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穆斯林中的老教通常指“格迪穆”,新教有“伊赫瓦尼”“赛莱菲耶”等,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义理解
- 老教:主张今生与后世并重,对宗教教义和教律的理解相对较为传统和保守,遵循历史悠久的宗教传统和习俗。
- 新教:更强调严格遵循《古兰经》和“圣训”的字面意义,主张回归伊斯兰教的原始教义,去除一些在他们看来不符合经训的传统习俗和做法。
宗教仪式
- 老教:在宗教仪式上相对较为复杂和隆重,保留了较多的传统仪式和环节,如在葬礼、婚礼等重要仪式上有特定的程序和要求。部分门宦在道乘修持时有特殊的方式,如虎夫耶主张低声念诵“迪克尔”,哲赫林耶主张高声朗诵“迪克尔”。
- 新教:简化了一些宗教仪式,注重宗教活动的简洁性和实用性,强调宗教仪式应严格按照《古兰经》和“圣训”的规定进行,不提倡过多的附加仪式和行为。伊赫瓦尼主张吃了不念,念了不吃,反对门宦制度中的一些宗教仪式和行为。
组织形式
- 老教:一般以清真寺为中心,形成相对独立的教坊,各教坊之间互不隶属,教坊内的阿訇由教民推选聘请,实行相对分散的管理模式。部分老教如门宦制度,存在教主集权和世袭的情况,有较为严密的组织体系和等级制度。
- 新教:如伊赫瓦尼实行互不隶属的教坊制,强调教坊之间的平等和独立,反对教主集权和世袭制度,倡导穆民皆兄弟的平等观念。新教通常更积极地倡导对外传播,有时淡化宗教与民族观念之间的界限。
文化传承
- 老教:历史悠久,在中国传承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记忆,是回族等穆斯林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传承相对较为稳定和连续。
- 新教:在传承伊斯兰教传统文化的同时,更注重与现代社会的结合和适应,积极吸收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观念,在文化传承上相对更加开放和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