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棋砸死堂兄、吮痈之怨、冤杀恩师,3件事表明汉景帝什么性格?

巨龙大世界 2025-04-23 17:23:06

说到汉朝的繁荣时期,肯定得提到文景两位皇帝一起打造的“文景盛世”。这里面,汉文帝刘恒特别出色,被人们叫做“三代之后的头号明君”。

汉景帝刘启,虽说也被人们称赞为明智的君王,可要是跟汉文帝比起来,那真是差得远了。更别提他还有个儿子汉武帝刘彻,那可是被大家称为古往今来最厉害的皇帝之一。这样一来,刘启在历史上就显得不太起眼了。

可能正因为这样,不少人觉得,文景之治既然是由刘恒和刘启联手开创的繁荣时期,那他俩的脾气秉性应该挺相近,比如都是那种温和、节俭又心善的人。

刘启到底是个啥样的人呢?咱们不妨通过下面三件事来瞅瞅。

【一、弈棋,用棋盘砸死堂兄】

汉景帝刘启,他是汉文帝和窦皇后的孩子。在汉文帝当上皇帝前,他的第一任妻子代王妃已经过世,而且他俩的四个娃也都离奇死亡。这事儿对刘启的人生轨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汉文帝坐上长安的皇位后,那些大臣们为了大局着想,都抢着给文帝提建议,说得赶紧选个太子。文帝的儿子里,刘启是最大的,所以他就这么被大家推上了太子的位置。

人们常说,小时候的行为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将来,从孩子早期的举动中,往往能瞅出他的真性情。刘启在当太子那会儿,就已经把自己的性格给露出来了。

以前,吴国那边的太子刘贤跑到长安皇宫拜见,有机会跟汉朝的太子刘启一起喝酒对弈。吴王刘濞比汉文帝要年长十多岁,这么算来,刘贤应该也比刘启年纪大,可以算是刘启的一个堂哥。

刘贤这家伙,是吴国的太子爷,打小就被宠上了天,而且他的老师们都是来自楚地的人,这让他变得有点浮夸、勇猛过头,平日里那叫一个骄傲自大。

跟刘启下棋那会儿,刘贤为了抢个好棋步,态度有点冲。俩年轻小伙子嘛,火气大,拌几句嘴也正常。只要谁肯退一步,这事儿就能顺顺当当过去。

不过刘启身为大汉朝的储君,哪能容得下别人对自己无礼,他处理冲突的手法简直让人大吃一惊。他二话不说,抄起棋盘,当场就把刘贤给砸死了。

历史上对那会儿的事儿没细说,但话说回来,刘贤毕竟是刘启的亲兄弟,对他下这么狠的手,确实有点太过分了。

不管刘启原本是不是真想弄死刘贤,这事儿至少反映出刘启脾气火爆,是个容易上头、不好对付的角色。

汉文帝挺护短,那事儿出了以后,他压根儿没提要罚刘启,直接把吴国太子刘贤的尸体给送回了吴国。这下可好,把吴王刘濞给惹毛了,他破口大骂:都是老刘家的骨肉,死在长安了就直接埋在长安呗,干啥非得给送回吴国来呢。

【二、吮痈,报复文帝宠臣邓通】

刘启也让汉文帝特别宠爱的臣子邓通走上了绝路,最后邓通过得十分凄惨,郁郁而终。

邓通因为汉文帝做的一个梦,摇身一变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收获了大量金银财宝。但有个算命先生给邓通相面后,却预言他最后可能会穷得饿死。

汉文帝对此并不放在心上,他觉得自己身为皇上,金口一开就能决定人的荣华富贵。他心想,只要他不让邓通变穷,谁又能让邓通穷困潦倒呢?

随后,汉文帝立马赐给邓通一座满是铜矿的山,还允许他自己来铸造钱币。

不说汉文帝这么做背后的政治打算,光看他选了邓通来当自己的代表,就能明白他对邓通有多信任。有了这份深厚的信任,邓通愿意为汉文帝吸去脓血,也就显得很正常了。

重点是,邓通讨好汉文帝有点过头了。有次,汉文帝背上疖子疼得难受,心情超差,就问邓通:“你说,这世上谁对我最真心实意的好啊?”

