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一秒钟》,后有《坚如磐石》。
张艺谋这几年的电影总是命途多舛,也为他赢得了一些同情分,但同情不等于包容所有。
《坚如磐石》赛博朋克式的影像风格是张艺谋之前从未有过的尝试。
这么做的寓意很明显,在高度经济化的今天,社会的道德、体制、法律在逐渐崩坏,即使是在阳光下,犯罪也会丛生。
而雷佳音是张艺谋安插在电影中的银翼杀手,负责清除罪恶,所以《坚如磐石》好不好看,苏见明是关键人物之一。
但很可惜,苏见明在电影内外都成了被真人操控的npc。
作为剧本中的角色,苏见明是工具人,每一步走向都被张艺谋当成向观众布下谜团的方程式。
奈何这个方程式没有进化成高阶数学,仅是一元二次方程,大部分悬疑都靠雷佳音说一半藏一半,剧情反倒是多余的。
像希区柯克电影中的悬疑感,是麦格芬的转移,台阶阴影的变化,错误引导,片尾反转等多重元素组合而成。
用故事和技法带观众入局,然后当局者迷,被希区柯克玩弄于股掌之中,最后真相揭晓,惊叹他的精妙结构。
可在《坚如磐石》里,张艺谋似乎一下子失去了所有能力,于和伟、张国立这两条线几乎没有悬念感,脸谱化太过直白。
这就导致双螺旋结构的设谜、解谜丧失了一大半观影的乐趣。
设谜不存在,郑刚、黎志田一出场,再加铺天盖地的删减宣发,就知道他俩肯定是最大的老虎。
解谜也是如此,谜底都在开头了,再解谜还有什么意义,唯一坚持让人看下去的欲望就是如何找证据给他们定罪。
但找证据最重要的因子——苏见明,他的破案过程俨然演化成了小蝌蚪找爸爸。
“我不是你儿子,我是你养子”,“我是毒贩的儿子,你看不上我”,“我找爸爸的外甥女要手机”,“妈妈留下语音说你是我爸爸”,“原来我真是你的亲生儿子”。
如果张艺谋能够打乱叙事线,学一学诺兰,稍微变动一下时间线,将情节前移后置,这出伦理大戏还能有点看头。
然而他却选择了直给,又借助欲言又止制造悬念,这是很讨厌的说话方式,还不如全部说完,但不说透来得过瘾,吸引不了观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作为电影中的人物,苏见明是棋子,许亚军、陈道明选中他就是为了以他为矛,攻郑刚这个盾。
他俩似乎站在上帝视角,知晓发生的一切,只不过需要有人打开一个突破口,然后趁虚而入,撒网捕鱼。
其实,这种总分总的结构也可以让电影变得好看,用结果倒推,抽丝剥茧,但片中所有的案件侦破都只有结果,没有过程。
这让故事毫无吸引力,正当观众准备带着疑问进入剧情之时,张艺谋就把答案给你摆了出来,所谓的悬疑、紧张一闪而过就消失。
如大家觉得墙内的尸体是郑刚的情人,没过几秒,张艺谋就告诉你没错,就像花钱去吃饭,刚坐下,服务员跟你说,我们的饭不好吃,你走吧,妥妥的赶客行为。
张艺谋不是不懂得悬疑技法与氛围营造。
他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麦格芬用的炉火纯青,《活着》的故事性极强,《菊豆》拍的阴森又惊悚,《英雄》有罗生门结构。
而《坚如磐石》呢?根本看不到以前的半点影子,好像张艺谋只是为了过一把拍犯罪片的瘾,也不管行不行,大导演交出了学生毕业作品。
当初,《坚如磐石》的剧本几经易手,在杜琪峰、姜文手里兜兜转转,最终到了张艺谋这里。
原版三小时,张艺谋让不少朋友在他工作室看过粗剪版,所有人都交口称赞,等了四年,多次删减,补拍陈道明这条线。
这些事已经被重复了许多遍,也成为了《坚如磐石》不好看的最大借口,凡是电影的不通顺、不流畅,都可以归结于审核,然后让烂片躺平赚钱,上边背负骂名。
电影很难看怪审核,全靠观众脑补被封神作,这种认知是错误的。
毕竟片中也没多少草蛇灰线值得观众发散思维,反而刑侦片,名不副实,家庭伦理片,坚如磐石。
什么方言消失、尺度奇观,故意隐去重庆的影子。
郑刚映射某位领导,官上有官,导演不敢拍,我们这里没有政治惊悚的土壤,都是强词夺理。
因为《坚如磐石》不是题材问题,而是故事太难看,看似有叙事,可聊胜于无,平铺直叙如小学生流水账,清汤寡水,食之无味,弃之不可惜。
就算把《坚如磐石》的故事换成《前任4》这类没什么风险的爱情片,也很难将其称作好片,故作神秘、生搬硬套的本质在,再怎么变还是烂。
难怪《坚如磐石》的宣发畏畏缩缩。
只敢侧重于大尺度,被删减,于和伟的魅力,以及老戏骨的演技,因为除了这些,这片子无任何可取之处。
而所谓的删减都是虚空索敌,毕竟大家都看不到,说的天花乱坠也只能选择相信,从而同情影片,为它卖力叫好。
观众还是太善良了,但为这样的烂片,不值当,让劣币赚不到钱,良币才能成为主流,否则我们就是自己找罪受。
甲子
老谋子的电影已经不适合年轻人的口味了,过时该淘汰了。
红莲兵燹
这类题材就不该碰,捆住双腿,一定跑得难看
浩南
呵呵
夜叉
从神枪手,满江红,再到这个这张艺谋的片,以后不去电影院看了。
康熙来了
越黑越红,确实好看!
多啦C梦
说得对,张艺谋跟烂片划等号
用户11xxx03
阿弥陀佛,恐怖片的感觉[鼓掌][点赞][得瑟][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