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的某一天,耿飚跑到毛主席那儿去说工作的事儿。毛主席就跟他说,要不你去找贺龙聊聊吧。可耿飚脸上有点为难,直接来了句:“我怕聊着聊着就闹僵了。”这是咋回事呢?难道贺龙是个让人害怕的人?
说起来,耿飚和贺龙其实都来自湖南,算是老乡。耿飚老家在醴陵,贺龙呢,则是桑植人。不过啊,他们之前好长时间都没见过面,耿飚在中央红军当将领,贺龙则是红二方面军的大总指挥。
在抗日战争那会儿,贺龙是120师的领头人,而耿飚呢,他是385旅的参谋长,但这385旅是归129师管的。不过啊,耿飚没上前线去打仗,他和385旅的旅部,还有一个团,都留在了后面,主要任务是保护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安全。
1941年的时候,毛主席说干部们得找时间好好学学,于是耿飚就进了党校。他在宝塔山那儿待了整整三年,一直学到1944年才结束。学完之后,他接下来该咋办呢?
耿飚碰到了一个新工作要怎么安排的问题。那时候,贺龙是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头儿,他琢磨着让耿飚去抗大五分校当教育长。联防军里的另外两位大佬,李井泉和谭政,也找耿飚聊了聊,跟他说:
老耿,来我们这边吧,咱们携手再拼一把,共创辉煌。
耿飚、李井泉和谭政三人早就认识,他们都觉得耿飚会点头答应。但耿飚心里有自己的盘算,他是个身怀绝技的将军,一直想去前线抗日。自打八路军建起来,他就一直留在后方,手早就憋得慌了,特别向往那种枪炮轰鸣的日子。
老朋友的邀请实在推不掉,耿飚只能对他们实话实说,他自己得听组织的安排。他瞅准了个空档,给毛主席打了个电话,心里琢磨着跟毛主席聊聊心事。不一会儿,毛主席那边就派人捎来个口信:赶紧过来。
那时候,毛主席特别忙,想见他一面可难了。耿飚火速到了毛主席住的地方,先跟毛主席说了说自己对留守兵团事务的处理建议,特别是对中央处理萧劲光同志那事儿,他有自己的想法。
毛主席认真听了耿飚的想法,觉得挺在理,就让他当场写下来。耿飚拿起笔,刷刷刷写了五条建议。毛主席马上全神贯注地看,连手里的香烟烧长了烟灰都没留意到。
毛主席一边看着,一边拿着铅笔在上面勾画重点,还写了几句批注。很明显,他对耿飚的意见特别上心。就在这时,毛主席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抬起头看了看耿飚,开口问道:
耿飚啊,你还有啥要办的事儿不?啊,是说去抗大的事情吧?行,你直接去找贺龙聊聊吧。
接着,就出现了文章最开始那段对话。耿飚心里有点打鼓,怕跟贺龙聊不到一块去,毕竟他和贺龙不太熟,贺老总那脾气秉性,他摸不透。毛主席瞧出了耿飚的纠结,哈哈一笑,开口说道:
老兄!别担心,胡子那家伙性格挺随和的,别怕哈。这样,我先给他打个电话说一声。
毛主席确实给贺龙元帅拨了个电话。隔天,耿飚就上门拜访贺龙了。一见面,耿飚心里就踏实了,原来贺老总是个特别平易近人的老领导,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威严。
一碰头,贺龙就咧开嘴,带点玩笑的意味笑道:“哈哈,看来我这贺胡子的朋友圈子不太给力啊,居然让你这位老乡千里迢迢来找我,还得劳烦毛主席亲自来给你撑腰!”
这话一说出口,耿飚就显得有点不自在,赶紧摆手澄清,说贺老总,您误会了。贺龙还是笑眯眯的,一边招呼耿飚坐下,一边亲手给他递了根烟。两人就这么自由自在地聊了两个多小时,聊得特别开心。
贺龙直言不讳地说,我真心希望你能加入我们,但我知道你一门心思想上前线,其实我又何尝不是呢?我还是决定尊重你的选择。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中午了,贺龙挽留耿飚一起吃饭,还特别叮嘱厨房多加点辣椒。他连连道歉,说没啥好吃的招待你。
听说耿飚做的狗肉那是一绝,贺龙听了直嚷嚷着想尝尝。耿飚笑着答应,说没问题,接着就把他炖狗肉用坛子焖的方法简单介绍了一下。贺龙听完,点了点头,说道:“对头,这跟打仗是一个理儿,火候掌握好了,哪有不胜的道理。等你上了战场,也得这么干。”
贺龙没硬逼耿飚,耿飚最后还是选择去了华北前线,他那时是杨罗耿兵团的参谋长。过了好多年,他还当上了国防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