯定是被穷人土匪打注意的对象,当然安全是最重要的,而陕西关中川道上多是这样的半边梁房屋,从外面看就更高大了,一般是上不去的。

进门就是一方天井,两边是厢房,随着国家政策的走向而更替着不同的时期的遗物和文物,这次是抗战,那么里面当然就全部摆放着以抗战为主题的照片等等,没有啥好看的。在天井北边放着一块如刀似剑的石头,也就是一块石头盆景,具体有什么讲究就不得而知了。二堂要高出偏房近一米,以显示主人的无上尊严,现在里面按原来青训班上课的样子摆放着不知从那里收集上来的旧桌子和板凳,前方正中央摆放一张教桌,桌子旁边置放一面党旗,大凡来的游客无不去装空做式的照相,宛然自己也成了英雄人物江姐。

穿过二堂就进入第二个院子,和第一个天井一样,两边是厢房,但是东厢房却是原来的老家具和炕,当时住着我党的重要领导刘瑞龙,墙上挂着一些照片,西厢房放了些当时的用具和文物,也没有什么好看的,其实全国的老民宅基本都一样,不过大小不同而已,我是在这里走马看花。当然来的人也基本和我一样,有的看看也就不想进去了,到是女的多喜欢照相,现在时髦发微博,这当然是好的题材了。

第三进堂房也是最后的房屋了,后面没有修过堂门,这样要想去后面的望月楼就要返回到前堂从东侧门绕过去,在堂房大门中间悬挂着由胡乔木书写的“安吴堡青训班旧址”匾额,里面全部摆放着当时的一些旧东西,看看也看不出什么名堂,就原路返回到前堂去后面的望月楼游玩。

望月楼是一两层的方形建筑,整体用青砖切就,雕刻的是雕梁画栋,窗子和门楼是西洋样式,但是上层却是标准的中国古典建筑样式,和今天的高大建筑相比并不算什么,可是在当时可不是一般人家所能拥有的,想想安吴寡妇一个人每当皓月当空,独自一人赏月,也不知道她会怎么想,在女人中他应该是一个佼佼者了。生意在她的手上做到了全国,当地就有这样的一句俗话,吴家出门办事,从来不住别人家的店,想想她家在全国开了多少家商号呀。为了巴结慈禧太后,一次就是10万两的雪花银,真是大手笔,堪比女中丈夫也。

政治上的投资没有白费,结果换来了诰封二品夫人,大家也许看不起这样看着没有什么用的封号吧,那是你们对古代的政治制度不懂,就这样的封号她就有权利见官不拜,进庙不用下轿,平时就是把谁欺负了你也是很难和她告官的,在古代人的地位是不同的,她有了封号就是夫人,就是老爷,而你个做生意的在有钱也不过是个奴才,所以为什么现在的中国有钱的就要打破头去当官,这里的窍门大的很,是一门大学问,非我这样的庸才所能体会。

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她死后被诰赠一品夫人,赐御笔亲书“护国夫人”的金字牌匾。当然陵园就可以修的高大威猛了。从青训班出来返回到来路十字路口继续向北,当走出村路边的地里就是吴氏陵园,足足有半个足球场大,里面种满了柏树,现在这里也是全国的柏树保护基地,面积之大,树木数量之多全国少见,当然这里也是早期青训班的露天讲堂,大家在这里学习,到是最好不过了。

目前整个陵园用围墙切着,我来过几次,都没有办法进去,听当地的老乡讲,要去找村长拿钥匙,可是又去那里找呀,只能以后再来碰运气了。透过大铁门,可以看见里面的三座石制牌坊绝对高大上,保护的相当完整,里面的石刻也都在高大的柏树中忽隐忽现,不能尽观之,好不遗憾,石碑一看就是那种敕封所刻的比例和样式,就凭这些最少都是省保单位,何况还保护的这样完整。在全省以及全国都不多见。(本文写于15年,随后经过努力先后多次进入墓园,本文只做修改,不在补充吴氏陵园内容)

安吴寡妇一生没有白活,按大清例律,她是有权享受向上追封的,这样吴家也才能在这一时期享受到了她家最大规格的礼遇,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目前还没有听说这个陵园被文物部门“保护性的挖掘”多少也让死去的人好好睡在自己的地里,安静的别去打搅才是最好的保护,

注; 本游记写于15年11月15号,期间被册掉,最近几年又多次修改,这里随着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热播开始火了起来。每逢双休日这里都是人满为患,达到一个车位难求的地步。景区门口换票也排起了老长的队伍,原来无人的街道现在也都被重新粉刷装修成仿古式样,成为商业区。

