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和朋友去过几个地方野钓,钓鱼效果并不怎么好。
站在朋友的角度,我也给出了两点建议,一是持续抽窝,二是干散搓饵。
这两个方法都是在条件不适合打窝的情况下对付鱼群比较好用的方法,但很少有钓友对这两种方法的使用技巧有所了解。
下面我就来详细的讲一下这两个方法。
抽窝子。在野钓中,打窝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诱鱼方法,然而如果水域环境不适合打窝时,这一方法就失去了效用。
比如,当水域附近有水草时,如果将饵料打入水草丛中,势必会引发水草的大量生长,进而导致大面积水域缺氧,使得鱼儿纷纷死亡。
而这样的景象恰恰会吸引其他更大型的鱼类前来捡漏,并且这种情况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就导致我们所打的窝子无法吸引到原本就想钓的鱼。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如果泥土里的酱层特别厚,现在又不是秋冬季节,那么我们每次打窝都将带出大量泥土,使得这个窝子越来越深,最终酱层破掉,饵料沉入泥土中,再加上泥土中富含的硫化物等污染物质,会让鱼儿作为底栖动物活不久。
长此以往,就会使水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这种情况我之前也见过,有些钓友往水域里打了许多窝子,但实际收获却非常惨淡,这就是原因所在。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面我们更应该灵活应变,采取其他诱鱼手段,而专门针对这种情况的方法就是“抽窝子”。
抽窝子其实也就是频繁短时间内进行抽竿操作,让饵料产生高度雾化,这样就能吸引附近的鱼儿前来觅食。
这也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方法,但需要有一定的耐力才能达到效果。
但在具体实施上又要注意很多细节。
首先,饵料的选择对于诱鱼是否有效至关重要,目前的很多饵料都有着非常强的雾化效果,因此选择好饵料后,我们就可以转向频率控制方面。
一般来说,要想在短时间内使雾化达效果,我们最佳选择轻质鱼竿,这样制作起来才能更加轻松,也能提高我们出杆的效率。
其次,抽竿的频率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一次作钓最好的频率是在7秒到10秒之间是最佳的时间间隔。
这个间隔时间既够短又不会给自己造成太大负担。
另外,不同钓位的扔竿时间间隔也是有差异的,由于我们的目标是吸引鱼群,因此需要照顾到左右两个钓位。
一般左边的第二根竿右边间隔8秒,第一根竿与第二根竿之间隔离了8秒,第三根竿与第四根竿之间相隔7秒,第五根竿与第六根竿之间相隔8秒,最后第七根和第八根竿之间相隔7秒。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相对平衡的一致性,同时又能够照顾到每个钓位的诱鱼效果。
综上所述,抽窝子的方法虽然简单,但对于钓友来说还是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并掌握的。
需要一定经验积累才能更好的掌握其中技巧。
干散搓饵。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面临无法抽窝的情况。
可能因为风太大又或者水太深,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抽竿,就会导致钩线被拖动甚至打结,这样就会导致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和麻烦,同时还浪费了很多时间,对这种情况就不是特别好了。
在这种情况下,“干散搓饵”就派上用场了。
一般干散搓饵是指我们在搓饵的时候,不会直接用手取出所需要用量的湿饵料搓成一个团,而是会将干饵料与水混合后静置一段时间,再用手取出所需量来进行搓饵,这样制作出来的饵料具有湿而不粘,松散度适宜等特点。
使用这种“干散搓饵”的方法必须要正确掌握水分比列,并且要抽出合适得起竿频率,以保证达到最佳诱鱼效果,也能让鱼儿吃得饱吃得快,从而制造出更宽广得垂钓环境。
当使用干散搓饵时,一般所用饵料的水:干粉=:24:76。然后等到它们静止一会之后,用手可以搓出一定粘性,但是又不粘手,这种状态就是最完美的时候。
这种状态很容易判断,只要用手指按压下去,它会快速弹起来,我们则称它为弹性状态,再用手去捏它,它能快速恢复原状,但是却没有黏性,就说明它处于很好的状态,这种状态其实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最佳状态。
在使用“干散搓饵”时,我们所用的起竿频率要高于15-20秒一次,因为它不能像湿饵那样出现迅速雾化,所以我们需要频繁起竿,使得它们能够时刻保持活性。
同样,每个钓位之间也需要适当分开,无论是左右两个,还是上下两个钓位,它们之间都需要实现以下几种时间间隔:左边第二个与右边第一个之间隔8秒。
第一根与第二根之间也是间隔8秒,第三根与第四根之间间隔8秒,第五根与第六根之间隔7秒,第七根与第八根两竿之间间隔8秒。
这就是所有钓位之间有效性的分隔回复,目的是为了保持尽量少的间隔时间,同时又能兼顾每个钓位达到最佳诱鱼效果。
从中可以看出两种方法其实有不同使用条件,但是它们都会达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