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汪东兴递给华国锋一份机密文件,华主席看后变了脸色

烟雨南水云间 2025-02-17 11:07:18
前言:

1978年时,在某天,汪东兴手拿一份资料,急匆匆的走进华国锋的办公室,见到华国锋之后说:“主席,我这有一份文件,您看看。”

华国锋看汪东兴面色凝重,随即就拆开看,此时华国锋脸色一变问汪东兴:“这份文件除了你之外,还有谁知道?”汪东兴说只有他和去世的毛主席知晓,听到这里,华国锋才松了口气,开始若有所思起来。

原来,这份文件属于机密,已经保存了很多年,而如今一件事情的发生,让这份文件的重要性再次骤然上升,汪东兴看时机到了,该让这份文件重见天日了。

这是怎么了?到底是怎样的一份文件,居然能让华国锋和汪东兴如此的紧张?汪东兴所谓的时机又是什么呢?

“庐山会议”

说起这份机密文件,一切都还要从庐山会议说起。

庐山会议本身召开的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指标,继续去纠正“左”倾错误,由毛主席主持会议。在会议上,毛主席首先对国内形势做了一个概括,后来就由参会干部进行一些问题的讨论。

刚开始都还好好的,但会议开着开着就将重点放在了彭德怀身上,原来彭德怀在会上公开陈述社会的弊病,而且还说明了自己在其他方面的一些看法,他的性子大家也都是知道的,很是直爽,他的每一句发言的目的都是想让国家发展的更好。

但是有些人却突然在会议上将矛头直指到彭德怀身上,彭德怀顿时成为众矢之的,参会的部分人员都在批评彭德怀。而庐山会议结束后,别人就跟躲瘟神一样避开彭德怀,因为他们都知道彭德怀身上要有事情发生了。

果不其然,庐山会议之后,很多人都对彭德怀口诛笔伐,最后他本人就被免去了一切职务,搬到了另一个地方居住,并“面壁思过”。

彭德怀一直以来都为国家南征北战,战争时期,为国家打赢了大大小小的战役,建国之后,更是率领志愿军打赢了抗美援朝这一立国之战,所以有的干部是十分清楚彭德怀为人的,因此当时也在会议上为彭德怀说话,可是也都遭到了处罚。

而这种种,就被当时身为毛主席秘书的汪东兴记录下来了,汪东兴一直都是跟着毛主席的,他还负责毛主席的安危。

对于这场会议,毛主席也让汪东兴观察参会人员,并进行记录,当会议的重点偏向彭德怀时,汪东兴感觉到情况不对,所以就更加如实记下了会议上多人的讲话,尤其是彭德怀的。

后来彭德怀被免去职务之后,汪东兴心里清楚他记录的这些东西以后必然会有大用,所以他就整理成了一份文件,首先肯定是要给毛主席看的,当毛主席看完后,汪东兴就将这个文件保存好,等到时机恰当之时,再给它拿出来。

只是没想到,这个时机在多年后才被他等到,又或者说这个时机来的有些晚了,因为当时彭德怀人已经不在了。

“时机来了”

庐山会议之后,彭德怀就被免去了职务,在会议上,汪东兴则把彭德怀的一言一行都如实记录了下来,他认为这些之后必会派上大用场,果不其然,他的感觉是正确的,在多年之后,这个文件公开之时,就是为彭德怀平反之日。

彭德怀被免去职务之后,就搬到了吴家花园,过上了农民一样的日子,这个日子从表面上看很是平静,但是彭德怀心里却从未安静过下来,因为他的心里很是难受。

当时的情况比较复杂,多个想为彭德怀平反的人,一直都没有等到合适的机会。

过了几年,彭德怀就被毛主席派到西南去负责建设“大三线”了,能够继续为国家做贡献,彭德怀的心里也很是激动。

到了岗位之后,彭德怀尽职尽责,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之中,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爱戴,直至今日,那个地方都还流传着当年彭老总做出的突出贡献。

可是没过多久,因为特殊原因,彭德怀就离开了那里,后来又身患癌症,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最后在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因病去世,他还是没能等到被正名的那一天。

其实在1962年的时候,有人尝试着要给彭德怀平反,刘少奇还曾经在某次会议上公开讲过这个事情,当时彭德怀也给中央写了一封万言书,主要是来表达自己心志的。可是却被当时不怀好意的人给诬陷成为了翻案书,又再次对彭德怀进行口诛笔伐,实在是令人气愤。

彭德怀把一生都献给了国家,他自然也不想就这样不清不白的了却这一生,所以他在去世之前硬撑着身体写下了多份手稿,一些保存在北京,一些就存在了湖南老家。后来在弥留之际,就将这些手稿托付给了自己的侄女彭梅魁。