吴氏陵园目前也已开始对外开放,但是要收取门票,不过陵园内到是全部都是清朝的古物,也是唯一值得一游的好去处,但是多为国人所不喜。

注; 本文书写于15年11月15号,今修改后重发。

备注;

安吴青年训练班纪念馆

1937年9月,中共中央青年部部长冯文彬率领一个班青年战士,自延安抵达云阳镇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同中共陕西省委负责人贾拓夫、汪锋等商定创办战时青年短期训练班。10月11日,青训班第一期在斗口农场开办,工作人员4名,学员150名,开设课目为学习政治和军事训练。冯文彬任主任,乐少华任队长兼军事教员,何志成任秘书,张拴平任教务员。第一期结业后,青训班迁址云阳镇东街一所破庙。此后,规模逐步扩大,第二期、第三期时均达300余人。1938年1月,青训班更名为战时青年训练班,又迁址蒋路乡安吴堡,增补胡乔木为副主任。随着学员人数的急剧增加,青训班开始编制连队,有职工连、农民连、妇女连、儿童连、艺术连、游击队连、佛教连等。1938年2月,第五期开办,青训班成立班务委员会,名誉主任朱德,班务委员会主任冯文彬,副主任胡乔木,下设教务、生活和总务3个处。

1938年6月27日,世界学联代表团成员克罗曼(法国)、福洛特(英国)、雅德(美国)、雷克(加拿大)4人,自西安抵达安吴青训班访问,成为青训班名誉学员。其后,通过他们撰文,安吴青训班蜚声海外。

1940年初,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胡宗南部进驻三原西北一带,距安吴仅七八里之遥,青训班时有遭受袭击之虞。1940年4月25日,遵照中央指示,青训班全员撤离,经云阳北上,5月2日抵达延安。

青训班自创办到撤离,历时两年余,共举办14期,培训学员12000人,为夺取抗口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吴氏庄园

吴氏庄园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012平方米。现存三进院落,依南北中轴线排列。分为门厅,面阔八间,进深一间。自东数第四间安大门一合。前院东西厢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大厅,面阔五间,进深三间。过厅,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后院厢房,东厢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西厢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退厅,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吴氏庄园就是青年训练班遗址。

吴 周 氏 :

(1868—1910),清泾阳县鲁桥镇孟店村(今属三原县)人,女,其婆家祖先,唐朝时由江苏迁来,为确保后辈永远安宁,遂将住地起名“安吴”。后历各朝,子孙繁衍,至清初兴盛发达起来。吴周氏婆家的曾祖父吴恒德即是东院人。光绪丙子年(1876)尉文去世,吴家商业开始衰败。吴周氏来吴家接管家事后,“垂帘听政”,精明用人,勤于算计,极尽理财聚财之能事,使吴家商业又迅速走向繁荣兴旺。吴家原有产业如江苏、江西、安徽等省淮盐经营继续得以维持,又先后在湖北、上海、四川、重庆、甘肃及陕西各地设立很多商号,各大商埠、码头都有吴家的生意,势力逐渐扩张,当时民间流传一句话“吴家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形容其实力雄厚。

光绪庚子年(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仓皇逃到西安避难,吴周氏趁机以“助纾国难”名义,向慈禧太后贡银十万两。慈禧嘉许其举,诰封二品夫人,此时她跻身皇帝国戚,声名显赫,是一生中鼎盛时期。吴周氏亦曾为赈济灾民、修建文庙等公益事业捐助大笔银两。守寡20余年,运用聚财博名的精明手段,使吴家成为关中著名的大家望族,本人亦被民间视为“活财神”。终年42岁。

吴氏陵园

安吴堡吴氏家族系清代全国著名盐商。吴周氏是慈禧太后义女,一品诰命夫人。吴氏陵园是著名的吴氏庄园的有机组成部分。园内柏树林立,石马、石碑、石坊尽显一代古墓的庄严与气势。安吴堡吴氏家族系清代全国著名盐商。吴周氏是慈禧太后义女,一品诰命夫人。吴氏陵园是著名的吴氏庄园的有机组成部分。园内柏树林立,石马、石碑、石坊尽显一代古墓的庄严与气势。

吴氏陵园也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中国比较文学奠基人吴宓先生陵园。号称“三秦第一陵园”。

0 阅读:8

何为道

简介: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