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搜查和珅家时,居然翻出了一张用人皮做的东西。
和大人富得流油,家里咋会藏着人皮呢?这事儿让嘉庆皇帝心里直犯嘀咕。他好奇心起,就让人把人皮拿到宫里来瞅瞅。结果一看,那叫一个倒霉样儿,吓得他连忙让人给烧了。
要是那仅仅是一张仿造的人皮,那倒也没啥好奇怪的,可它偏偏是个用人皮做出来的“皮袋人偶”。
01 皮人的来历皮人这东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它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其实,这背后的故事还挺有讲究。一开始啊,人们可能是出于某种需要,或者是为了好玩,就开始琢磨着怎么制作皮人。慢慢地,这种技艺就流传了下来,皮人也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存在。具体是怎么做的,咱也不细说了,反正就是经过一系列的工序,把皮料变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皮人。这些皮人形态各异,有的憨态可掬,有的威风凛凛,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所以啊,皮人的起源就是这么回事儿,说起来也挺简单的。它就是人们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宝贝。
简单来讲,“人皮做的草袋子”,也有人管它叫“皮偶人”,就是把人的皮剥下来,经过一系列处理,再往里头塞满草料,弄成人的样子或者摆出各种姿势。
在明朝之前,大家很少提“人皮草袋”这个词,更多的是讲怎么剥人皮。那么,这么做是为了啥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为了找乐子。就像前秦的那个暴君符生,他居然会把死囚犯的脸皮给剥下来,然后拿给手下人当玩具,戏弄取乐。
另一种方式是残忍对待犯人。就像汉景帝时期,广川王刘去搞了个“活生生割肉剥皮”的刑罚,就是要让犯人慢慢受罪。在罪没受够之前,犯人绝对不能死;要是犯人死了,那执行刑罚的人也得跟着陪葬。
三是有些人竟然把剥人皮当成了自己的乐趣。就像三国时候,东吴的那个最后一位皇帝孙皓,他就是出了名地喜欢剥人皮。他觉得,要是大臣们对皇上不尊重、失了礼数,那就得受剥皮的惩罚。
到了明朝,朱元璋为了整治官员作风,让当官的们害怕,就想了个狠招,用“人皮袋子”来给他们提个醒。为此,他定下了三条规矩:
第一条,要是地方上有贪官坏蛋,老百姓可以直接上京城去举报他们。
第二,要是官员贪污超过六十两白银,那就得判死刑,还得把人头砍下来挂在公众场合示众。另外,他们的人皮会被剥下来,做成“人皮袋子”,挂在衙门里官位旁边。这样,后来的官员一看就吓得不行,也就能起到警告的作用了。
第三,咱们得在府、州、县、卫这些官府衙门的隔壁,盖个叫“皮场庙”的地方,专门用来剥皮。
朱元璋杀掉大将蓝玉后,把他的皮给剥了下来,做成了一个“人皮袋子”,然后送到各个省份去展览,最后这个袋子传到了四川。四川那儿的蜀王,也就是蓝玉的女婿朱椿,他实在没法子,只能求着把岳父的这个“人皮袋子”留在四川别带走。
过了两百多年后,反贼张献忠打下了成都,当他走到端礼门那儿,瞧见一个“人皮袋子”。他好奇地问了下,才知道这袋子竟是用蓝玉的人皮做的。
为啥要把剥下来的人皮做成“人皮袋子”呢?主要就是两个原因:
一种用途是为了谴责去世的人或是其他个体。就像元朝时候的大臣阿合马,他被人刺杀后,元世祖忽必烈查出了他干的很多坏事,于是下令抄了他的家。
搜阿合马小妾引柱的屋时,从她衣柜里翻出了两张带着完整耳朵的人皮,真是吓人。每张皮上都长着完整的耳朵,看着怪瘆人的。
搜查官问引柱,收藏那些人皮有啥用时,引柱直截了当地回答:把这些人皮搁在神座上诅咒,特别管用。你只要一念咒,效果立马就来。
忽必烈听了她一通瞎扯,心里头特别反感,一怒之下,就把引柱给宰了,还把他皮给剥了,做成了一个“人皮袋子”。
二是得把展示效果提上去。你想啊,要是光把一张人皮搁那儿,不就跟一堆让人反胃的烂肉似的嘛,根本没用。得把它做成“人皮袋子”,这样大家一看就能明白,心里头也会受震撼。
但真的很可惜,就算“人皮草袋”这种残忍的剥皮刑罚摆在那,也没能让那些当官的害怕。他们中还是有很多人继续贪污受贿,干些违法乱纪的事儿,这种情况一直不断。
到了清朝时候,还是有像和珅这样的大贪官出现。
在搜索结果中,我找到了关于“皮人”的信息。
1799年,也就是嘉庆四年的大年初三,乾隆老爷子,那时候已经89岁高龄了,走了。他一直以来都很宠爱的和珅,这下子可算是到头了。嘉庆皇帝为了搞定和珅,立马动手,做了下面几件事:
第一步:先稳住和珅。嘉庆皇帝把和珅叫来,直接跟他说:你是先皇身边的红人,还管着军机处,当着内阁大学士,朝廷里你可是顶梁柱啊。
我继位都已经四年了,可好多事情我还是不太上手,还得靠你呢。你可别忘了太上皇对你的信任,得帮我把国家大事都处理好喽。
现在最紧要的是把太上皇的丧礼办好,你得全权负责到底;这段时间,你就先别管军机大臣、九门提督那些事儿了,等丧事办完再提这些吧。
