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一位解放战争老特工病逝,临终遗言:别公开和我联络的同志

底层史观呀 2024-12-06 18:40:38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沈世猷临终时,低声嘱咐身边的人,言语断断续续:“别公开和我联络的同志。”

这一句话,在场的人听懂了,却心头一紧,他是谁?这些同志又是谁?线索随着一位老人离世而模糊,只是尘封的往事,总有被掀开的时刻。

从学生到军官,人生的转折

1937年,战火烧到北平城外,21岁的沈世猷,北师大的一名学生,扔下书本,去了国民党桂林陆军军官学校,那是另一种,救国之路。

训练结束,沈世猷成了85军特务连的连长。

战场上,用命换来部队的突围,还被记了几次军功,可看着一同作战的兄弟饿死、冻死,开始怀疑,这样的军队真能救国吗?

一个转折,出现在一场战斗后。

那天,和部队在大沙河被日军追击,孤立无援,关键时刻,新四军的彭雪枫,派兵救下了他们。

这支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队伍让沈世猷感到震撼。他们的理想和他当初的梦想一致,但实现的路径截然不同。

抗战胜利,沈世猷看清了国民党腐坏,内耗,经过老同学的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一名国民党军官,转变为潜伏在敌营的地下党员。

夫妻联手,隐秘战线上的勇士

1947年,沈世猷和丁明俊在南京成婚。

这场婚礼没有轰动,简单得像两人彼此的人生:朴实却满怀信念。

沈世猷带着秘密身份,而丁明俊也因为战乱早,已练就了坚强的性格,婚后,他们住进吉兆营巷的小屋。

门口是一棵老槐树,屋内一张旧木桌,几个竹凳,再普通不过。

这个不起眼的小家,很快成为南京地下党的重要联络站。

丁明俊负责接待、传递情报。

她心思缜密,为了不引起邻居怀疑,每次外出总打扮得整齐,手提着旧式菜篮子,看似为家中日常采买,实则在路上完成了一次次情报交接。

一天,她从市场回来,神色如常,篮子里装满蔬菜和一条鱼。

走进厨房后,锁上门,从篮子底部拿出一张折叠的纸,这是一份沈世猷交代的密报。

随后,快速点燃炉灶,将密报和旧报纸一起丢进火里。

看着火光吞噬文件,脸上显出一丝从容,家里隐匿着更多的秘密:墙角的砖下藏着密码本,天花板上的夹层里,装着备用的电台。

沈世猷白天出门工作,回家后,两人通常简短交谈。

他们约定,用几个固定的暗语交流紧急事项,一晚,丁明俊端着一碗面递给丈夫,低声说:“今天有人来找,老槐树下。”沈世猷点点头,借口上街,走向暗号接头地点。

他没有迟疑,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任何犹豫都可能是致命的。

1948年秋的一天,一个负责联络的同志被捕。

当天夜里,地下党的其他据点可能暴露,沈世猷和丁明俊必须迅速行动,他们连夜整理文件,烧掉所有可能暴露身份的材料。

丁明俊提着一个木箱,匆忙将剩余的电台设备,转移到安全地点。

这些年里,夫妻俩不止一次面对险境。

一次,有特务在小巷里监视,他们没法直接接触外界,丁明俊端着一篮做好的点心,走到巷口,用家乡话大声招呼邻居,让潜伏的特务以为,她只是一个普通主妇。

实际上,她的呼喊是信号,告诉等在巷子另一头的地下党员,暂时无法联络。

沈世猷也不止一次设法引开特务注意,曾经还假装醉汉,大声和街边的小贩吵架,将跟踪他的人吸引过去,为党组织争取时间。

智取江防图,改变历史的行动

1949年初,解放军计划渡江作战,这场战役至关重要,地下党接到的任务也愈发危险。

党组织需要一份,从安庆到芜湖的,国民党江防部署图,这份情报被严密封存,沈世猷主动请求执行任务。

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是国民党长江防线的,核心指挥机构。

沈世猷被调任中校参谋,负责机械化作战。

进入这里后,面临的不是枪林弹雨,而是敌人层层设防的眼睛。

沈世猷观察到,参谋长办公室的铁柜里,有一卷地图,正是党组织需要的江防部署图。

必须拿到这份文件,机会稍纵即逝。

沈世猷利用职务之便,经常主动加班,白天工作,晚上整理作战数据,逐渐让同事们对他的勤勉态度放松警惕。

一天晚上,他发现值班室里只有自己一人。

便悄悄走到参谋长办公室门口,试着打开抽屉,却发现锁着。

他立即收手,假装继续工作,第二天,观察到参谋长的钥匙,习惯性放在办公桌的台历下。

心里盘算,只要找到合适的时机,就能顺利取到地图。

几天后,机会来了,参谋长离开南京赴上海开会,办公室无人使用。

沈世猷用一串备用钥匙打开铁柜,取出部署图,用随身携带的测绘尺和纸张,迅速临摹,整个过程,紧张到手心冒汗,却保持冷静,反复确认没有遗漏,完成后,将原件放回原处。

地图到手,但如何安全送出?

