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柏树镇各行政村名由来

建明看文化 2025-02-28 03:43:35

柏树村:相传宋朝年间,村北部山沟中有很多大柏树,高大参天。柏树树皮和柏树籽可入药,味苦,清热解毒,泻火燥湿。有一年,汝河一带村庄伤寒病流行,人们身染伤寒,久治不愈。有人山沟中取柏皮煎药,服后痊愈。后人们竞相传颂,于是十里八乡争相到此沟取柏树皮入药,一时间柏树沟名声远扬。树名代村名沿用至今。春秋战国时,汝河北岸石崆山一带是一片原始森林,有榆树、栗树、柏树、松树等多种树木。在汝河南岸云梦山居住的鬼谷子王禅,为测试孙膑和庞涓两个徒弟的学业。他要俩个弟子明天到汝河上游的北岸,砍回百担余柴(柏担榆柴)。故有了柏担榆柴的典故,后在典故发生地,形成村落就叫柏树村。

华沟村:漫流村西有两条南北走向的大沟,早年,两条沟中,有很多野生黑枣树。因此,东边的沟为大黑沟,西边的沟为小黑沟。清代形成村落,故名黑沟。1912年,黑沟村绅士兼保长陈本中认为黑字不光明,不吉利。遂用本村华姓,改名华沟,沿用至今。意为光明吉利,美好的村庄。

漫流村:据传:春秋时,在云梦山修道授徒的鬼谷子王禅先生,有一天命弟子庞涓到柏树沟砍柏担榆柴,庞涓误为“一百担余柴”。砍柴一天,乘河而下,行至此沟口,天黑,柴将被冲走,庞涓大喊:“水呀!慢流,慢流”。故名漫流河。后来在漫流河西岸形成村落,人们以河为名,有了漫流村。

布岭村:明洪武二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一户姓布的人家,住在红石崖南面的余脉上,故名布家岭,后简称布岭。

黄路村:据传秦朝时,秦始皇经过此地,用黄土铺路,故名黄路。

康扒村:明朝初年康姓人家,从洪洞县大槐树迁到金顶山下开荒种地,扒草定居,形成村落后,而得名康扒村。

秦停村:据历史传说,秦始皇嬴政曾率领大军路过猪龙泉,在猪龙泉停留安营扎寨,故名叫秦停。明代设秦停里。清朝属平安里。民国属凤山镇。1949年,属城关区秦停乡。1955年,属上店区秦停乡。1958年,属城关公社秦停大队。1975年,改为柏树公社秦停大队。1984年,更名柏树乡秦停村民委员会至今。

五龙村:据五龙庙明代万历二十七年碑文记载:在元朝至正年间,一道士路过黑松山附近的一个村庄,见一家母女二人在通鸦河洗衣服,便请她们母女帮其拆洗道袍。女儿在拆袍中不断用嘴咬线,无意间吞下了五个线头,后来便有了身孕,生有五条小龙。消息传开后,人们在通鸦河边建有五龙庙。形成村落后,故名五龙村。

水磨村:清初,一家姓郭的人利用村外秦停河水做动力,安装了一盘石磨,加工磨面,故名水磨村至今。

孔龙村:村西边有山石形似恐龙,人们崇拜恐龙,在明代就盖起了恐龙堂庙。后渐沿革为孔龙堂至今。

枣林村:早年满山遍野尽是茁壮成荫的枣树,故得名枣林坪。明代,设枣林里。清代,设枣林镇。1949年,设枣林乡。1960年,改为枣林村至今。

石门村:据查,村境内有两座石山,形如两扇大门,人们进村必经之路,故名石门村。

杨沟村:明朝万历年间(约1570-1599年),一刘姓大户迁居石崆山脉的山沟中,开荒种地,见沟口一颗数人环抱的大杨树,遂指树为沟名。后形成村落,故名杨沟村。

0 阅读:0
建明看文化

建明看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