嘉庆皇帝的话说得在理,和珅被堵得没话可说,心里头还琢磨着这是皇上对他信任呢。于是,他便没日没夜地守在乾隆皇帝的灵堂里头。可他哪知道,他那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的职权,就这么悄悄地没了,自己也被暗地里看管起来,跟软禁似的。
第二步嘛,就是得动动人事安排。嘉庆帝立马给他的兄弟姐妹侄子们升了官。他把内阁、军机处、京城守卫,还有那些关键的部门,都给换上了之前跟和珅不对付的老臣,或者是他自己信得过的人。这样一来,嘉庆帝就毫不犹豫地给了和珅一个狠招。
乾隆爷驾崩没几天,到了正月初八,嘉庆帝就急着把王公大臣们都召集起来,开口就说:
现在有吏部王念孙给事中、兵部广泰给事中,还有江南道监察御史广兴等人,一块儿上书弹劾和珅。他们列举了和珅二十多条罪名,说他搞特权、搞腐败,还狂妄自大,不守法纪。
所以,我决定马上拿掉和珅的大学士、军机大臣和九门提督这些官位;另外,军机大臣还有吏部尚书福长安的职位也得撤,然后把他们俩关起来依法处置。
嘉庆皇帝在决定抓和珅的时候,还派了成亲王永瑆、仪亲王永璇他们几个,带着人去搜和珅的家,把他的财产都给查收起来。
两位王爷火速召集了定亲王绵恩、额驸拉旺多尔济、兵部尚书庆桂,还有大学士董诰和刘墉等人,一大帮人热热闹闹地直奔和珅家大门而去。
这时候,和府里的人都走光了,府门前后都有士兵紧紧盯着。管家和账房先生已经把和珅家里的东西数了一遍,还列了个财产单子。
抄家行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很快就搞定了。没一会儿,两位领头的王爷就把和珅家的财宝底细摸得一清二楚。他们有点无奈地说:
和珅这家伙真是贪得无厌,皇上给他的赏赐,他一点都不客气,全都收下。就连进献给皇上的贡品,他也要先挑挑拣拣,自己留够了好的,才把剩下的给皇上。他的家产,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翻了好几倍都不止。
随行的官员们一听,全都愣住了,一个个瞪大眼睛看着对方,然后就默默地坐在大厅里,谁也不说话,气氛变得异常安静。
和珅靠着乾隆皇帝的宠信,拼命攒钱,只要能赚钱,他就干啥,手段五花八门,敛财速度那叫一个快。
最后,从和珅家里搜出了大堆的金子银子、珠宝玉器、大画家的作品,还有好多房子地产啥的。光是能算出价钱的钱财、地皮、房产这些,加起来大概有一两千万两白银那么多,这数目可真让人吓一跳,简直是清朝被抄家官员里头最多的了。
没过多久,有个士兵急匆匆地跑过来报告,说在一间屋子的旮旯里,发现了一个穿着官服的假人。兵部尚书庆桂赶紧过去瞧了一眼,结果吓一跳,那玩意儿竟然是个“用人皮做的草袋子”。
和珅把那个人皮做的草袋子放家里,是不是也是为了提醒自己别犯错呢?
03 揭开皮人的神秘面纱这次咱们来聊聊皮人背后的那些事儿。皮人,这个词听起来可能有点让人摸不清头脑,但其实它指的就是那些经过特殊处理,看起来栩栩如生的皮革制品。这些皮制品常常被制作成各种形象,看起来就像真人一样,因此得名皮人。想要了解皮人,就得从它的制作工艺说起。制作皮人需要经过多道工序,从选材到雕刻,再到上色和定型,每一步都需要匠人精心打磨。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繁琐而细致的制作过程,皮人才能够呈现出如此逼真的效果。当然,皮人不仅仅是一件工艺品,它背后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很多地方,皮人被当作一种传统艺术来传承,它代表着匠人们的智慧和技艺。而且,皮人还常常被用于各种庆典和祭祀活动,成为了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象征。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皮人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材料和新技术被应用到皮人的制作中,使得皮人的外观和质感更加逼真,同时也更加耐用。这使得皮人在现代社会中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总的来说,皮人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想要真正了解皮人,就需要深入了解它的制作工艺和文化背景,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它的魅力所在。
在和珅府邸搜出的“人皮布袋”,那皮完整无缺,里面塞满稻草,看起来跟真人似的。还给刷上了漆,外面套了件官服,脖子上挂着串蜜蜡珠子,手里还攥着一锭金子,就像是个当官的在那儿盼着发财呢。
看到这场面,庆桂心里直犯嘀咕,连忙向和珅的手下打听,那个“用人皮做的草袋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仆人双腿一弯,跪在地上开口说:少爷出去打猎那会儿,碰了钉子,回来后跟老爷讲了这事儿。
刘全管家在边上听着,就对老爷讲:咱得赶紧把那家伙逮起来,抽一顿鞭子再扒了他的皮,要不然老爷您的面子可就全丢光了!