邓通琢磨着给太子刘启送个人情,就答道:谁也比不上太子您。

汉文帝听了没明确表态,等刘启来探望时,他就让刘启去吸脓疮。那脓疮看着真让人反胃,刘启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可汉朝重视孝道,刘启也实在不好推辞。

结果,刘启硬着头皮给汉文帝吸了脓疮。后来,他得知邓通经常给汉文帝做同样的事,心里既觉得不好意思,又更加记恨邓通了。

刘启一当上皇帝,立马就想找邓通算账。他先是把邓通的官职给撤了,然后又找了个理由,说他逃到国外私自铸钱,直接把邓通扔进了大牢。这么一来,邓通不光是家里的财产都被抄了,还背上了好几亿的债务。

馆陶公主看邓通挺可怜,就给了他些钱财,可没想到这些钱财很快就被官府给收走了。在大汉朝,谁不得给馆陶公主几分薄面?偏偏汉景帝刘启不买她的账。

最终,邓通这个昔日财富能与国家比肩的人,一分钱也没剩下,落魄至极,在借住的人家里凄凉离世。

刘启要是真想耳根子清净点,直接杀了邓通或者把他扔到哪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就完事儿了,但他非得选那种带侮辱性的方式来对付邓通。从这里就能看出来,刘启这人,爱记仇,心眼儿小,一点亏都吃不得。

【三、恩师,就是用来背锅的】

刘启对待恩师,可以说是毫不留情,说走就走,完全没有留恋。

晁错小时候就钻研法家的那一套,后来太常又让他去学了儒家思想。学完回来,他就当上了太子舍人。在东宫那段日子,晁错一直给刘启当老师,还帮他出谋划策。

刘启当上皇帝的第二年,晁错就提出来要削弱诸侯王的势力,他还说:早点动手,麻烦就小;拖得越久,问题就越大。

晁错给刘启出的主意很对胃口,刘启就让那些高官们商量怎么执行削减诸侯封地的计划。本来削减封地应该慢慢来,像钝刀割肉那样,但晁错和刘启商量后,决定直接动手,让那些诸侯大出血。

诸侯们肯定不乐意,刘启宣布要削减他们的封地才过了十来天,吴楚等七个诸侯国就反了。他们起兵的名义是要杀掉晁错,说是给皇上清理身边的坏人。

汉景帝刘启是不是个有责任感的人?答案是肯定的,不过这也得看具体情况。那时候,削藩的事情越闹越凶,眼看局面就要乱套了,刘启干脆采纳了大臣袁盎的主意,打算把晁错给解决了。

刘启不光让晁错当替罪羊,还玩了个计谋,他派了个中尉跑到晁错家里,假传圣旨说有事要商量,让晁错去上朝。等晁错走到长安东市的时候,中尉突然停车,当场宣读了一道诏书,说要腰斩晁错。

那时候,晁错正穿着上朝的衣裳,说白了,他就是在自己完全不知道咋回事的情况下,被那个所谓的“徒弟”给坑了。

更戏剧化的是,晁错离世后,前线回来的校尉邓公在汇报军情时透露:那些诸侯的造反,其实只是找个清除皇帝身边人的由头,杀了晁错根本没法让他们罢手。

后来,刘启下了命令去平定叛乱,没想到短短三个月就搞定了。这么一看,晁错好像白死了,挺冤枉的。

叛乱平息之后,刘启对晁错本人或者他的家人,有没有表示过啥哀悼或者补偿呢?事实挺让人唏嘘的,他啥也没做。这也难怪苏辙会在他的作品里,说刘启“心胸狭窄,恩情淡薄,一点不像个君主该有的样子”。

虽然汉景帝有不少性格上的缺陷,但不可否认,他为大汉王朝的持续繁荣打下了根基,起到了连接前后的重要角色,正因如此,汉武帝后来的辉煌战绩才能被历史铭记。

#百家说史品书季#

1 阅读:14
巨龙大世界

巨龙大世界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