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杀了一个旷世奇才是谁?

峥嵘幻域行 2025-01-15 16:32:41

三国蜀汉的这段历史,有个人的命运走向,实在是让人揪心,还充满了争议。那时,诸葛亮对他寄予厚望,满心以为他会是能撑起蜀汉未来的“旷世奇才”。可命运弄人,谁能想到,这人最终竟是以悲剧收场。他的结局,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彻底改变了蜀汉的发展轨迹。从那时起,无数人都在探寻:这人究竟是谁?他又为何会有这样的结局?其中的前因后果,哪怕到了现在,仍紧紧揪住人们的心,让人忍不住反复琢磨。

他就马谡,马谡出身相当不凡,出生于荆州的名门望族。家中条件优渥,自幼便能接受良好教育,学问根基打得极为扎实。其兄长马良,在蜀汉也是声名远扬,凭借出众的才学与人品,备受众人称赞。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马谡自幼便对军事谋略展现出浓厚兴趣,加之天资聪慧,更是显露出超高的天赋。

当年刘备占据荆州时,广纳贤才,马谡便以荆州才俊的身份,投身刘备阵营。因其表现出色,被任命为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后又迁任越巂太守。在地方任职期间,马谡将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充分展现出了他的治理才能。这也让他逐渐进入了诸葛亮的视野。

诸葛亮向来求贤若渴,对年轻且有才干的马谡尤为关注。此后,马谡便时常有机会与诸葛亮交流军事见解。每次交谈,马谡总能提出独特新颖的观点,令诸葛亮眼前一亮。特别是在诸葛亮南征孟获之际,马谡献上“攻心为上”的策略,可谓极具远见卓识。诸葛亮一听,当即采纳。事实证明,这一策略成效显著,南方局势迅速稳定下来。经此一役,诸葛亮对马谡愈发看重,认定他就是那个能继承自己衣钵、日后扛起蜀汉大旗的不二人选。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猝不及防。公元228年,诸葛亮挥师北伐,街亭之战成为整个战局的关键转折点。就在这场战役中,诸葛亮力排众议,任命马谡为先锋,镇守街亭。此决定一出,当即引发诸多争议。毕竟街亭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北伐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街亭的得失。而马谡,虽满腹谋略,却严重缺乏实战经验。

马谡抵达街亭后,完全摒弃了诸葛亮的作战部署。他执意将军队驻扎在山上,妄图凭借居高临下的地势冲击魏军,却忽视了水源的重要性,将其舍弃。副将王平见状,深感不妥,多次苦口婆心地劝谏,指出此举的巨大风险。可马谡刚愎自用,根本听不进去,坚信自己的决策无误。不久,魏将张郃率领大军赶到,一眼便看穿蜀军的致命弱点,迅速切断蜀军水源,随后发起猛烈进攻。蜀军因缺水而军心大乱,尚未接战,便已溃不成军。张郃乘胜追击,蜀军惨遭大败,街亭就此沦陷。

街亭的失守,对蜀汉而言,不啻于灭顶之灾。诸葛亮精心筹备的北伐计划瞬间化为泡影,蜀军瞬间失去重要战略据点,陷入极度被动的局面。无奈之下,诸葛亮只得下令全军撤回汉中,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面对如此惨痛的失败,诸葛亮痛心疾首。为严肃军纪,也为给蜀汉上下一个交代,他最终忍痛做出斩杀马谡的艰难决定。行刑之时,诸葛亮泪如雨下,一方面是为痛失马谡这样的人才而哀伤,多年的培养,早已让他们之间有了深厚的情谊;另一方面,他也在深深自责,北伐失败,自己用人不当难辞其咎。

但平心而论,街亭之败,不能完全归咎于马谡一人。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用人的确存在失误。明知马谡实战经验匮乏,却依然将街亭这一关乎全局的重任交予他,无疑是一次冒险的决策。这也侧面反映出,诸葛亮在选拔将领时,或许过于侧重理论知识与谋略,而忽视了实战经验的关键作用。

再从蜀汉内部政治局势考量,诸葛亮斩杀马谡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考量。彼时,蜀汉内部派系林立,荆州派、益州派等各方势力错综复杂。街亭如此重要之地的丢失,影响极为恶劣,若不采取果断措施,根本无法平息各方的不满情绪。斩杀马谡,能向众人彰显诸葛亮赏罚分明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稳定蜀汉内部的政治局势,维系蜀汉政权的稳定。

马谡之死,成为了蜀汉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自此以后,诸葛亮用人变得更加审慎。他深刻认识到,战争的胜负绝非仅取决于谋略,将领的实战能力、军队的纪律,以及诸多其他因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蜀汉经此沉重打击,北伐之路受到极大阻碍,恢复汉室的大业愈发遥不可及。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