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向普京抛出橄榄枝,称“希望俄罗斯重返G7”。
与此同时,特朗普还积极地斡旋俄乌冲突,显然,有意愿修复美俄关系。但还没等普京回答,匈利亚总理欧尔班率先预言:“中俄将至少合作100年,不离不弃。”
果不其然,次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态:俄罗斯对重返G7没有兴趣。
因为无论对普京,还是俄罗斯,都无法原谅西方此前犯下的错误……
今天【雾哥】就带大家一起了解背后故事。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给大国迷雾点点关注,既方便回顾往期精彩,又不会错过最新内容。
2002年,俄罗斯加入了当时还叫“G8”的G7。这也是在情理之中,因为在21世纪初,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交好。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投向了美国的阵营。
次年,第一任总统叶利钦访问美国。当时,他在联合国大会上进行演讲,试图向世界展示一个全新的、愿意与西方接轨的俄罗斯,为此,他甚至提出“克格勃档案可供美国查阅”。
这让叶利钦受到了一些俄罗斯人的批评——“侵犯国家的隐私”。
不过,叶利钦的亲西方化政策,确实为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但也埋下了很多严重的后患,像“寡头经济”,以及失去了在国际舞台上的利益。
2000年3月,叶利钦主动让位给普京。
当选总统之初,普京也抱着同样“亲西方”政策,温和地与美国展开交流,不仅接受了北约的进一步扩大,还关闭了苏联时代的基地,以及允许美军入侵阿富汗。
当时,时任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的拜登评论道:“彼得大帝以后,还没有出现一个俄罗斯领导人像普京一样,将政治命运与西方紧紧联系在一起。”
因此俄罗斯得以加入“G7”。
不过,普京比叶利钦更敏锐,所以很快察觉到了美国与俄罗斯合作的真正目的并非“共赢”,而是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一点点地蚕食掉俄罗斯,彻底消除威胁。
因此,普京改变了过去的温和路线,开始吸收部分民族主义者进入政府高层,比如,被称为“普京大脑”的杜金。
之后,每一次美国为瓦解俄罗斯而采取的“颜色革命”,都将两国之间的关系拉得更远。
2014年,克里米亚冲突爆发,美俄关系几乎破灭,俄罗斯还退出了“G7”。再到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美国对俄罗斯进行打压制裁,也让两国关系降至冰点。
不过,普京却没有绝望,而是在带着俄罗斯“向东看”的路上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2023年,中俄贸易额达到2400亿美元,意味着中俄两国领导人许下的“2024年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超额完成。
对于俄罗斯而言,与中国的关系越发深厚是解决燃眉之急的关键。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制裁,包括禁运俄罗斯的化石燃料,还冻结了俄罗斯在欧盟的外汇资金,打击俄罗斯的金融机构……
美国这一招釜底抽薪,俨然将俄罗斯逼上了绝路。好在,邻国中国为俄罗斯雪中送炭,成了俄罗斯石油出口的大客户。
2023年,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总量超过1亿吨,比2022年增长了24%,2024年,也稳定在1亿吨以上。
另外,中俄关于东线天然气输气工程“西伯利亚力量2号”已经开工。
除了能源进出口,俄罗斯还搭上了我国经济发展项目——“一带一路”的发展快速车。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是G20组织的成员国。相比于影响力越来越小的G7,普京更能明白谁能给俄罗斯带来更稳健的发展。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俄罗斯跟紧中国的步伐,必能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
所以,欧尔班才一针见血地说:“中俄关系至少锁死100年。”
虽然这句预言存在不确定性,但只要俄罗斯想要发展,短期内不会改变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更何况,特朗普眼下对普京抛出橄榄枝,但也并非真心为了两国关系的发展,而是进一步稳定美国在国际上的霸权地位。
就像特朗普着急解决俄乌冲突,是为了甩掉包袱以集中资源和力量发展自身,实现他口中的“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竞选目标。
而且,即便特朗普为利益致力于与俄罗斯重修于好,但四年后,美国总统若再次换人,届时,美俄关系将再次充满不确定性。
可以说,与美国合作是无法预料的未来,而与中国共进退则是前途无限的发展,识时务的普京,当然要做出明确的选择。
未来,中俄两国继续紧密合作,将在国际秩序的重组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