沈世猷想到了丁明俊,她带着女儿来到南京探亲,表面上是团聚,实则为接应这份重要情报。

交接那天,丁明俊抱着女儿来到沈世猷的住处。

将地图藏在女儿的襁褓中,小心叮嘱:“路上别停,直接交给联络人。”

丁明俊点头,没有多话,用衣物将女儿裹得严严实实,坐上了去接头地点的火车。

一路上,丁明俊保持镇定,一个车站的检查特别严,她表现的看起来,就是一位普通母亲,低头逗女儿。

特务仔细盯着她,却毫不惊慌,甚至微微露出笑容。

到站后,丁明俊迅速完成交接,亲手将情报交到接头人的手中。

这份地图送到了解放军指挥部,几个月后,解放军成功突破长江防线,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

解放后的沉默与守护

1949年,南京城迎来了解放的黎明,硝烟散去,沈世猷脱下军装,换上了一身普通的粗布衣裳。

推开家门,丁明俊正在厨房里忙活,油烟机嗡嗡作响。

女儿蹲在地上玩积木,看到他回来,高兴地扑到他的怀里。“回来了?”丁明俊抬头看了一眼,话里透着安心。

沈世猷没有开口,只是点了点头,这段生活表面上看似平静,实则仍有风浪暗涌。

解放后,沈世猷被组织安排到,一个普通的职务上。

有人劝他:“你做过那么多贡献,该表个功,争取个好职位。”沈世猷却摇头,低声说:“做特工的,本就该默默无闻,公开了,就不是保护战友,而是害了他们。”

有人多次希望他,回忆隐秘战线的经历,沈世猷一再婉拒。

这些细节关系着许多人的安危,那些同志当中,有的仍在隐蔽岗位上,有的可能还深陷险境,他的嘴必须闭紧。

家里,沈世猷从未挂过一枚勋章,也没有留下任何文件。

每次清理旧物,都要亲自检查,哪怕是一张不起眼的便条,也会一丝不苟地销毁。

他始终对丁明俊说:“我们做过的那些事,留在心里就好,不必让别人知道。”

沈世猷辞去了繁重的工作,回到南京后选择低调度日,丁明俊开了个缝纫铺,专做小区居民的衣物修补。

熟悉她的人只知道她是个好手艺人,却没料到她曾是地下党的掩护者。

一次,街坊大婶们闲聊,说起解放时的地下党如何英勇,丁明俊一边缝补衣物,一边微微笑着听,却不插一句话,旁人只当她是个听故事的主妇。

沈世猷在家种了几株绿植,每天清晨都会坐在院子里喝茶,看着天上的鸟。

沈世猷和丁明俊

他喜欢跟女儿玩,给她讲一些有趣的战场故事,只是特意隐去自己的经历,孩子越少了解,未来就越安全。

1996年冬天,沈世猷病重,身体每况愈下。

家人围在床边,屋里一片寂静,他用手指了指放在墙角的一只木箱,说:“这里面,没留什么重要的东西,你们收拾时,记得全都烧掉。”

家人不解,问他:“为什么不留点纪念?您的事迹,应该让后代知道。”沈世猷缓缓摇了摇头。

目光慢慢落在窗外,声音微弱却坚定:“那些人,别公开和我联络的同志,他们有的还在某个角落,为信仰守着岗位。过去的事,不值得挂在嘴上。”

沈世猷衣物

话音未落,闭上了眼睛,嘴角浮现一丝安详的微笑。

沈世猷走后,他的遗物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家人根据嘱咐,将木箱里仅存的一些纸张烧毁,只留下了一本普通的家庭相册。

相册里,沈世猷的笑容和普通父亲无异。

女儿翻看着照片,眼里含着泪,却说不出心中的情感。

多年后,当丁明俊被街坊问起丈夫的事时,她只是淡淡地答:“一个普通人,做过一些普通的事。”

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

这位曾经的“军官太太”,转身继续忙着做饭,仿佛不曾有过轰轰烈烈的过往。

沈世猷一生都在捍卫秘密,哪怕面对死亡,也坚持不将战友置于险境。

这种沉默背后,是共产党人,对信仰的绝对忠诚,和对战友的无私保护,他的选择,是那个时代,无数隐秘战线英雄们,共同的选择。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17

底层史观呀

简介:真实的历史文化作品,爱公道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