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自有一套社交语言密码,表情包沟通及标点符号对话

通信有耳 2021-12-20 09:00:54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设备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在网络等社交媒体上兴起了许多以自制或者截取流行元素的图片而形成的视觉符号——表情包。在语音和文字两种基本符号形式的基础上,表情包使人们的网络社交更加妙趣横生。表情包泛指一种活跃于社交软件,利用图片来表达情感的方式,人们在图片素材上配以系列相应的文字,用以表达特定情感。

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4351名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7.41%受访大学生经常使用表情包,10.25%有时使用,1.79%很少使用,仅有0.55%受访者完全不使用表情包。近六成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不能脱离表情包,“没有表情包的聊天失去了灵魂”。

提起表情包,相信每个人都会联想到自己常用的或印象深刻的画面。或严肃、或活泼,或夸张、或端庄,或可爱、或搞怪,当我们在键盘上敲下一个个表情符号,人们的“喜怒哀乐”就通过这些无声的表情包表达出来。调节沟通节奏,活跃聊天氛围……各种各样的表情包满足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聊天需求,让沟通变得生动有趣。人们在交流中借图达意,有时甚至能起到图胜千言的效果,营造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沟通情境,传递出“一切尽在不言中”的微妙情感。

比如,“微笑”这个表情包最为大众所接受的解释是,既表达了内心的喜悦,又不夸张大笑。但也有人认为,“如果你仔细看此表情的眼睛,眼轮匝肌(眼角附近的肌肉)没有动,口轮匝肌(嘴附近的肌肉)变紧,这是在挤出微笑的信号”。所以这个表情包在长辈眼里,是微笑、鼓励,到了年轻人眼里,是“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或者“鄙视、嘲笑甚至是讨厌”。

同理,那个“微笑挥手”的表情包,表面意思是“微笑着说再见”,但在年轻人眼里,是“再见、不送、请快走开”的意思。

年轻人自有一套社交语言密码。对他们来说,文字是理性的,表情包是表达感性的最好方式,是跨语言和纯粹的。有了表情包,一些自称“社恐”的年轻人成了上下翻飞的线上社交“小蝴蝶”,有时营造了人狠话不多的气场,有时又成为复杂社会和现实生活的一道面具,通过自嘲和解嘲,宣泄负向情感,实现自我疗愈。

随着表情包在各类社交平台的活跃表现,借助表情包可以更好地改进交流沟通方式,刺激用户表达想法和观点,而曾经很难通过文字传达的复杂情绪,也将进一步在表情包里得以展现。

令人更没有想到的是,在现如今这个和平年代,文字加密的行为竟然还存在于生活当中,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使用它们的人,竟然是一群小学生。

这样的摩斯密码聊天方式,有时候也是会用一些数字来代表汉字,像1314代表的是一生一世,这样的意思,然而现在这些网友也是非常的有想法,居然是用这种简单的标点符号和字母来聊天,也真的是非常让人意外的了。

这种简化的聊天方式在现如今的小孩子群体当中非常盛行,更加离奇的是,两个能以这种方式实现无障碍交流的孩子,往往并不需要提前进行说辞上的统一,他们仿佛心灵相通一般,可以迅速通过这些简单的符号辨识出对方的想法。

倘若有些同龄人无法跟上这种思维节奏,还会被其他人嘲笑落伍,所以对于这些字符的含义,很多孩子都是自主进行学习的。

换作以往,老师家长要想更进一步了解孩子,往往会通过观察他们的社交活动以及翻阅日记来实现,但现如今,面对这些简化的聊天内容,很多家长老师表示束手无策,有些孩子甚至将这种特殊的表达手法用到了日记书写上,直接把老师整懵了。

有人担心过多的表情符号交流会威胁到语言文字的存在,其实这种担心有点多余。当我们在键盘上敲下一个个表情符号时,“一切尽在不言中”的微妙情感被很好地传达出来。但在表达我们内心的观点和哲思方面,语言文字有着更细腻和深刻的力量。正如当你写下“东方露出了鱼肚白,渐渐地、渐渐地,一轮红色跃出海面”与敲下一个日出的表情符号,哪个有更触及心灵的力量,一目了然。

语言文字才是文化发展的根与本,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忘“本”。我们乐见表情包等辅助性表达工具当好人类沟通交流的“调味剂”,为网络社交增色,但绝不能喧宾夺主,影响文字这道文化“主菜”的成色。让表情符号、文字符号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各行其道,恐怕才是最有利于我们的选择。

0 阅读:116

通信有耳

简介:通信行业内资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