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里,节日食俗向来是重要的一部分。
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而清明则吃青团。“节日限定”似乎有着天然的魔力,这些简单的食物只要在这些特定的节日出现,就会代表着不一样的意义,要么祈福保平安,要么期盼团圆与美满。
当然,这也是一门生意。这些“节日限定”每年一两个月左右的销售量,比很多产品一年的销售量还高。
最近正值春日,又到了青团的销售高峰期。从3月份开始,各大超市、烘培连锁品牌已经开始上新各种各样的限定款式。这一传统的祭祖点心,不仅摇身一变成为春日烘培顶流,还衍生出了多种口味的馅儿,从芋泥麻薯到茉莉雪芽,从酸菜笋干到梅菜瘦肉,应有尽有。
过去一个月时间里,吴佳耀每天都能卖出几百单青团。忙完这阵子,他又开始准备中秋的月饼计划。吴佳耀每年只做清明和中秋两个节日的生意,但靠着这两个节日,他能够创造约500万元的销售额。
春日顶流
早在春秋时期,江南地区已经开始将艾草汁与糯米混合,蒸制青团用于祭祀祖先,其中青色象征着万物复苏,而圆形则寓意着生命循环。唐代时期,青团成为清明节的代表性食物,并且延续千年。而时至今日,青团已然成为春季时令小吃的代表。
传统青团的做法是用艾草或鼠曲草做成的“青草汁”与糯米粉一起调和,再将豆沙、芝麻等馅料包入,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现在每年春天,江南地区的人们还保留着做青团的习惯,社交网站上晒亲手做的青团也成为新的“流量密码”。
随着这两年青团的热度不断走高,青团的口味也在推成出新,比如今年春天叮咚买菜平台上新推出的茉莉雪芽,在上海单个地区每天可销售900多单;盒马鲜生也推出了芋泥芝士和红烩牛腩馅儿的青团,成为不少消费者尝鲜的新选择。
但在吴佳耀的店铺里,卖的最好的还是酸菜笋干猪肉和萝卜豆干猪肉两个经典款青团,最近一周已经卖出了几千单。

“目前习惯购买青团的人群还是以南方人为主,北方人没有吃青团的习俗,接触到青团也比较晚,大部分人吃的都是烘培门店推出的甜口青团。而南方人会主动购买青团,追求不同的口味,所以会找到我们这种专门做青团的糕点店铺,购买这种较少在烘焙门店出现的咸口青团。”吴佳耀告诉我们。
每年,青团的销售期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但吴佳耀几乎是从过完正月十五就开始准备。“我们需要调整一下配方或者是馅料的口感,去年卖的最好的产品可以继续出,但卖的不好的今年就不备料了,再看看有没有很受欢迎的食材,研发成新品试试效果。”
在吴佳耀看来,青团的受众并不算广,而且销售窗口期短,所以很多大品牌并不会投入太多的时间精力,在口味上做创新和研发,他们追求标准化和低价。这恰好是小商家突围的机会。
顺其自然地接班
回家继承工厂,原本不在吴佳耀的计划之中。
2020年,22岁的吴佳耀刚从学校毕业,学摄影专业的他毕业后误打误撞进入了婚庆行业。这个行业的忙碌周期在每年10月到次年5月,其余时间都很空闲,也就意味着没有收入。
那是吴佳耀最矛盾的一年。一方面,他已经毕业工作了,不能像以前那样找家里要钱;但另一方面,婚纱摄影的订单不稳定,他很难维持他以往的生活水平。
在父母的催促之下,2021年,他干脆回到家里和父母一起经营月饼生意。吴佳耀的父母在台州当地有一个烘培工厂,经营一个线下店铺,自产自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家意识到电商已经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新渠道,而他是家里唯一的年轻人,所以把月饼搬到电商平台上这件事自然落到了他头上。

馅中馅月饼
那是台州馅中馅月饼最火的一段时间。当年的中秋节期间,吴佳耀一个月卖出了60万元的月饼。“整个市场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状态,我每天守在工厂,月饼一出炉就被打包发走了。”
“其实最开始大家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谁也没想到这种鲜食月饼能在网上卖的这么好,一个月60万元的销售额给了所有人信心。我们开始把线上当做主要的销售渠道,听一些运营的课程,了解不同的电商平台,并大力发展。”吴佳耀说。
2023年,淘宝店一个月的销售额增长到了100万元,同时吴佳耀也感受到了增长的局限性,月饼行业越来越卷,一个产品火了几年之后很容易就被别的产品替代了。
但当时工厂受限于生产资质,经营范围有限,又只能生产月饼,于是吴佳耀决定扩建厂房,并把目光放到了清明节。“青团和月饼都是节日小吃,运营思路上可以借鉴,而且台州也有青团文化,更有地域优势。”
如今,青团已经顺利成为店铺的第二增长曲线,清明节前每天都能卖出几百单。
节日生意
近些年来,城市化与独居的发展趋势逐渐加剧了人际关系的疏离,节日仪式慢慢成为连接亲友的纽带,这种传统节日的特色饮食,也转变为年轻人日常生活中的不想错过的“小确幸”。
就像最近,没有人能在路过超市烘培区的时候,能够忍住不买两个青团感受一下节日氛围。
但随着地域小吃走向全国,产品的受众越来越多,吴佳耀也会听到越来越多不同的声音。“早些年我特别在意产品的评论,如果有人差评,我一定会打电话问问差评的原因是什么,看看有没有修改的空间,不过到了今年,我觉得差评也挺正常的,每个人的口味确实有差异,这我们很难改,能处理就处理,不能处理就算了。”
除此之外,吴佳耀也开始主动在竞争中寻找发展的新思路。无论是馅中馅月饼,还是青团,这几年从原来的地域小吃演变成全国范围内的爆款美食之后,许多大品牌也开始扎堆入局,竞争激烈了,利润也在不断变薄,“如果以前卖一块月饼能赚2元,那现在就只能赚1元”。

“卷低价是一种能力,从2元到1元,适度压缩我们的利润以提高竞争力是可以的,但这并不是我们的唯一的方向,所以我们还是希望扎实做好产品,同时控制利润空间。在合理的价格范围里,让消费者觉得产品是划算的。” 吴佳耀告诉我们。
去年扩建完成后,工厂的面积已经超过2400平方米。靠着月饼和青团,吴佳耀只需要忙碌2个月,销售额就可以超过500万元。
但吴佳耀并不满足,他还在计划继续扩充品类,打算接下来出一些馒头和粽子,还有各种糕点,他想把节日生意,做成全年的生意,探索更多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