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除夕》:墨香中的旧岁寂寥与新春希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8996ba5801a803408a0bb9385079ad8.jpg)
唐伯虎,这位在中国文化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名寅,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 、桃花庵主等,明代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他自幼聪慧过人,才华横溢,在诗、书、画方面都展现出非凡的天赋。然而,其一生却充满坎坷,命运多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dcd7fdc14be51f3588a0e252b239388.jpg)
年少时,唐伯虎便在当地颇有名气,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 “吴中四才子”。他的绘画风格独特,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精,其画作细腻入微又意境深远,深受时人喜爱。书法则取法赵孟頫,又融入自己的个性,笔锋潇洒,独具韵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fab535562d986b6a9b293934564642d.jpg)
但命运似乎总爱捉弄这位才子。唐伯虎本对科举之路充满期望,一心想要通过仕途施展抱负。在参加应天府乡试时,他以第一名的成绩高中解元,一时风光无限,“唐解元” 的名号传遍四方。可谁能想到,这竟是他命运转折的开始。在之后的会试中,他被卷入一场科场舞弊案,虽最终查明他并无作弊行为,但还是遭受牵连,被革除功名,贬为吏员。这一沉重打击让唐伯虎的人生陷入了低谷,从此他对仕途心灰意冷,开始了放浪形骸的生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71bdf73bf39b4c796596a269f498e23.jpg)
回到诗中,“紫烟塞屋罐鸣汤,两岁平分此夜长”,描绘出一幅除夕之夜的烟火日常。紫烟弥漫屋舍,罐中热汤翻滚作响,在这新旧交替的夜晚,时间仿佛被拉长,让人清晰地感受到岁末的独特氛围。“两岁平分” 既点明了除夕特殊的时间节点,又隐隐流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喟叹。这背后或许也藏着唐伯虎对自己人生起伏的感慨,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落魄,如同这新旧交替的夜晚,反差强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b81b6864178eb2baf9979e75a8c2cfc.jpg)
“鬓影鬅鬙灯在壁,壮图牢落酒浇肠”,诗人将笔触转向自身。鬓发蓬乱,身影在灯光映照下投射于墙壁,曾经壮志凌云的宏图大业如今却落空,只能借酒消愁。就像他在科场失意后,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无处排解,只能在这除夕之夜,对着孤灯,借酒麻痹自己。这让人不禁联想到他那些为人津津乐道的轶事。据说唐伯虎曾佯装疯癫,躲过宁王朱宸濠的招揽。宁王当时野心勃勃,广纳人才,唐伯虎在府中待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宁王有谋反之意,为了脱身,他开始装疯卖傻,裸奔街头,宁王见状,以为他真的疯了,便放他离开。这种看似荒诞的行为,实则是唐伯虎在乱世中的无奈自保,背后满是心酸。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87e14b30c5ba4df2ec50165e13d8a69.jpg)
“命临磨蝎穷难送,饭有溪鱼老不妨”,化用 “命宫磨蝎” 的典故,自嘲命运多舛,贫穷如影随形难以摆脱。但即便如此,有溪鱼下饭,能安稳度过余生,似乎也无妨。这与他后来隐居桃花庵的生活相呼应,他在桃花庵中,以卖画为生,虽生活清苦,却也乐得自在。他曾作《桃花庵歌》,其中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描绘出一种洒脱不羁的生活态度,在困境中依然能寻得生活的慰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a49b477d7c11f653d059589a49c2d02.jpg)
尾联 “扫地明朝拜新岁,吴趋且逐绮罗行”,诗人的情绪从低沉中抬起。清扫房屋,准备迎接新的一年,在热闹的吴地街头,跟随人群出游赏景。这展现出一种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尽管过去充满坎坷,但新年的到来总是带来希望,就像王安石笔下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所描绘的万象更新。这也让人想起唐伯虎平日里的乐观豁达,他常与好友们聚会,吟诗作对,留下许多佳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8b49ae29172bc9bd9e0d5d0e8589255.jpg)
从书法角度看,唐伯虎的行书《除夕》别具一格。其笔法灵动多变,起笔时轻盈流畅,如 “紫” 字的首笔,恰似微风拂柳,自然飘逸;转折处则刚劲有力,如 “岁” 字的转折,棱角分明,尽显骨力。这种刚柔并济的笔法,与诗歌中情感的起伏相得益彰,将诗人内心的波澜壮阔以笔墨形式展现。字与字之间的呼应连贯自然,行与行之间的疏密得当。“壮图牢落酒浇肠” 一句,笔画相互牵连,似断还连,如同诗人内心的愁绪连绵不绝;而 “扫地明朝拜新岁” 则疏密有致,笔画舒展,仿佛在书写对新年的期待时,心情也随之开阔。整体布局上,字的大小错落,如 “鸣” 字的大与 “汤” 字的小,形成节奏韵律,宛如一首无声的乐章,演奏着诗人在岁末的复杂情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0aa940c381936d0f57d1e7778540aee.jpg)
唐伯虎的行书《除夕》,以诗为骨,以书为肉,诗与书相互交融。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唐伯虎,他在困境中坚守,在落寞中期待。这不仅是对除夕这一传统节日的生动记录,更是对人生百态、命运沉浮的深刻思考。透过墨香,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这位才子一同感受岁末的烟火与人生的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