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古诗词
大唐白乐天,乐天知命,一生活得潇潇洒洒,风流又快活。
但是读他的诗,你会觉,白居易多少是有点“精分”。
无论是《长恨歌》,还是《琵琶行》,在白居易的诗中,你总能读到一种愁苦,好像生活处处都不如意。
然而现实中的白居易,却活得倍儿精神,身居高位,多金,身边的朋友不是宰相,就是三品大员,最厉害的是,“牛李党争”闹得那么凶,可白居易和两边都能做朋友。
他与邻家女孩湘灵,经历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为此37岁才结婚。之后,白居易就想开了,既然人生这么不顺心,索性放开了玩。因此,白居易收了樊素和小蛮两位家伎,美人在侧,饮酒泛舟,这是多少男人的梦想啊!
相形之下,刘禹锡就活得委委屈屈、皱皱巴巴,30岁升监察御史,想干一点大事,与王叔文、柳宗元搞了“永贞革新”。
结果,还不到半年就失败了,然后是长达22年的贬谪生涯。人生最好的时光,就这样消耗在了异地他乡。
可是,在刘禹锡的诗中,你读不到半点愁苦和郁闷,反而元气满满,支楞八翘。正如他在《秋词》中所写: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所以,刘禹锡有“诗豪”之美誉,白居易则是“诗魔”。
我们常说,乐观是一种态度,悲观是一种远见,但有些悲观的情绪让人清醒,有些悲观的情绪,则令人感到压抑。
公元826年,55岁的刘禹锡结束了漫长的贬谪生涯,回洛阳途中经过扬州,与白居易偶遇。这也是他们俩首次见面,因白居易欠他堂兄刘十九一点人情,所以白居易为刘禹锡接风洗尘。
酒宴之上,白居易为刘禹锡抱不平,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这22年确实吃了很多苦,原本朝臣都认为,他有宰相之才,将来必飞黄腾达,不曾想因“永贞革新”,仕途彻底断送。
然而刘禹锡自己却不这么悲观,正如他在《陋室铭》中所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因此面对白居易的赠诗,刘禹锡就回了一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相比之下,你看看刘禹锡这心态,杠杠滴,而且刘禹锡还将错就错,给足了白居易面子。因为,刘禹锡自805年贬朗州司马,至826年奉调回洛阳任东都尚书,一共是22年,白居易把路上这一年也算在内了。
实际上,白居易与刘禹锡比诗,从来就没赢过。后来,白居易和刘禹锡同隐洛阳,成为了至交好友,有一次白居易跟刘禹锡感慨自己衰老,写了一首《咏老赠梦得》: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
刘禹锡见他这么丧,就劝慰他想开点,并回赠了一首《酬乐天咏老见示》: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白居易的“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与刘禹锡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相比,高下立判。
所以连白居易自己也说,诗不如元稹、刘禹锡,但是他有《长恨歌》和《琵琶行》,这两首诗相当能打,几乎让白居易成了中唐诗坛成就最高之人。
关于白居易和刘禹锡“比诗”,还有一件非常有趣的故事,也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重点。
公元828年,白居易升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这本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可白居易不高兴,也没人知道他为何不高兴,总之心情很丧。因此,他写了一首《闻新蝉赠刘二十八》给刘禹锡:
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
白发生头速,青云入手迟。无过一杯酒,相劝数开眉。
刘禹锡见他伤春悲秋的老毛病又犯了,就回了一首《答乐天戏赠》:
才子声名白侍郎,风流虽老尚难当。诗情逸似陶彭泽,斋日多如周太常。
矻矻将心求净法,时时偷眼看春光。知君技痒思欢宴,欲倩天魔破道场。
这首诗翻译过来就是:别矫情了,你都升刑部侍郎了,哪有那么多感慨啊!
白居易见到刘禹锡这首诗,或许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就又写了一首《答梦得闻蝉见寄》:
开缄思浩然,独咏晚风前。人貌非前日,蝉声似去年。
槐花新雨后,柳影欲秋天。听罢无他计,相思又一篇。
这首诗翻译过来就是:你别误会,之所以我很伤感,是因为想你了……就又写了一首!
刘禹锡很无奈,可都是朋友,只好对他又夸又劝,再作《刑部白侍郎谢病长告改宾客分司以诗赠别》:
鼎食华轩到眼前,拂衣高谢岂徒然。九霄路上辞朝客,四皓丛中作少年。
他日卧龙终得雨,今朝放鹤且冲天。洛阳旧有衡茆在,亦拟抽身伴地仙。
写下这首诗时,白居易已经假病辞去了刑部侍郎之职,转任太子宾客分司,回到了洛阳履道里所建的宅院处。
关于白居易的辞职,背后有一定的深意。这一年,元稹被召回朝,升尚书左丞,裴度任开府仪同三司。9年之前,穆宗在位时,元稹曾勾结官宦魏宏简,与裴度争夺相位,当时裴度正在外带兵平乱,所以裴度很生气,连上三疏弹劾元稹不要老脸。
裴度和元稹都是白居易的好朋友,他夹在中间很难受,所以自请出朝任杭州刺史。
这一次,元稹回朝,与裴度同居高位,白居易不想陷入兄弟之间的纷争,因此故技重施,就辞掉了刑部侍郎之职。这正是他的聪明之处。
正因为如此,刘禹锡在诗题中称白居易为“刑部白侍郎”,而没叫他“乐天”,同样很有深意。
最重要的是,这首诗所表达的内容,非常高明:
富贵荣华摆在了眼前,你却毫不在意,说辞官就辞官,这很让人佩服。并且我知道,你这样做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岂徒然);你远离朝堂,打算回洛阳归隐,寻找初衷,我很支持你,希望你能像商山四皓一样,过得自由又洒脱,再复年少时的激情;
在洛阳,你有自己的宅院,虽然简陋,但很风雅,从此以后,你就能尽情享受生活,逍遥似神仙了。但我知道,你有卧龙之才,将来必有机会一飞冲天,再复辉煌。
相比于白居易的《答梦得闻蝉见寄》,刘禹锡这首诗滴水不漏,既表达了对白居易的理解和支持,又与白居易有共情之处,还兼具对他的鼓励。所以全诗就三个字:我懂你!
“诗豪”之名,绝对不是盖的,刘禹锡看问题通透,往往一阵见血,不似白居易那般儿女情长,自我纠结。你看刘禹锡的《浪淘沙》: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他的人生信念就是,干就完了,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只要问心无愧,命运最终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这样刘禹锡,很招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