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价值官解读:
ID:wenyujiazhiguan2月27日,《青春有你3》和《创造营2021》对决继续,《青你3》第四期因“腿抖”出圈的李俊濠进入Rap组表演了《你打不过我吧》,为网友制造了很多欢乐。《创》降维打击“内娱市场”的国际团第二期中却发挥不利,四位国外选手演唱《少年之时》时,导师们无一例外地摘下耳返表示遗憾,让喊出“内娱药丸”的秀粉们重新拾回了信心。开播三周后,在渐入佳境的同时,两档节目上周不约而同多了一些喜剧色彩,一定程度上中和了竞争的残酷和战场的火药味。今年的偶像选拔,来得比往年更激烈些,没有了播出时间差,两档节目第一次正面对决,当然,贴身竞争的“两虎”还是呈现出多个纬度的差异,简单来说,《青你3》是打破偶像的固化逻辑,用“不定义”去重新定义偶像,偏重于“道”,而《创》则是用赛制升级和国际化来激活市场,“术”的色彩更浓一些。看得出,《青你3》和《创》都在变化,事实上,偶像选拔是一门相当复杂的学问,一方面,节目既要发掘偶像唱跳实力又要兼顾好看度,同时,还要讲好青年故事。另一方面,又不能急于收割流量,要为选手提供更长远的成团培养与发展规划,让“偶像梦”在深耕中落地生根,和商业运作相得益彰。多重压力和市场变化,让偶像赛道走向正向循环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虽说各花入各眼,但《青你3》和《创》各自的探索都有意义,竞争不仅还原出更真实的偶像底色,也让这一赛道在进化中获得“新生”。
这样的规则下,节目的综艺效果更好,开播以来段子频出热搜不断,第一期国际团的“降维打击”制造了无数话题,就在大家直呼“内娱药丸”时,下期紧接着将真正有实力的国内选手推出来,将观众对内娱被拉低的期望值瞬间提升,营造了舆论的反转,节目效果拉满。此外,决定权的变化提升了观众的参与度,偶像选拔不再局限于秀粉的狂欢,而成为一种社交货币,由此,节目本身以及偶像的出圈效果被大大增强了。这些“术”层面的改良效果不错,不过综艺性过强往往会让专业性“干货”不够,这对一档男团综艺来说是一个明显的硬伤。相比之下,《青你3》没有像《创》那样把主要精力放在规则与赛制的创新,而是选择一条更难但格局更大的道路,从底层逻辑跳出传统的男团叙事,更彻底打破偶像的选拔边界。
《青你3》的几位导师配置比较均衡,大家各司其职,李荣浩主要负责为音乐把关,一点小瑕疵都逃不过他的耳朵,Lisa、潘玮柏在舞蹈领域、说唱环节表现出的专业和细致同样很赞。虽然没有《创》导师那样口若悬河善于制造热搜话题,但保证了点评的专业性。
同时,相比《创》为了破解选手同质化困局简单引入国际选手来“降维打击”,《青你3》则倾向于内功的修炼,通过跳出偶像市场形成的固化选拔模式,大胆喊出“不定义男团”的口号,将过去偶像选拔的条条框框统统破除,以开放的心态吸纳新人。
正因为此,我们得以在节目中看到各种风格的“最新鲜面孔”,既有余景天、唐九洲、连淮伟这样颜值耐打词曲创作或唱跳实力一流的天生爱豆脸,也有李俊濠、梁森这样不停给大家制造欢乐的“喜剧人”。此外,还有以熊猫堂为代表的“非传统男团”,他们虽然没有传统的爱豆外表,却实力非凡,初舞台的爆发式表演把唱跳俱佳的Lisa都惊住了。不同类型的选手不仅践行了节目“不去定义”的主旨,也打破了男团的固有标准与刻板印象。
事实上,青春本身就是多彩多样的,偶像也不应该被一成不变的模式所局限,那些“非传统男团”一开始可能会有人质疑,但随着舞台实力和人格魅力在节目中逐渐展现,他们也在逐渐赢得观众认可,给偶像带来新的诠释。《创》的做法一开始可能很讨巧,但国内偶像市场的进阶不能仅仅依靠“外来和尚”,依然要回到国内选手的选拔与磨练上,从这一点来说,《青你3》的办法比较“笨”,难度也更大,但却更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然,准入门槛的放宽并不意味着标准的降低,恰恰相反,《青你3》今年采用“全开麦”形式,给选手带来了不少心理压力,对实力要求更高。此外,初评级采用同一主题下对决的形式,只保留ABC三个等级,没有达到及格线的全部归入新人班,也让选手对决和综合实力展现得更为清晰直观。比起《创》用国际选手凸显“内娱”的不足,《青你3》选择用更苛刻的标准倒逼选手不断提升、不断进步。上周第四期节目中,余景天勇敢挑战难度颇大的《Uranus》,无论是舞蹈动作还是表情管理都很到位,根本看不出是带伤在表演,被网友封为当晚绝对的舞台王者。梁森颠覆性演绎《Moonlight》,刘琦在《天天》中的转音和高音听得人起鸡皮疙瘩,这些选手的表演都让人印象深刻。只对实力进行评判,帮助每个选手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引导市场回归对偶像真实唱跳实力的关注,《青你3》的这种破圈,相比《创》“术”层面的改良,更能从根本上为偶像选拔注入活力。
