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来,Temu、Shein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都依赖于“最低限度豁免”政策,才有了低价优势,能够分得一杯羹。
但就在美国时间2月1号,美国宣布取消针对价值低于800美元进口商品的“最低限度”免税门槛。
这对于跨境电商美国站的卖家无疑是当头一棒!这也就意味着卖家的成本将会陡增,对于单量大的卖家,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然而就在美国站的卖家还没消化好的时候,跨境卖家又受到了一个暴击!
欧盟委员会呼吁取消免税政策
当地时间2月4日,据报道,欧盟委员会建议取消150欧元(约合125英镑)以下商品的免关税政策,并建议考虑对零售商征收手续费!

图源:卖家爆料
据悉,新政有以下几点措施:
1.加重电商平台责任,要求其销售的商品符合欧洲安全和质量标准。
2.加强海关监管,电商平台需在商品抵达欧盟前提供详细货物信息。
3.取消价值不超过 150 欧元的低价值商品税收豁免,所有商品都要接受完整海关检查。
4.考虑对每个包裹征收处理费以应对废弃商品处理成本。
很显然,欧盟就是冲着中国卖家来的,因为从欧盟委员会透露的数据来看,在2024年有46亿件低价商品进入欧盟市场,算下来每天有1200万件包裹进入,其中有91%的包裹都来自中国。
并且委员会称一些不良组织会利用免税政策,售卖一些廉价和不合规商品,这些廉价的进口商品不仅会对准遵守规则的欧盟本地卖家构成了不公平竞争,而且大量得包裹运输还会对环境和气候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欧洲卖家雪上加霜
和美国取消“最低限度”免税门槛一样,如果政策一旦生效,那对于欧洲站的卖家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1.产品成本会上升
政策生效之后卖家需要支付额外的关税(约10%-20%),如果一个产品售价是100欧元,成本可能会增加10-20欧元。
对于包裹处理费,欧盟计划每个包裹征收1-3欧元的处理费。
2.物流时效受影响
卖家需要提交货物详细的资料信息,以确保货物符合欧洲安全和质量标准。过程复杂化,就可能会耽误货件的物流时效,随之而来的就是差评和售后问题,最终影响产品转化率。
虽说现在欧盟还在“呼吁”阶段,政策还未落实,但现在无论是美国站还是欧洲站的卖家,都需要去做准备,以应对政策的改变。
1.寻求更具性价比的物流服务商:既然这笔费用已经不可避免,那就不许寻找更低成本的物流商,以维持产品成本。
2.优化供应链:寻找更低成本的供应商,降低商品的采购成本,缓解物流压力。
3.使用海外仓:通过海外仓提前备货,用 “B2B大宗清关+本地配送” 的方式去降低单票的成本。
4.保证产品的合规化:提前准备好产品的成分信息、合规性认证信息等资料。
当然这些只是敏哥根据政策变动而给出的一些应对措施,如果想一直在市场上保持产品的竞争力,就要回归产品本身,除了品质与差异化,更多的还需要具备品牌营销能力,用做品牌的思维去卖货,增强用户粘性。
此外还可以考虑多元化的产品线和市场布局。不要将所有希望寄托于某个单一市场或产品,或者通过市场调研,发现新的增长点和潜在市场,探索新兴市场,降低因政策变动带来的风险。
总的来说,在面对市场和政策的变动的时候,卖家们更需要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让自己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用户14xxx70
我们的产品,就是便宜。可是这个便宜,是建立在工人工资很低的前提下。为什么我们不能提高工人待遇,提高货物价格?这样子就会一举多得
用户10xxx25 回复 02-08 14:48
各种成本低,交通能源,不止人工,西方发起来主要靠掠夺和殖民地压榨,没了殖民地西方一直走下坡路
媕尕 回复 02-08 23:01
出口货物本身就要比对方本土同品质的货物利润低
用户10xxx25
美国有钱,折腾起来还有点底气,欧洲被俄乌搞的通货膨胀还折腾,嫌死的不快
用户68xxx59
这种税收,只会增加消费者的负担。从价格上看,毫无意义,是一种缘木求鱼的行为,西方社会将彻底衰落,因为他们的最大问题是:政治精英都是一批没有文化的,且欠具战略谋略的人。虽然都是名牌文凭,却是一伙没有真材实学的,这才是今天西方衰落的重要原因。就拿加点包裹税,这种损坏自己消费者利益的事,都会干!其实加百分之三十五的税,这些商品在西方国家仍然便宜很多,自己造不出或造价太贵。这是西方国家的通病。是一种社会架构的扭曲,要从国家治理上.进行深刻变改和改造,这才是今天西方国家急需做的事情。可惜特郎普不明白,如今的西方精英亦不知道。
胖虎 回复 02-08 18:17
澳大利亚也有党校?
用户92xxx59
看来这孙子们是真的颤抖了
用户13xxx53
西方甚至想白拿
卖玉石的玩家
提高关税,利于他们基础制造业的发展。我国国内太卷,卷外国。现在外国不给卷,老板们何去何从?
月球钢甲
中国的产品价格平均是国外的不到三分之一,即便是不免税也比国外产品低得多,甚至有些产品国外没有生产,更不可替代,还要提高销售价格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