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打响前,东北亚地区有场仗挺容易被大家忘掉的,就是日本和沙俄在我们中国东北干了一架。结果日本赢了这场争斗,还找沙俄要了30亿的赔款。
说到这事儿,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就回了句简短的十个字,日本天皇也只能干瞪眼,看着俄国坚决不答应。这背后到底有啥故事呢?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说道说道。
【甲午战争日本野心膨胀,与俄国在东北发生冲突】
清朝末年,咱们国家地广物丰,有的是宝贝,可却成了那些强国眼里的香饽饽,都想咬一口。那些搞完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一个个都盯着中国不放。特别是日本,老早就想把我们中国给吞了。
日本陆地面积也就三十多万平方公里,七成多的地方都是山地和丘陵,这些地方大多没法种庄稼。可就这么点儿地儿,还挤着好几千万人呢,这真是一个大问题。
另外,日本在地理位置上还有个大问题,就是它坐落在太平洋和亚欧大陆板块的交界处,那地方火山地震特别多。所以,海啸、地震、火山爆发这些自然灾害在日本是家常便饭。
日本地方小,加上环境条件差,所以自然资源不够多。明治维新让日本实现了工业化,但为了更进一步,他们就得想办法。最后,日本选择了走扩张和殖民侵略这条路。
看看咱们周边的国家,朝鲜半岛那地方,面积小了点儿,根本装不下日本的野心。再瞅瞅俄国,虽然地方大得很,但西伯利亚那边全是永久冻土,一年里头有大半年都是冬天,冷得要命。日本人可受不了那种恶劣天气。
这样看来,中国最合适不过了。想当年,清朝没赶上工业革命,还是个地道的农业国。明治天皇心里盘算着,觉得自己国力足够强大,想把中国给并了。
1894年7月25号,日本突然对清朝的陆军和海军动手,发动了他们第一次大规模打咱们国家的战争。因为那年是农历的甲午年,所以这仗就被叫做“甲午战争”。
明治天皇提出的标语简短有力:“扬帆远航万里,彰显国威四方”,这12个字把日本的雄心壮志展现得一清二楚。
日军突然袭击,清政府没办法只能匆忙迎战。9月17号那天,日本舰队开到了黄海上面,甲午海战这场大战就打响了。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下午,整整五个多小时,清政府那边被打沉了五艘大战船。
10月底,日本还不肯罢休,他们占领了平壤后,就渡过鸭绿江来攻打中国。另外一路日军呢,从辽东半岛的花园口上了岸,还残忍地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1895年4月,清朝政府没办法,只好跑到日本去签了《马关条约》。按照条约,他们得把辽东半岛、台湾还有澎湖列岛这些地方给日本。
小蚂蚁挑战大象,结果竟然赢了,这让日本觉得自个儿挺了不起,感觉能和西方那些大国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可没想到的是,这么一来,竟然把俄国给惹毛了。
【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俄国损失惨重日方要求赔款】
从康熙那时候起,俄国人就老想着摸摸我们的底,还从我们这儿抢走了好大一片地方,加起来有数百万平方公里呢。到了清朝快完蛋那会儿,沙俄看这清政府已经烂得不行了,就更想占便宜了,直接把眼睛盯上了辽东半岛。
日本抢先动手,让他们火冒三丈。但他们一开始没选择跟日本硬碰硬,而是找了个由头,说要日本把辽东半岛还回来,这样好让清政府依赖他们。
清政府急着想在国际上找回面子,结果真的中计了。之后,俄国又找来了德国和法国,一起向日本施压,想让日本放弃辽东半岛。
三个国家向日本发出严正警告,要是日本不接受他们提出的要求,那么这三个国家的海军就会联手,直接封锁日本的海上运输路线。
《马关条约》刚签了没几天,俄法德这三个欧洲国家的驻日大使,就一块儿跑到日本外交部,扔了个备忘录过去。这事儿,后来大家都叫它“三国干涉还辽”。就这么着,这三个欧洲大佬和日本这个小岛国,算是彻底闹掰了。
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列强开始在中国圈地占势。那时候,他们为了捞好处,心里头早就攒了一堆疙瘩。三国站出来管闲事,反对日本占辽东,这事儿直接把各国的不满都给摆到台面上了,特别是日本和俄国,差点儿没直接干架。
甲午一战,日本从清朝政府那儿硬抢了两亿多两白银,还占了不少地盘,这下他们可尝到不少甜头了,野心也跟着大了起来。但话说回来,好处就这么点,你拿得多,其他人肯定就不乐意了,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利益受损。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一心想着“远离亚洲,靠拢欧洲”。他们开始模仿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学习西方的现代化军事,不再穿和服,而是换上了西装,还留起了八字胡。
拼搏多年,但咱还是被西方大国看作亚洲的小角色,国际上没啥话语权。
受到咱们国家的一些启发,明治政府那时候喊出了“隐忍图强”的口号,觉得贫穷又弱小的清朝根本没法跟他们比,所以日本人就把俄国看作是东亚的头号大敌。
在三国插手还辽那档子事儿里,俄国老大哥说是要帮咱们中国出头,其实心里的小九九是想趁机捞点油水。
