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涵
出品:全球财说
大股东是曾经的炒股能手,企业也一定在股票投资方面优秀吗?答案是:不一定。
资本大佬刘益谦旗下的国华人寿近年来在资本市场因为频遇“滑铁卢”而受到关注。
近期因踩雷退市股广汇汽车再次引发关注。
此外,国华人寿母公司天茂集团发布人事变动公告,该人事变动对国华人寿也有一定影响。
2024年6月27日,天茂集团公告称,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周文霞近日提交了书面辞职报告,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第九届董事会董事、副董事长和总经理等职务,且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任何职务。这意味着周文霞也同时卸去了国华人寿监事会主席、党委书记,控股子公司国华保合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一应职务。
值得一提的是,周文霞曾是“厅官”,2020年加入天茂集团。
从国华人寿基本面来看,未来走向并不乐观。投资端接连踩雷,公司投资方向是否存在问题?投资失利同时引发了业绩变脸,7年来净利首次由盈转亏。
踩雷汽车退市股近日,处于汽车经销商第一梯队的广汇汽车拟退市的消息,席卷了A股股市。2024年6月20日至2024年7月17日,广汇汽车连续20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发退市预警。7月18日,广汇汽车正式停牌,成为“面值退市”股。停牌前一日,广汇汽车股价定格在0.78元,总市值为64.66亿元。
7月21日,广汇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当日收到上交所下发的《关于广汇汽车服务集团股份公司股票及可转换公司债券终止上市相关事项的监管工作函》。
广汇汽车退市有自身因素也受行业影响。2015年借壳上市后,公司激进扩张股本,一度采用“高送转”模式扩股,股价被严重稀释,为今日自尝苦果埋雷。适逢2023年汽车行业打响价格战,处于最底层的经销商随行就市下,利润骤降。广汇汽车日子自然也不好过,即使意识到危机,想要缩股也有心无力。
广汇汽车退市一度引发了舆论哗然,当然最受伤的还属投资者和股东们。据悉,广汇汽车共有10万多名股东,前十大流通股东包括公募、信托、险资这些机构。国华人寿是唯一一家持股前十的险企股东。
2023年第二季度,国华人寿冲进广汇汽车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持股比例为0.63%,位列第9大股东。2023年第三季度,随着深圳市银天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银天使2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许智强一同减持,国华人寿股东地位提升两个名次,位列第7位。
不过国华人寿未有过广汇汽车增减持公告,显然国华人寿是被动进入广汇汽车前十大股东。
可以预料的是国华人寿作为机构投资者损失惨重。根据报告,2023年第二季度时,国华人寿持有广汇汽车5084.78万股,参考当时2023年6月30日收盘价2.08元,停牌前交易日股价降至0.78元,经估算在此区间国华人寿浮亏0.66亿元。
“热血”投资引质疑广汇汽车不是国华人寿唯一触雷股。
经济下行压力下,国华人寿投资端问题较为突出。此前还曾踩雷过*ST龙宇、红星美凯龙、福晟集团等公开市场违约主体及一众弱资质民企,潜在风险较大。
国华人寿在资本市场入局不少。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3年末,国华人寿为中顺洁柔(002511.SZ)、长江证券(002511.SZ)、新世界(600628.SH)等12家上市前十大股东。
2023年,国华人寿股票和基金投资较2022年同比增长46.81%高达255.5亿元。其中,股票增幅超5成达180.08亿元。投资性房地产同比暴增73.96%达194.84亿元。
无风险利率水平向下,固定收益方面成果寥寥;高风险也并不意味高回报,2023年权益市场风云诡谲,投资者普遍折戟;地产行业低迷,大型房企都被压得喘不过气,投资房地产获益难度大。2023年,国华人寿投资收益同比下降28.89%。
“热血”投资,引发了投资者担忧。在国华人寿大股东天茂集团投资者互动板块,就有投资者将其与中国平安对比,二者同样热衷于地产投资,“中国平安地产投资占比4.2%,国华人寿占比超出同行标杆企业1倍多,在7.5%左右”。还有投资者发出质疑,“当今地产行业正面临调整,国华人寿却到处拿地,公司投资方向是否存在问题?”