老爷听后,觉得颇有几分道理,于是点头答应了。刘全随即叫上几个仆人,一块儿去把欺负少爷那家伙给逮了来。他们先是一顿绑了打,直打得那家伙没了气,接着又残忍地把他的皮给剥了下来。
和大人高兴得跟捡了个大宝贝似的,他吩咐刘全把那人皮给晾干,还往里塞了好多草,最后把它存放在皮货库里头。
没过多久,皮张库里开始有老鼠到处乱跑,弄得乒乒乓乓响。守库的人一听到这动静,心里就琢磨,以为是那个假人皮偶在捣蛋呢,于是赶紧跑去跟和大人说了这事儿。
老爷一听,心里也犯憷,赶紧吩咐下人给那物件刷上油漆,再找来朝服给它套上,然后恭恭敬敬地摆起来供着。
每天早朝开始前,老爷都会走到那个人皮雕像那儿,两只手握在一起拜一拜,然后点上香,嘴里还嘀咕着什么,声音小得像蚊子一样,估计是在心里求那个人皮雕像别怪他,又或者是在念着什么祷告的话。
抄完和珅家隔天,嘉庆帝就叫来负责抄家的那些王公大臣,拿到了抄家的明细单子。他还听到了个事儿,说是发现了“用人皮做的草袋”。
嘉庆皇帝一听这事儿,心里头那个惊讶和好奇啊,立马下令悄悄把那“人皮做的袋子”带进宫里,打算亲自瞅瞅这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嘉庆帝一瞅见那玩意儿,吓得不行,赶紧叫太监们麻溜地拿走烧掉,还一个劲儿地嘱咐:这种不吉利的东西,可千万别留在世上祸害人。
在中国古代那些皇上里,嘉庆帝算是挺心慈手软的一个。像朱元璋那种动不动就剥皮抽筋的狠招,嘉庆帝也只是道听途说,没见过真场面。所以这次算是长了见识,一看之下,吓得他脸色都变了。
清朝的皇上们,从小就被教导要拿明朝的历史当镜子照照,而明朝呢,偏偏又是一个从上到下都爱搞剥皮惩罚的朝代。
来讲讲明朝内阁首辅梁储的事儿吧,他有个儿子叫梁次摅。这家伙为了抢一百多亩民田,跟一个叫杨端的人杠上了。他竟然带着一大帮佃户和服劳役的人,趁着黑夜去烧杨家的房子,见到杨家的人就砍。
另外,梁次摅还命令并放任手下的佃户和劳役,对杨家周边的人下了狠手,杀了二百多口人,不论男女老少,接着抢走他们的东西,还一把火烧了他们的房子。
事情还没结束,杨端的叔父,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竟然被藏在一口废弃的井里。第二天,人们发现了他,梁次摅下令处死了这位老人,还残忍地剥了他的皮,把皮挂在大道上,好让所有人都瞧见。
梁次摅手段狠毒,犯了大错,按理说该受重罚。但因为有梁储护着他,他就没被怎么惩罚,只是被赶到边疆去将功补过。没想到,五年一晃而过,他又回到了原来的官位上。
《武宗实录》里头记录了这么一档子事儿,挺让人叹气的:梁次摅那家伙,居然没被处死。为啥呢?还不是因为那时候守边疆的大官和管法律的人,都怂得怕权贵,不敢站出来给受了冤枉的老百姓说话。这事儿,真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后来,大明王朝因为被一群坏蛋掌控了朝政,就开始一路衰败。不过,他们在剥皮的手法上倒是越来越厉害,而且这项“手艺”还传了下来。先是魏忠贤剥皮,然后是张献忠,接着又是孙可望,简直就是一个接一个,没个完。
起初,官府会剥掉叛贼的皮,接着叛贼也开始剥官府的皮。等到叛贼向官府投降后,这些曾经的叛贼又会去剥其他叛贼的皮。鲁迅先生有过这样的描述:
大明王朝从剥皮开始,到剥皮结束,可以说是从头到尾都没变过。到现在,在绍兴的戏曲表演和乡下人的闲聊中,有时还会听到“剥皮填草”的说法,由此就能想象到那时候皇权的残酷影响有多深了。
在历史上,咱们看到的大多都是光彩夺目、大功告成、繁花似锦、豪华奢侈的事儿。但其实,在那些光鲜背后,还藏着不少像“人皮草袋”、“剥皮塞草”这样残忍的事儿。这些事虽然不常提,但它们确实存在,也不该被我们忘掉。虽然它们不是历史的主旋律,但同样重要,不能被忽视。
那个以狠毒和无知为根基的残酷剥皮岁月,终于跟着大清王朝的倒塌,彻底成为了过去。现在,大家再也不用担心因为得罪谁,或者财物被抢,就遭到剥皮抽筋的残忍对待了。历史的大潮已经翻涌到了一个全新、文明又进步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