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了「个性化推荐」以后

职业生涯规划师王静 2024-08-05 08:06:29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前脚刚和朋友或家人说过一样东西,后脚你打开各种APP就能看到你之前提到的这样东西。

或者你看过某个产品或某类文章,之后平台就疯狂的给你推荐类似的。

信息平台上的这种个性化推荐,这种算法的加持,看似提升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像肚里的蛔虫,你不用开口我就知道你想看什么。

会让你觉得同一类型的事情好多啊,会以为原来大家看法一致呀,容易找到认同感,不会觉得孤单。

虚假、低质、带噱头的东西,各种夸大其词博眼球的文章标题、充满情绪化的观点,也越来越多。

当自己的世界被相似的东西占领久了,人就变得木噔了,慢慢失去耐心和思考能力,像极了井底的蛙,对外部环境的判断会出现偏差。

而且感觉自己像人在后背被贴了“标签”一样,后台的算法给你做了归类:“你就适合看这些“。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信息茧房」:一个人只关注自己选择的领域,或者只关注让自己愉悦的东西,久而久之,就会像蚕一样,把自己困在茧房里,从而丧失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

所以我决定打破这个茧房,先关闭某常用信息APP中的「个性化推荐」服务。

但,关了两天我又重新打开,之后过了两天我又关上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长期有人给你做你喜欢吃的东西,突然有一天这人放假了,好不习惯啊。

第二,没人给你做饭你得自己做,可当你站在菜市场看着五花八门的菜,感觉无从下手。

第三,关闭之后之前常看的几个视频博主需要手动到关注人里去搜,感觉有点麻烦。

第四,没有被塞满,会有点空虚。就像每天很多知道你喜好的人围着你转,突然有一天这些人消失了那种感觉。

种种不适应之后,我又重新打开了个性化推荐,哇,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可真好呀。

这个过程因为有了觉察,我会发现,关掉那两天虽然有以上不适感,好处还是有的。

第一,我需要思考我想看什么,然后去搜做,脑子的思考功能被开启了。

第二,想不出要搜索什么但时候,就自动关掉APP了,我大概测算了一下,一天省下来但时间不止一个小时。

第三,省下的时间可以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哪怕是多睡一会,对身体也是好的。

第四,看到了不同领域的信息,眼界开了,虽然质量依旧不高吧。

所以我又陷入纠结了,好像关了也烦人,不关也烦人,思想斗争来斗争去,最终决定还是关掉。

关掉信息平台个性化推荐的行为就像戒烟样,偶尔还想抽两口,心理憋的痒痒。

所以关闭个性化推荐需要我们:

1、有明确的信息获取意识。也就是说,你得清晰的知道你需要什么类型的信息,以及能够筛选出自己想要的高质量信息。

2、能接受花较长时间在信息搜集、辨别、整理和获取上。

3、可以主动、有意识的要求自己接受不同类型、尽可能全面的信息。

关闭之后不再推荐跟你兴趣、喜好相关的内容,减少信息干扰,可以更加专注自己想看的内容。

当然有一些我并不想关,比如淘宝、美团,我就是需要它根据我的兴起爱好、历史购买、浏览记录等给我推荐我喜欢的,我需要这个功能。

写在最后:

“把时间分给睡眠,分给书籍,分给运动,分给花鸟树木和山川湖海,分给你对这个世界的热爱,而不是将自己浪费在无聊的人和事上。当你开始做时间的主人,你会感受到平淡生活中喷涌而出的平静的力量,至于那些焦虑与不安,自然烟消云散。 --邓中华《时间》

0 阅读:3
职业生涯规划师王静

职业生涯规划师王静

职业规划,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