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人看不懂我军奇谋,台退将急了:这是孙子兵法

汽车小闻 2025-04-09 10:39:13

【“去中国化”是怎么回事】

“去中国化”概念抽象,实则指台湾当局意图削弱与大陆的历史文化联系,凸显所谓“台湾主体”地位。

此事源于李登辉执政时期,他提出“两国论”,并着手在教育及文化领域实施影响策略。

陈水扁时期,我国历史在课本中的篇幅大幅缩减,同时,文言文也逐渐被边缘化。

蔡英文执政后,加剧了这一趋势,特别是推行“108课纲”,将高中必修的《孙子兵法》《史记》等经典剔除,取而代之的是强调“本土文化”的内容。

政策实施后,台湾教育部门统计显示,近十年间,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课时占比由原先的40%大幅缩减至15%以下。

许多教师指出,现今学生不明“之乎者也”含义,难以理解如《孙子兵法》这类需文化底蕴的书籍。

一项调查显示,台湾20岁以下年轻人中,超60%不了解唐朝时期,对秦始皇也知之甚少。此非笑话,实为现状。

文化断层现象严重,台湾当局不仅改地名、拆庙宇、换课本,甚至将过年祭祖的传统视为“外来文化”,进一步加剧了文化传承的断裂。

结果是,年轻一代对中华文化认同减弱,进而难以理解我国大陆的战略思维。

栗正杰言:“若无文化根基,敌之策略皆不明,何以应战?”

【解放军军演到底想干啥】

军演期间,我军规模庞大,舰艇与战机共同出动,严密包围了台湾周边海域。

此次军演时机精心挑选,恰逢台军士兵休假及补休时段,令其刚欲休整即被召回,继续执行任务。

此策略名为“疲而劳之”,源自《孙子兵法》,意指通过使敌方疲惫再加以劳顿,以达到战术目的。

避免正面冲突,先拖垮对方。我军军演表面展示实力,实则意在消耗台军体力、士气及资源,待其疲惫再采取行动。

数据显示,我军于台海周边部署战机超300架次,舰艇50艘次,且此频率较2024年提升了30%。

台军被迫忙于应对,战机起降频次倍增,导致维修与油料成本急剧攀升。

更厉害的是,我军还实施了心理战术。

军演期间,他们选择台军戒备最松懈的时机行动,诸如周末及节假日之后,致使台军士兵无暇喘息。

台湾当局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月,因心理压力退役士兵达1200人,该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一倍。

军演亮点之一是模拟封锁台东海域,我军派遣“山东”号航母及多艘护卫舰,于花莲东侧布阵,旨在演练切断台湾海上交通要道的能力。

军事专家王明志点评称,此行动不仅是军事层面的,更是战略层面的警告,意在向台湾及外部势力展示,大陆随时能封锁相关海域。

此策略与《孙子兵法》中“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之策相似,遗憾的是,台湾方面鲜有人能洞察其机。

【栗正杰为啥急了】

栗正杰为台湾退役少将,拥有数十年军界经验,对两岸军事态势有深入了解。

近年来,他多次发声,告诫台湾当局及民众需留意大陆的军事动向,保持警觉。

军演结束后,他公开发声指责,称解放军运用《孙子兵法》策略针对台湾当局,然而台湾方面对此毫无察觉。

他认为,台湾社会受“去中国化”影响严重,已丧失基本的战略常识。

他举例阐述,《孙子兵法》中提到“了解自己和对手,多次战斗也不易失败”,强调了掌握敌我情况的重要性。

他在采访中提及,解放军此次军演旨在明确拖垮台军,待其自乱阵脚,无需动手,台军便已先败。

他指出台军现状堪忧:装备如F-16战机已服役20余年,故障频发;士兵士气不振,常加班无法归家;后勤补给不足,油料零件常短缺。

他的话鲜有人理会,台湾当局视其为夸大其词,主流媒体更是以之为笑柄,社交平台有人嘲讽:“老将军退休后,就别多管闲事了。”

栗正杰心有不甘,持续奔跑呼喊,然而他的声音逐渐微弱,最终被政客争执与民众日常的嘈杂声所掩盖。

“去中国化”已致恶果,台军疲惫不堪,战斗力大幅下降,士兵或逃或病,基本防御亦成难题。

我军渐入佳境,军演规模持续扩大,节奏日益紧凑。军事专家评估,实战中台军难以维持一月,此已属乐观预估。

更棘手的是,台湾社会尚未做好应对此类局面的准备。

民调结果显示,2025年,55%的台湾民众认为“两岸关系和平”,30%则认为“美国会介入”。

这种想法过于理想化,与现实相距甚远。栗正杰曾警示:若大陆采取行动,美国难以迅速支援,自立自强才是关键。然而,此言无人信服。

长远观之,“去中国化”不仅潜藏军事风险,更将导致台湾在文化及经济层面日益孤立。

台湾2024年对大陆出口占比达42%,大陆为其最大贸易伙伴。然而,文化上渐行渐远,这种分裂趋势终将对其自身产生不利影响。

对我国而言,这将加速推进台湾回归的进程。

解放军举行围台军演,台退将指出台军预警滞后。此次军演展现现代版“不战而屈人之兵”策略,通过军事压力达成政治目的。

0 阅读:32
汽车小闻

汽车小闻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