《青你3》没有让像《创》一样让选手通过互选和站队来制造话题,选手的热度得益于实力和个性,而实力与个性则在表演与协作的过程中一点点展现出来,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第四期节目中口碑最佳的《英雄》很燃很炸,双A组合果然不负众望。C位的余景天拖着一条伤腿跳这么炸的舞,本人承受的疼痛可想而知,凭借身上这股拼劲儿和敬业的态度,余景天的人设越来越清晰,上周自然也收获了一大波新粉丝。比起《创》中热门选手靠炒CP、炒颜值、炒话题,《青年3》这样立人设显然更具生命力。
小河和钟福林的C位之争颇让人意外,本来小河的存在感一直不高,内敛害羞的像邻家弟弟,在新人班也是听导师话早睡早起的乖乖仔,前几期节目追下来,感觉这孩子很温和很懂事,总是第一个起床然后把剩下的懒虫都叫起来选歌。没想到,这样的人也有很冲动的一面,和钟福林发脾气的时候简直变了一个人,虽然争执是为了有更好的舞台表现,但一个人性格中的不同侧面就在这样的细节中慢慢被观众感知。
可以说,目前《青你3》中多数选手都个性鲜明、有血有肉,在此基础上,为了舞台效果和团队进步,他们之间的合作与互助,矛盾与争执才显得更加细腻动人。
上周越来越多的选手渐入佳境,《你打不过我吧》团员合作的过程很打动人,这个组除了苛尔力钧和卡斯,原本没人自愿过来,都是服从调剂才来的rap组,因为规则不得不凑在一起的几个大男孩,最后却碰撞出令人意外的舞台火花,当晚他们的舞台表现非常惊艳,既燃又稳。比起《创》里国际团和内娱团的简单PK和刻意battle,《青你3》这样的合作更有趣,化学反应更强,带给观众的情感共振也更长久。他们的合作像是绚烂的火花和平静的湖水相融,明明不擅长rap,一旦经过和谐友善的磨合,便会产生令人惊叹的效果。
截至目前,《青你3》的团魂烙印越来越深了,不一样的选手都为了同一个出道梦想发光发热,他们让人看到,男团的表演不是只有竞争线,也可以有矛盾、友情和成长。相比之下,《创》里的选手给台上选手评级,用挑剔和吐槽取代了前几季的商业互捧,虽然更真实也更有话题,但和《青你3》的团魂精神一比,还是太肤浅幼稚了。看着《青你3》选手在舞台上挥洒青春,不禁感叹偶像终于不再是流水线上生产出的“商品”,中国男团的未来理应由他们来创造。
正因为对“偶像”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入理解,《青你3》才会把重点放在“人”上,尊重每一个人的性格和梦想、思想与观念。第二期节目中,十七把心事写进作品,勇敢揭开自己的伤疤,用歌声去控诉校园霸凌,用当下的阳光对抗过去的阴霾。这些鲜活勇敢的少年赋予偶像更多层次,展现出年轻人朝气蓬勃的青春面貌,同时也用积极向上的能量影响着更多同龄人。
在此基础上,偶像的养成不再是标准化的流水线生产模式,也不是资本硬推下的强行出圈,在展现实力和梦想,讲述故事和经历的过程中,这些选手会慢慢征服粉丝,和他们建立高粘度的情感链接,如李宇春所说,渐渐成为某一类人的“偶像”。和《青你3》相比,《创》对偶像概念以及养成过程的理解可能没这么深入,但同样意识到了和观众互动以及建立情感链接的重要性。选手刘宇和赞多的battle让网友震撼,由此诞生了“好多宇CP”并一夜之间冲上微博CP超话榜第二。今年《创》不再刻意回避“泥塑”、“CP”等概念的炒作,借助这样的热点,节目可以不断给粉丝投喂糖分,让选手和粉丝频繁互动,进而加速他们出圈的步伐,当然,概念性炒作和刻意讨好粉圈如果掌握不好度,往往会让偶像选拔偏离客观的轨道,让选手过分追求昙花一现的出道热度。
结语
今年,《青你3》和《创》的正面对决给偶像选拔市场注入了一股重塑性的力量,目前看,《青你3》的步伐更大、格局更深,这种打破既有模式的探索,提供了解读青春个性的新样本,也打开了关于青春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