彭梅魁也知道这些手稿的重要性,所以一直都是妥善保管,她也在等待那个能为大伯平反的机会。除了彭梅魁之外,彭德怀另一个侄女彭钢也一直在等待机会,一定要为大伯正名。

在1978年时,彭梅魁和彭钢就看到了这个机会,当时她们都在报纸上看到曾因为大伯说话也被免职的黄克诚将军复出了,这也就意味着局势开始发生变化,所以彭梅魁立刻拿着那些手稿就去拜会了黄克诚,而彭钢也给王震写了一封信,说明自己的来意。

黄克诚看到彭德怀亲自写下的手稿时,不禁红了眼睛,随后就对彭梅魁说:“你大伯当时身患重病在医院的时候,我也因病住院了,跟你大伯是一个医院,可就是这么短的距离,你大伯去世,我都不知道。”

说到这里,两人都低下了头伤感,然后黄克诚更百感交集的说:“后来我听说你大伯因为难忍剧痛,连被子都给咬烂了,他当初可是叱咤战场的英雄啊,就这么悄无声息的离世了,实在是令人惋惜。”

黄克诚的心里也一直挂念着这件事情,他很快就联系了其他与他有同样想法的人,希望能够尽快办好为彭德怀平反的事情。

在另一边,彭钢则从王震那里知道了能够为大伯平反的最为关键的一个人。

“平反昭雪”

彭老总等到离世,都没有等到被正名的那一天,后来他的两个侄女彭梅魁和彭钢在看到时机已到的时候就为平反大伯名声的事情四处奔走,而彭钢在王震的告知下知道一个关键人物,最后也的确是他推进了整个平反彭德怀的事情的进程,他究竟是谁呢?

1978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工作会议,由华国锋主持,会议上,有人就将为彭德怀平反的事情又提了出来,而这两个人就是邓小平和陈云。

没错,王震当时给彭钢说的关键人物就是邓小平,因为那个时候邓小平刚刚复出,身上其实还在顶着一些压力,但即便如此,他也坚定要为彭德怀平反。

会议上,邓小平与陈云两人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们是主张要为彭德怀平反的,对此华国锋并没有立刻表态,其实他心里也想这样做,可是现实情况远比看到的还要复杂,而他身为国家领导人,每一个决定都不能轻易的下。

自从毛主席去世后就和华国锋一起配合工作的汪东兴,很是清楚华国锋的难处,所以他在某天就将他保存多年的那份关于庐山会议的文件拿了过去,当华国锋看到文件时,脸色顿时一变,很是谨慎的问汪东兴还有没有第二个人看到过,汪东兴说只有他和毛主席知道。

华国锋听后瞬间放松了下来,不过根据当前的情况,公布文件的时机还没有到,华国锋还是需要等待,而在等待过程中,他也开始着手调查当年的事情,并要求一定要彻底查清楚。

就在这时,华国锋遇到了一个难题,这让他更难下决断,这是怎么了?

原来,当工作人员在查阅从前资料的时候,居然看到了当初邓公批判彭德怀的信,可如今邓公又坚持要为彭德怀平反,这不就是在自相矛盾吗?所以这让华国锋更难以决断了。

后来开会时,华国锋就在会议上直接问了邓公这个问题,只见邓公坦然的说:“我当初的确是反对过彭德怀同志的意见,可如今事实证明彭德怀同志的意见是正确的,错误的是我们,既然都已经证明我们是错误的了,我们为何不承认呢?又为什么不给彭德怀同志平反呢?”

在场的人听后不禁都鼓起了掌,因为当时很多人就算意识到自己错误了,却也难去承认错误,而邓公如今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让很多人也打消了自己的疑虑。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同意为彭德怀平反,华国锋认为他等待的那个时机到了,随后他就将机密文件拿了出来,希望所有人都能公正客观的看待当初发生的一切。

最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决定推翻以往对彭德怀的错误批判,为彭德怀同志举办追悼会。

但这时难题又来了,因为他们不知道彭德怀的骨灰在哪里,找不到骨灰又如何举办追悼会呢?

对此,邓公特意让调查组去找回骨灰,后来调查组的工作人员在成都找到了线索。

原来当时周总理知道彭德怀去世的消息时,担心有人会破坏彭德怀的遗体,所以就让人将遗体秘密带出来,火化之后立刻将骨灰送到四川省委干部那里,因为彭德怀生前在这里工作过,当地人们都很爱戴他,而且四川离北京很远,如果真的有人还会特意去破坏彭德怀的骨灰,周总理也有时间知道,并及时应对。

所以当时彭德怀的骨灰盒上就只有“王川,男”几个字,当四川省委书记知道这是彭德怀骨灰的时候,便派出专人进行看护。

现在,终于到了为彭德怀平反的一天,彭德怀的骨灰也终于回到北京了。

1978年12月24日,彭德怀的追悼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7 阅读:2583
烟雨南水云间

烟雨南水云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