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战国之后,我们经常放地图,一是因为战国时期各国的地盘变动频繁,二是让大家更清楚的明白各国战术制定的原因。
上集我们说到,秦国在五国伐齐之战后得到了战国时代最富庶的地区定陶,但是定陶与秦国不接壤,得到了是块飞地,不好管理,所以秦国发兵攻打魏国,意图打通通往定陶的通路,但是被孟尝君田文破坏了。
不能从魏国的地盘打通定陶,那就转而从赵国的地盘来打通。
打赵国之前,最好有个理由,上次打魏国就是因为没有理由直接出兵,才会被很多盟友也反对。
理由很快就出现了。
赵国从楚国获得了一个宝贝,一件稀世珍宝,一件人见人爱的奇珍,一件价值连城的奇宝,就是和氏璧。
秦昭襄王很喜欢,于是派人前往赵国,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
咱先不说这次秦昭襄王到底是真是假,反正赵惠王认为是假的,张仪戏楚的故事和楚怀王最后的惨淡收场一直深深地烙印在其他六国国君及大臣们的脑海里。
既然想到这一层,那不答应换给秦国就是了?
然而,赵惠王还不敢不换给秦国,换给了秦国顶多损失一块玉,不换给秦国那是不给秦国面子,到时候秦国会如何处理赵国就不好说了。
既然这样,那就换给秦国呗?
可是作为一国国君,一个狠起来连亲生父亲都杀的国君,就这样让秦国拿捏了,是不是太没面子了,以后在各诸侯国中怎么混?
左右两难,赵惠王开了个会商议此事。
会议上,宦官缪贤举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叫蔺相如,是缪贤的一个舍人。
一个太监的舍人,可见蔺相如的地位有多低。
赵惠王问缪贤,你怎么知道此人能解我的忧愁。
缪贤说,先王时,我曾经犯过事想逃往燕国,蔺相如拦住我说,你是个赵国的逃犯,燕国一直怕赵国,一直巴结赵国,你跑到燕国去,燕国肯定第一时间把你绑了送回赵国呀,你这不是自己往口袋里钻吗?你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向大王自首与深刻检讨。我听了蔺相如的话,果然先王饶恕了我。此人有勇有谋,一定能完成任务。
赵惠王听后,召见了蔺相如,问蔺相如对这件事的看法。
蔺相如说,秦强赵弱,只能答应呀!
赵惠王说,我可以把和氏璧给他,但是秦国不给我们十五城怎么办呢?
蔺相如说,我们不给和氏璧,秦国会把这次交换失败算在我们头上,到时候我们就理亏了;我们给和氏璧而秦国不给我们城,那理亏的就是秦国了。
赵惠王说,那好吧,那你去做这个使者如何?
蔺相如说,既然大王这么看重我,那就放心的把这件事交给我吧。我带着和氏璧去秦国,如果回来时和氏璧留在了秦国,那十五座城就会划到我们赵国来;如果秦国不给十五座城,那和氏璧就会回到赵国。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和使团来到秦国,面见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很意外,他是想以赵国不愿意用和氏璧换十五城为理由出兵攻打赵国的,没想到赵国把和氏璧送来了。
秦昭襄王在章台会见了蔺相如及赵国使团。
蔺相如捧着装有和氏璧的盒子对秦昭襄王说,这就是和氏璧,请大王验收。
秦昭襄王看到和氏璧后,叹为观止。在没见到真物之前,秦昭襄王根本不稀罕什么和氏璧,只是想拿它做个引子,引发攻打赵国之战;可是看到实物之后,秦昭襄王沦陷了,爱不释手。
看了许久,蔺相如发现秦昭襄王一点不提割让城池之事,于是对秦昭襄王说,大王不要被这块玉骗了,这块玉有瑕疵的。
秦昭襄王根本不信如此天物怎会有瑕疵。
蔺相如说,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昭襄王让蔺相如上台来指给自己看。
蔺相如拿到和氏璧后掉头就跑,跑到一根大柱子前将和氏璧高高举起。秦国果然是个不守诚信的国家,只想要这和氏璧,根本不想用十五城来换对吗?我还在我家大王面前保证秦王不是这样的人,这让我如何回去见赵王,不如我的头和这块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算了。
秦昭襄王一听急了,赶紧让人拿地图来,指给蔺相如哪十五座城划给赵国。
蔺相如压根不信秦昭襄王了,于是说,大王刚才称此和氏璧为天物,要得天物哪能那么容易?大王需斋戒五天,然后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来获取此宝。
秦昭襄王同意了蔺相如的要求。
回到驿馆后,蔺相如派人乔装打扮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五天后,隆重的换宝仪式举行了,但是和氏璧却没有参加。
秦昭襄王大怒,对蔺相如喝到,你这是耍我吗?
蔺相如不卑不亢的说,自秦穆公以下,秦国没有一个君主是讲诚信的。(蔺相如这句话我得反驳一下,秦穆公可是个讲诚信的主,要不是因为他太讲诚信,也不会被晋文公耍的团团转,会比晋文公更早称霸。另外,秦孝公也是很讲诚信的。秦国不讲诚信的名声,可能就是得益于张仪吧。然而,纵横家哪有诚信一说呢?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呀!)大王讲不讲我还不知道,但是在我的主观印象里,大王作为秦王也一定不讲诚信。我已经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今天这个仪式还要不要继续进行就看大王的了。如果大王诚心换璧,今天就照常举行仪式,将十五座城划给赵国,而后派使者到赵国取回和氏璧,而我愿意因错看秦王而任凭秦王处置。
秦昭襄王被蔺相如说的哑口无言,但是他被蔺相如的不卑不亢的气质所折服,于是放蔺相如回国了。
对于秦昭襄王来说,错失和氏璧确实可惜,但是一切回到了他的初衷,就是以此事为由发动对赵国的战争。
蔺相如回到赵国后,赵惠王对他非常器重,封他坐了上大夫。
此举让很多赵国的大官不能接受,一个宦官的舍人居然能一跃成为上大夫,他们这班高官不要面子的吗?
其中,对此事意见最大的当属大将军廉颇。他刚刚率领赵国军队打完五国伐齐之战,因战功被封为上卿。这是九死一生换来的职位,没想到就这样被一个出身低微的人超越了,试问他怎能接受。
于是,后面有好戏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