到如今,俄罗斯那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还在跑着火车呢,这铁路啊,就是那会儿开始建的。一开始,大伙儿都管它叫“东清铁路”。
这条铁路起始于海参崴,一路行进,总共要走9288公里,最后抵达莫斯科。而且啊,它的终点后来还往前挪了挪,延伸到了圣彼得堡。
俄罗斯巧妙周旋,从日本那里夺得了一部分利益,给自己带来了巨大好处,同时还在国际上赢得了好声誉。相反,日本到最后反而损失了不少。
1900年那会儿,山东、山西、直隶、河北还有东北这些地方,义和团运动闹得挺凶。为了保住他们在中国的那些好处,八国联军就从天津大沽那边上岸,一路打进北京城了。
那时候,皇上听了手下大臣的点子,觉得中国正走下坡路,快要不行了,就想趁机捞点好处,能捞多少是多少。
1902年4月份,政府跟俄国谈了个协议,说好俄国得在18个月内,慢慢从东北把人马都撤走。可这事儿啊,说白了就是拖时间的招数。
沙俄那边根本没打算撤军,反倒给清政府来了个“新七条”要求,想直接控制东北,结果这又跟日本闹上了矛盾。
历史就像个转不停的圈子,这回轮到日本心里不痛快了。他们瞅着沙俄占了东三省,觉得这是动了自己的奶酪,两边眼看就要掐起来了,矛盾大得很。
从甲午海战打赢那会儿起,日本花了整整10年攒劲儿,觉得自己跟沙俄较劲不输下风了。所以,他们直接跟沙俄翻了脸,对着在辽东半岛上的沙俄军队就动手了,这么一来,日俄战争就打响了。
【日本故伎重施要求失败者赔款,沙皇只说出十个字】
日俄战争是在1904年2月8日爆发的,一直持续到1905年9月5日才结束,总共打了快19个月。这场大战也被人们叫做“第零次世界大战”。日本和俄国主要在咱们中国的东北,还有朝鲜半岛的一些地方打的仗。
“第零次世界大战”究竟有多恐怖?这场战争持续了五百多天,把东北地区搞得乌烟瘴气,到处都是饿死的人,土地也变得荒芜不堪。清朝的当权者衡量了一下自己的实力,觉得无论是日本还是俄国,自己都招惹不起,所以就干脆宣布保持中立,不掺和这事儿。
同年的7月份,日俄战争里打得最久的旅顺大战打响了,战场上到处都是死伤的人,血流了一地。过了俩月,日本的第三司令乃木希典接到命令去前线带兵打仗,他下定决心要拿下203高地。
这场仗打得异常凶猛,跟苏联的斯大林格勒那场硬仗有得一拼。日本那边儿不停地扔手榴弹,跟下雨似的,俄军好不容易建起来的那些碉堡,全给炸平了。
子弹打光后,两边的人就开始拼刺刀,直接上手肉搏,那场面真是惨不忍睹,两边都伤亡惨重。
乃木希典的小儿子同样在这场战役里牺牲了,旅顺变成了日俄两方以及他们背后各大力量测试新武器的地方。
在19个月的时间里,日俄两边总共动用了好几百万的士兵。日军那边,有近9万人战死,还有十多万人受了伤。而俄国这边,大概死了5.2万人,伤了14万人,还被俘虏了快9万人。特别是沙皇俄国一直特别自豪的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的主力,几乎都被打没了。
日本在这场战争中虽然没像俄国那样损失惨重,但也花了不少钱。不过还好,他们最后赢了,并且因为清政府赔了一大笔白银,所以他们的消耗也还算值得。这场胜利让日本成了第一个打败西方强国的亚洲国家。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日俄战争那会儿,日本政府可真是下了血本,军费花了整整15亿日元。这笔钱,差不多是他们国库7年的税收总和了。而且啊,这军费里头,有一半左右都是从英美两国借来的外债。
打从老辈儿起就有个说法,“借了债就得还,这是天底下的规矩”。日本那边儿急着想把债还了,就催着沙皇尼古拉二世,想让他跟清朝皇上似的,赔自己一笔钱。但这回,日本可是算盘打歪了。
尽管沙俄打了败仗,但他们绝非日本能轻易摆布的对象。尼古拉二世直接对天皇撂下狠话,就说了十个字:要钱没有,不服咱就再干一架。
俄国在战争里输掉和清朝在甲午战争落败,原因可大不一样。俄国那时候把战线拉得太长了,而且还没能赶紧从西边把大批军队调到东北。要是这场仗继续打,说不定结果就会不一样了。
碰到沙皇那强硬的样子,日本天皇也没硬顶,可能也是觉得自己在沙俄面前没啥可嚣张的。
这场仗一打响,可把好多有志气的中国青年给触动了。他们心里头憋着股劲儿,想摆脱掉那些殖民和压迫,就算自己力量小,也想方设法要给国家拉一把。就像鲁迅,他本来学医的,后来干脆扔下手术刀,拿起笔杆子写文章去了。
日俄战争对20世纪头三十年的世界局势产生了很大影响。日本因为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两次大胜,成功坐上了亚洲老大的位置。
后来,他的野心膨胀得越来越厉害,觉得自己仅用三个月就能占领整个中国,还想跟远在大洋那边的美国比拼一番。
沙俄打仗打输了,这成了他们一败涂地的起点。国内的人开始为战败的责任吵得不可开交,好多人都跳出来说沙皇太糊涂,没本事,士兵们打仗也没精神,外交官们更是只看眼前那点小利益……
1905年那会儿,俄国里头革命是一个接一个,工人阶级就这么站到了俄国历史的前头。过了整整12年,十月革命火了,苏联这个庞然大物就这么走上了历史的大道,日后还成了打败德国的主要力量。
日俄战争算是20世纪头一桩大国间的较量,它实实在在地扭转了东亚三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后来还牵动了全球局势的变动。
瞅瞅沙俄不鸟日本要求赔款那事儿,就能懂个道理:厉害的国家,哪怕打仗打输了,也能跟赢的那方摆手说“不行”。
尼古拉二世用十个字回绝了日本,那就是:威风全靠刀枪,道理得看火炮。对于这事儿,你咋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