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发展,让生活越来越便利,我们无需周围的人就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渐渐对于附近的人和事变得“无感”。每一天我们和多少人擦肩而过,每一秒我们和多少故事失之交臂?
新年伊始,我给自己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决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陌生人提供帮助,并主动和100个陌生人说话。
为啥会突然冒出这个念头呢?也许因为看到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感叹:“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演员的鸡毛蒜皮吃喝拉撒,也不愿去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也许因为自己曾经淋过雨,所以想为他人撑把伞。也许只是想听听别人的故事,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一念即起,立刻行动。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昨天,我在坐地铁过安检的时候,就遇见了一位大姐,她穿着朴素,面容沧桑,头发花白,神情焦虑,拉着一个偌大的28寸行李箱,正慌乱无措地问工作人员去高铁站要坐几号线。
工作人员告诉她之后,看着眼花缭乱的指示符号,上上下下的电梯,大姐依然一副茫然胆怯无助的模样,像刘姥姥初进大观园。我的目的地正好和大姐同向,就邀请她和我同行。
大姐长舒了一口气,感激连连,一路紧跟着我。在等候地铁进站时,大姐告诉我,网上总宣传当月嫂是一份“月薪过万”的工作,她在某短视频平台看到省城高薪招聘月嫂,她正好有月嫂证,就来了。
中介本来说岗前培训免费,结果,培训一周,说虽然场地免费,但请来的老师需要钱,让交了500块钱。大姐咬咬牙,交了。说是给推荐介绍工作,结果给大姐推荐到一个偏远的月子中心,月薪4000,工资打到中介账户,第一个月中介先扣20%,即800,剩下的再发给月嫂。
大姐到月子中心一看,那个脏乱差,心里凉了半截,打了退堂鼓。又让交钱时,大姐觉得不对劲,隐约意识到可能被骗了,只能拎着被褥和洗漱用品先回老家再做打算。

在地铁上一路交谈,得知大姐今年55岁,以前在老家农村种地,后来为了孩子上学,举家搬进县城。她原来在老家县城一家银行做饭,每月4000块钱。虽然有几十个员工吃饭,众口难调,但她坚持了下来。对这份“钱多离家近”的工作,大姐很珍惜,也很卖力。不料有一次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发现她的健康证过期了,于是,大姐就遗憾地失去了这份工作。
懊丧疲惫的大姐本想在家歇息,但她有两个儿子,老大已婚已育,老二还在上大学。老公身体不好,不能干重活,还要经常打针吃药。过日子,上有老下有小,到处都是要花钱的地方,又没有稳定的养老保障,迫于生活的压力,年过半百的大姐只能再次走进就业市场。
没学历,没技能,年过半百,丧失了年龄优势,就业市场留给她们这样50+中年人的岗位只能是“吉祥三保”——男的干保安,女的干保姆保洁。保洁苦累脏,工资还不高,大姐就去考了月嫂证。这份不要求学历的工作,可能是她们中年再就业的最好选择了。
月嫂这份工作不好干,要求24小时连轴转,与雇主一家同吃同住。而且,雇主很挑。高压条件下,身边坚持做这一行的,八成都是来自农村或小地方的中年女性。网上宣传的“月薪过万”的月嫂,只是幸存者偏差。
在省城工作的表妹曾为她介绍过一份住家阿姨的工作,一对年轻夫妻带俩娃。不但要求住家阿姨干净利索,有眼色,情商高,会说普通话,而且,每天的早餐要一周不重样,下午把宝宝从幼儿园接回来,吃的晚餐点心也要不重样。
来自农村的大姐会做粗茶淡饭,做一周不重样的早餐点心,让大姐有点畏难。但现在短视频平台教人做饭的博主这么多,不重样的早餐点心也能学。问题是,大姐在雇主家拘谨紧绷,一刻不能不敢放松,唯恐出啥差错。磨合了一周 ,也没能让雇主满意。这次求职之旅,就此终结。

漂波折腾了一圈,一无所获,大姐内心有点受挫,这次准备回老家看有没有什么工作机会。她点开伤痕累累的手机屏幕,让我看她加入的一个本地求职群,里面都是群主发布的各种月嫂保姆招聘信息。她不敢再相信中介,说还是熟人介绍靠谱一点。大姐说,她还是喜欢老家,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而且,在熟悉的地方,心理踏实,有安全感。不像在大城市,坐地铁动辄一小时起步,她方向感不好,漂泊感特别强烈,感觉人也特别渺小。
我下车时,看见大姐仍拘谨地紧紧攥着行李箱,我再次叮嘱她在哪里下车。她真诚地说,谢谢你啊。并语重心长劝我,现在挣钱太难了,你们年轻人一定要省着点花。
在这个偌大的城市,我们都是离开小镇的人,都是曲折辗转,辛苦谋生的人。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我们慢慢习惯了城市的包容,也习惯了它的冷酷。生活艰难,让我们遍体鳞伤,也慢慢硬了心肠。因为戒备,因为警惕,我们慢慢对陌生人关闭了自己的心门。那份遥远让我们足够安全,却也造成了冷漠与疏离。但我相信善意会遇到善意,美好会回馈美好,温暖会邂逅温暖。
我喜欢和陌生人说话,也喜欢和陌生人交汇瞬间,彼此释放的善意和温暖。就业是民生之本,大龄中年人就业尤其是一个难题。忽然想起大姐加入的微信群名叫“永不放弃”,生活从来不易,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啊,那我就祝你好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