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已经开始吹蔡司的手工打磨镜头了,说EUV光刻机之所以难搞是因为镜头得靠手工打磨,而全世界只有8个师傅有这个能力。确实只有八个师傅能打磨光刻机的镜头,而且八个师傅都是华裔,大师傅叫蔡司万,二师傅叫蔡司图,三师傅叫蔡司瑞,四师傅叫蔡司佛,五师傅叫蔡司珐。这八位师傅使用了传统镜头打磨技术,以上乾下坤左坎右离东震西巽南艮北兑的手法将一块块镜头打磨得精美绝伦。网友:关于手工打磨说一下,中国大口径的天文望远镜、美国的哈佛空间望远镜、中国未来的空间望远镜的主物镜都是人工打磨的,当时说的原因确实是人手工精度远远高于机器。对于手工打磨另外一个有意思的点是,精度并不是别人无法达到的,也就是说,一个老手能达到的精度,一个新手一样能达到,只是成品率的问题,比如,一个老手磨100块镜胚(圆板型的厚玻璃),能合格50块,废50块,新手有可能磨1000块成一块,一样用,但是时间成本太可观,打磨一般分粗磨-细磨-(是不是还有个精磨忘了)-纠偏-抛光,一块15cm的普通玻璃镜胚,仅抛光一项就需要两周(就是拿着两个玻璃板慢慢蹭,从磨砂状蹭成光滑镜面),像直径几米的天文望远镜物镜,都是分割成几块,由几个有经验的师傅慢慢磨。因为直径太大,不允许试错。而光刻机这种小尺寸的镜头就无所谓了,可以用人海战术试错方式的磨,总能合格几块。而且随着试错的增加,经验越来越多,成平率越来越高,所以,如果真是手工打磨,镜头精度应该从来不是问题,而是安装镜头的模具的精度,如果不够,导致镜头不在一个光径上,镜头精度再高,也打不到要求。
网友:老弟,那是真的,我以前公司是蔡司东德,两德合并后被迫放弃蔡司品牌,但是很多德国同事说过这个故事,蔡司公司里打磨镜片的是一家人,几代口口传授技艺。东西德两个蔡司都有这家人干这个工序。网友:我做了15年镜面研磨,海康的球机外壳镜片我也有涉及加工。我目前只能把抛光尺寸控制在0.003毫米精度。想要一个极致的尺寸,抛光在环节里反而没有精加工重要了,。比如需要高精密机床把球面尺寸加工控制到±0.001,那下到抛光工序才能接着上。
手工的精度要是比机器高 要高精尖的机床干嘛 。纯粹特么瞎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