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他说现在的年轻人过节都不知道该过啥节了,春节嫌太传统没意思,圣诞节又觉得不够地道,搞得每个节日都赶着凑热闹但又感觉哪个都不太对劲。
我们好像都变成了节日选择困难症患者,每到节日就开始纠结要不要过,该怎么过,过得对不对,搞得自己很累,明明节日是开心的事情,却被各种观点和想法搞得焦头烂额。
现在的年轻人对待节日的态度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有时候看见商场里的圣诞树就走不动路,恨不得拍上几百张照片发朋友圈,有时候又觉得这些都是商家的营销套路,自己怎么这么容易就上当了。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对待节日的纠结,说到底还是因为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了,大家都在追求效率和意义,连过节都要讲究个性价比,生怕自己过得不够有意思,不够打卡值。
每到节日的时候,朋友圈里总会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疯狂晒各种节日氛围照片的,一种是在下面评论说这是崇洋媚外的,搞得大家都不太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说实话,现在的年轻人对文化认同这件事真的很迷茫,一方面觉得要传承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觉得外国节日很有意思,想要都体验一下,但是又怕被人说不够爱国。
有时候看到外国人过春节,我们会觉得特别自豪,觉得这是文化输出的体现,但是轮到我们过圣诞节的时候,又开始纠结这样是不是不太合适,这种双标的心理其实挺有意思的。
现在的父母辈对待外国节日的态度也很有意思,平时说着不认可这些洋节,但是看到商场打折的时候,又会提醒你去买点东西,这种矛盾的心态其实也反映了文化交融时期的特点。
现在的节日好像都变成了购物节,不管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外国节日,商家们总能找到理由让你剁手,这种现象其实挺让人无奈的。
每到节日的时候,各种促销信息就会疯狂轰炸你的手机,好像不买点什么就对不起这个节日似的,这种消费主义的陷阱确实让人有点抗拒。
但是转念一想,节日商业化其实也不完全是坏事,至少它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节日氛围中来,而且也给了我们一个购物的理由和动力。
其实对待节日最好的态度就是随心所欲,喜欢就过,不喜欢就算了,没必要给自己太多压力,也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
现在的中国已经强大到不用担心文化会被侵蚀的地步了,我们完全可以以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对待各种节日文化。
过节最重要的是开心,是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时光,至于这个节日是哪里来的,好像也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它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和美好的回忆。
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注重仪式感,可能是生活压力太大了,需要一些特别的时刻来调剂一下,所以各种节日就成了制造仪式感的好机会。
有些人会觉得过节就是要有仪式感,要有特别的布置和安排,但其实简简单单地在家吃个饭,陪陪家人聊聊天,也是很好的过节方式。
节日的意义本来就是让人们能够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来,享受一下和亲朋好友在一起的时光,至于形式如何,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未来的节日文化可能会更加多元和包容,中西方节日的界限可能会越来越模糊,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会消失。
年轻人对待节日的态度可能会越来越轻松和自然,不会太在意节日的来源和背景,而是更注重节日带来的快乐和意义。
最后,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过节方式,不要被各种观点和压力所困扰,享受节日带来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