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4bbad2df9517d3b4643e330278c18a4.jpg)
法国哲学家卢梭所说:
“生命不在于活得长,而在于活得有价值。”
许多人坚持“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观念,认为“长命百岁”是对老人的最好祝福。
然而,长寿是否就意味着幸福呢?
如今,更多的老年人开始给出了他们“不同寻常”的答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c072f1b5a21b08e65d0345d3e80a3a0.jpg)
不想再“长命百岁”
伏尔泰说:
“人生应该循规蹈矩地活,大胆权衡利弊地死。”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珍爱生活,同时也需要有勇气去面对和接纳死亡。
一位年迈的高官因脑梗塞被送进上海瑞金医院,经过医生的努力,他留住了生命,但却需要24小时的护理。
他的生命从此只能倚赖医护人员的照料,变成了所谓的“活死人”。
老人的女儿坚决地选择不放弃父亲的生命,并坚持了四年。
然而,医生们的看法却截然不同:
“虽然延续了生命,却并未改善生活质量。”
他们看到的是老人在未见家人的那23个小时里的痛苦。
当被问及是否考虑过父亲可能希望安详离世时,女儿的回答让人心疼:
“我不敢想,也不愿想。
现在我能给他最好的治疗,这样我心里能好过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498490b0ec40d917d009db6d9412d3b.jpg)
对于子女来说,主动放弃父母的生命是无比艰难的决定。
只要有救治的可能,谁都希望父母能多留一天。
但如果从老人的角度看,这种比“死”还痛苦地活着,真的是他们想要的吗?
“长寿必须建立在健康之上,否则就是煎熬。”
这是越来越多的老人对长寿的看法。
他们坚持:
“小病求医,大病随命。”
甚至有人表示,
“走得越快越好,别拖累子女。”
这样的观念,虽然让人心酸,却是对生命尊严和生活质量最深刻的理解。
有人说:
“生活是一场耗尽心灵的战斗,我们应当尽情地战斗,然后,悄然离去。”
享受幸福的晚年,不仅需要健康的身体,也需要承认生命的有限,尊重生命的自然过程。
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话题,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深思的问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08c8b7a31b0324d94c3690e3dd43e6d.jpg)
“活得好”成了难题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现在的社会,医疗条件丰富,生活水平提高,然而,很多老人却在选择“不活”。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变得越来越难。
追溯历史,可以发现曾经“养儿防老”的观念在现今社会变得越来越不实用。
网上有个段子是这样说的:
背起行囊,照顾不了家;
放下行囊,养活不了父母。
如今,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经济压力大。
在照顾病重的老人这件事上,他们在很多时候都是“有心无力。”
付出了许多但也走得十分艰难。
有一个视频,讲述了一个女儿,如何全身心照顾瘫痪在床16年的父亲。
这背后的付出和牺牲是巨大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0d50b3ed338c4a1d4197b23c4e792f1.jpg)
女儿不得不提前退休,舍弃了个人的生活;
女婿背负上全家的经济开销;
家里的车贷、房贷等等压力巨大,有时候还得亲人偶尔出手的帮助。
这种看似“完美”孝顺背后,是全家人“集体负债”。
事实上,
“养儿防老”是过去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那时,一家好多,几个孩子赡养一对老人,经济压力相对较小。
如今呢?
却是一对夫妻要背负赡养四位老人,甚至更多老人的重担。
老人虽长寿,却常伴有疾病,需要长期看护。
这种现状,逼迫子女不得不作出艰难的取舍。
养老院里,护工们工资微薄,工作繁重,需要照顾不同需求的老人。
在有限的条件下,他们的首要任务是保证老人“活下来”,而“活得好”往往成为次要考量。
因此,在养老院中,老人的生活质量仿佛由一颗骰子决定。
有人过得好,有人过得差。
所以,面对老人如何“活得好的问题,我们发现:
即使医疗条件延长了寿命,但真正的幸福晚年,还需要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94c519bbbeac6c5648bc5f6260de5e7.jpg)
养老,只能靠自己
有人说:
“人生就像骑自行车,要保持平衡,就必须不断前进。”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晚年生活。
当你老了,躺在床上,你会明白,我们需要自己去创造和寻找幸福。
在重庆的大街小巷,有一个80岁拾荒的老人,他的坚韧和乐观让人记忆深刻。
尽管生活并不富裕,甚至艰辛。
可是他每天凌晨三点就会扛着近200斤的垃圾出发。
他和女儿一起生活,虽然女儿能养活他,但他仍然想要帮助家里分担压力。
于是,他选择拾荒挣钱,尽管每天只能赚到十几块钱。
人与人,活着或者就发生了天壤之别。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fe2b500d16dcee025c240bed5a7cf82.jpg)
有的老人,即使生活在困难之中,仍然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
他说:
“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没必要和别人比。
钱,够花就行了。”
很多时候,我们的选择大概率上决定了我们将如何度过晚年。
有的老人主动选择住进养老院,享受被照顾的生活;
有的老人退休后,学习新的技能,享受充实的生活。
幸福的人总是相似的,他们都明白,
“养老,只能靠自己。”
生活永远无法尽善尽美,社会保障也总是有利有弊。
但是,我们可以在社会的进步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养老院、老年社区、老年食堂、住家保姆,等等,都是我们的选择。
总会有一种方式,让我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66975c0907fbb25ce135c63ea94fe26.jpg)
养老要做好“三储蓄”
养老,其实是对自己未来生活的塑造。
形式无关紧要,关键在于自我为中心的选择。
为了能在晚年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从现在起,就将“养老计划”纳入你的人生规划之中,并做好以下“三储蓄”
要储蓄财富。
充裕的经济条件赋予我们选择的自由,让我们可以在晚年选择心仪的生活方式,无需过分依赖子女,或受限于经济状况。
储备足够的财富,让我们的晚年更尊严,更自由。
要储蓄精神价值。
晚年生活的幸福源自内心,而非外界的陪伴。
应把老年看作人生的另一篇章,去追求自我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从中获取快乐。
这样,我们的幸福就能建立在自我实现之上,而非他人的陪伴。
要储蓄健康。
健康是晚年生活的基石。
在年轻时,我们应积极养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为老年打下健康基础。
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应接纳生命的衰老过程,而不是抵抗它。
当你老了,躺在床上,你会明白,早期的准备是至关重要的:
健康的身体、满足的心态和充足的金钱。
只有这样,我们的晚年才能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作者 | 幕卷·魅夜
图片 | 幕卷·摄影爱好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