此外,公司投资管理能力严重“缩水”。2024上半年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关于《保险集团(控股)公司及保险公司投资管理能力建设情况通报》。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国华人寿投资管理能力由此前的4项降至1项,仅剩信用风险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险企面临的利差损压力仍较大,仍是悬在险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近年保险公司资金投资收益率走低,负债端成本下调节奏仍较缓,容易引发负债端与资产端的错配风险。
且投资端接连踩雷的国华人寿,收益率指标表现不佳,更需关注利差损风险。2024年1季度末,公司投资端表现延续承压态势。资产收益率双双告负。净资产收益率-0.89%,总资产收益率-0.08%。
同期,投资收益率指标均在1%以下。其中,投资收益率为0.69%,较2023年同期下滑0.17个百分点;综合投资收益率为0.73%,较2023年同期下滑0.35个百分点。
7年来净利首亏险企盈利主要仰仗承保端和投资端。而投资端失利,势必会影响公司业绩。
近日,天茂集团发布业绩预亏公告,称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3.3亿元至4.2亿元,同比降幅为124%-76%。据悉,天茂集团主要通过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和华瑞保险经营保险业务。2023年保险业务营收占比达集团营收99.99%。
其中,集团业绩主要受国华人寿影响。天茂集团称,由于受国债利率下行影响,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增加计提准备金导致集团亏损较上期扩大。
同时,天茂集团披露上半年国华人寿原保费收入下滑13.28%为246.08亿元。虽未单独披露国华人寿盈利情况,但不难猜测,国华人寿经营业绩难言乐观。
国华人寿成立于2007年,2016年天茂集团持有国华人寿24.72亿股股权,占总份额的51%,成为其控股股东。入驻次年,即2017年国华人寿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3.51%,飙升至461.32亿元。这也是国华人寿保费收入历史高位。
2016-2023年,公司合并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265.88亿元、461.32亿元、345.25亿元、376.96亿元、327.68亿元、381.36亿元、378.20亿元、403.78亿元。保费收入走出波浪形。
值得注意的是,因险企自行培育代理人耗费人力、投入大、见效慢,公司保险业务收入一直以来倚重银保渠道,结构较为单一。2021-2023年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占比达9成。2023年“报行合一”政策推进下,银保渠道手续费降低,势必会影响保单销售,短期内公司保费下滑阵痛不可避免。
似乎是要验证猜想,2024年1季度,国华人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52.9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成。
同时,近8年公司合并净利16.53亿元、27.33亿元、20.55亿元、22.16亿元、11.10亿元、8.49亿元、4.84亿元、-11.55亿元。近4年公司净利呈下滑趋势,2023年净利打破连续7年盈利记录现首度亏损。
2023年净利巨亏,主要受投资收益大幅减少30.12亿元,赔付支出增加10.56亿元,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大增78.21亿元,资产减值损失增加25.14亿元综合因素影响。
2024年1季度,公司净利持续亏损,亏损金额高达2.20亿元,较上年同期0.40亿元,由盈转亏。
公司投资端受挫,盈利能力不佳双重压力下,偿付能力趋紧。2024年1季度,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5.19个百分点,降至78.69%,逼近行业监管红线;综合偿付能力下滑1.83个百分点,降至129.73%,较行业平均186.2%,相差较大。
事实上,国华人寿偿付能力长期处于低位。为提升偿付能力,此前国华人寿发行了两期债券总额为60亿元的资本补充债券。只是“偿二代”规则下,公司偿付能力再次趋紧,2022-2023年核心偿付能力分别为103.22%、83.88%。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6月,国华人寿公告称经友好协商,不再聘请联合资信和中证鹏元资信2家评估公司担任公司主体信用及“20国华人寿01”、“21国华人寿01”两期债券跟踪评级机构。这一反常举动,被业内猜测是逃避评级机构对其财报更多信息披露。
时至今日,国华人寿选聘新任评级机构事宜还未有进展。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全球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