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系列本质上是徐峥的《爱情呼叫转移》的延伸版。
但前任系列之所以能拍到第四部,是因为现在婚恋问题是热门,且“前任”找到了复制粘贴的妙门。
所以不用怀疑,《前任4》肯定还有下一部,也许会成为电影版的《乡村爱情》,感情的悲欢离合,故事的起承转合,如出一辙。
没有《乡爱》前两部的高度,基本就是后十几部的重复,象牙山F4互相闹腾等同于孟云、余飞与爱人分分合合,然后围绕生不生孩子发展。
有了孩子后,关于子女的教育问题,之后人到中年,生活和工作都遭遇挫折,与妻子闹离婚,孩子早恋跟自己再婚,这些戏码足以保证拍到《前任9:中年再婚》。
至于《前任4:英年早婚》,整体故事还算流畅。
没有什么深度,也不存在什么内涵,也就不会引发观众思考,看起来很轻松,所有的东西都很浅显。
片中的一些台词和片段还会成为短视频的流行,被奉为金句、必须,就像《孤注一掷》中王传君的拜佛一样。
这让《前任4》从里到外都符合4p原则。
产品即《前任4》,价格就是票价,渠道是短视频平台,促销是可以随便拆分的剧本结构。
4p框架之下的市场营销三要素也已成型,目标人群是情侣,市场定位是将电影打造成仪式感,细分市场主打二四线城市的白领、学生和小镇青年。
因此《前任4》大卖几乎是板上钉钉,因为它是完全针对市场而来的大数据电影,每一步都精准踩到恋爱过程中的笑点和哭点上,能让情侣与之共鸣。
观众可能不会喜欢整部电影,但势必会被某个片段或某句台词吸引进电影院,《前任4》的目的就达到了。
导演很清楚自己的能力有限便采取零敲牛皮糖战术,打不了大的战役就打小歼灭战,小口小吃逐步扩大,积小胜谋大胜。
如摄影是阿宝色的柔光滤镜,构图是空间风,旁白是乍听很有道理的句子,看似传统老套,但能击中人心。
毕竟有时电影的好就是一句台词,一个画面,或一个片段,似春风般润物细无声,不经意间爱上,不少观众就吃这一套。
可这样一来,《前任4》就不像一部电影,更像一档婚恋真人秀。
所有人都在演,演搞笑、演真情、演转折,这就导致角色的演绎不够自然,反而综艺范儿十足。
韩庚、郑恺各自的主线是节目主任务,其他配角是npc,帮助固定嘉宾完成阶段任务后就退场,他俩在河边钓鱼则是广告时间。
那些结婚冷静期、好好说再见、露营野炊的仪式感都是为了填充节目内容而专门设计的游戏,观众看后笑一笑、哭一哭就行。
之所以有这样的观感,是因为《前任4》的文本编排太刻意,安排感太重。
通篇都透着投机取巧的人工痕迹,故事的承上启下,情节的巧合相遇,戏剧冲突的适时插入都不出意外,算计二字呼之欲出。
如余飞和丁点这一对情侣,两人一出场,一个说自己怀孕了,一个想办法应对,带出一个想结婚,一个想玩玩。
还有孟云与林佳分手多年,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生活,家里老人的催婚,忙着一个接一个的相亲,但不愿意让另外一个人轻易改变自己的习惯。
就像榫卯结构,有榫必有卯,但有的适配,有的不合适,这种结构本身就自带隔阂与矛盾,剧情走向都是计算好的。
为了尽可能的隐藏人工雕饰,导演加入了插科打诨。
可影片的喜剧元素偏向于网络梗,看起来挺有趣,但过于接近段子合集,难以维持一整场。
所以剧情越往后越俗套,之前的诙谐气氛也会转向煽情,为了让观众共情,贴近现实主义的情节随之而来。
如片尾复制了《前任3》中至尊宝和吃芒果那种桥段的矫揉造作,只不过前作是韩庚和于文文,这次换成了郑恺。
《友情岁月》与爱心字条相结合,对于女性观众来说,这种老套的设计很管用,因为情绪电影看的是感性,而非理性。
所以《前任4》只适合在影院看,被当下的感动所感染,一旦上了流媒体,等观众有了观影自主权,类似内容就失效了。
毕竟讨巧是一时的,不是永久的,这就是好片与烂片的区别,于细节之处见真章。
正如可以让影片升华的哲学思辨一样,然而《前任4》关于“年轻人为什么不结婚了?年轻人为什么结不了婚?”的探讨比较片面。
浅尝辄止的蜻蜓点水让电影不可能得到高分,调侃了女性独立主义和男性沙文主义,却仅限于为抖包袱服务,没有一丝深入的意思。
说了一大段道理,分析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奈何都是流于表面的肤浅。
远看雕栏玉砌,近看空中楼阁,君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几多愁都是装出来的。
爱情的本质是什么样的?婚姻发展的根本规律又是如何的?爱情的思维与婚姻存在的根本关系是怎么联系的?《前任4》统统没有讲到。
空洞、刻板、迎合,就是《前任4》的全部,标标准准的小红薯电影。
导演深谙男女关系之道,对婚前、婚后、相亲、恋爱等鸡毛蒜皮的小事进行自我感动式的自我解构。
爱情观、婚姻观就是仅对方可见的朋友圈,为了特定人群量身定做,尽输出一些虚浮、腻歪的观点。
这也反映出如今电影市场的通病,电影人们太浮躁了,市场已经发烧了。
每个人都在唯票房论,不肯用心打磨,导致AI电影泛滥成灾,但恶性循环却没有停止的迹象。
大家拼命去赶,然后品质下降,观众看了倒胃口了,撇弃了就很可惜,也许国内也要像好莱坞一样,来一次大罢工才能降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