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施罗德访华,仅见了朱总理和江老一面,待了28小时便匆匆离开

越山过去 2024-10-22 18:08:36

1999年5月12日,一架来自德国的飞机缓缓降落在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跑道上,时任德国总理的施罗德开始了他就任总理后的首次访华。

不同于他第一次来到中国访问时的1972年,此时的停机坪上没有隆重的欢迎仪式,也没有对应接待他的高级别官员。

接待这位国家元首的只有几位神情凝重的工作人员,护送着施罗德上了专车。

施罗德也并未在意这些,车队一路开到了中南海,他在那里对中国进行了简要的工作访问。

而仅仅28个小时后,施罗德便坐上了离开中国的飞机。

他以总理身份对中国的首次访问,就这样草草结束了。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施罗德在中国遭到了“冷待”,然而他并未因此怪罪中国人。

因为他知道,这一切都有原因。

因为就在几天前,中国遭遇了严重的侵犯,而自己是过错方。

一、弥天大谎

1999年5月8日,南斯拉夫联盟首都贝尔格莱德上空传来阵阵轰鸣,北约的B-2隐身轰炸机飞抵贝尔格莱德上空,准备对地面目标展开轰炸。

一个半月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科索沃地区“发生民族冲突”为由,对南联盟展开袭击。

美国的轰炸机随即飞抵南联盟,开始了肆无忌惮的轰炸。

北约的荒蛮行径与丑恶嘴脸令众人咋舌,然而谁都没想到,他们会将导弹对准别国的大使馆。

当地时间5月8日晚23时45分,北约的B-2隐身轰炸机在贝尔格莱德上空投下了五枚杰达姆炸弹,飞弹径直朝着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飞来。

第一颗飞弹不偏不倚的砸在了中国大使馆的居住区域,炸弹触地后发生剧烈爆炸,新华社驻外记者邵云环当场牺牲。

还未等众人反应过来,第二枚飞弹就将大使馆的办公楼顶部击了个粉碎,大使馆的档案库毁于一旦,大量资料被烈火烧毁。

第三颗炸弹砸向了大使馆的另外一处住所,《光明日报》的夫妻搭档记者许杏虎、朱颖壮烈牺牲。

第四和第五枚飞弹也在顷刻间触地,剧烈的爆炸将藏有燃料的仓库引爆,大使馆彻底成为一片火海,二十多人身受重伤。

北约如此卑劣的行径很快便通过媒体被世人所知,中国上下对此皆震惊不已,悲愤异常。

北京的大街上一瞬间涌现出了大批高呼口号的学生与居民,定要美国人给个说法。

烈士许杏虎的母亲听闻此消息后悲痛欲绝,她不敢面对儿子已经离去的真相,陷入到了无尽的悲伤之中。

朱颖的父亲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对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发出了灵魂拷问:“自己的女儿有挡住美国人的路吗?为何要杀害他们?还是说只因他们是中国人!”

为向北约讨个公道,群众们将北约各国驻中国的大使馆或者领事馆围了个水泄不通,尤其是美国人的办公地点。

面对中国人团结一致的抵抗,美国人却想着敷衍了事。

在事情发生后不久,美国便十分傲慢的给出了自己的调查结果:误炸!

这敷衍的说法让愤怒的中国人怒气更甚,美国人不是自称有最高水平的科技嘛?不是有最先进的导弹技术嘛?这还能误炸?

且误炸一颗可能还说得过去,连续五颗炸药不偏不倚的飞向中国大使馆,任谁都无法相信这是失误!

且北约连续轰炸了南联盟五十多天,前面五十多天里的轰炸,每一次都是手术刀般的精准打击,如今却对中国人进行“误炸”,着实是儿戏一般的解释。

面对如此说辞,中方并不惯着,中央军委向全军下达命令,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

1999年5月12日,中国为三名烈士降半旗以示默哀,而这一天,也是德国总理施罗德访问中国之日,他的到来显然不是时候。

轰炸机是美国的,打科索沃也是美国牵头,这与德国有关吗?那可太有关系了!

因为德国也是北约成员,科索沃战争少不了德国人的参与。

B-2轰炸机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事情虽然是美国所谓,但其代表的是北约,德国不是直接凶手,但也能算是帮凶。

面对中国上下皆抵制北约的愤慨情绪,施罗德也十分纠结此次访华之行。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施罗德决定依照原计划访华,因为他此番访华同样为了“抗美”,不过是另外一个领域。

二、霸凌无处不在

北约是由美国牵头成立的为对抗苏联的军事联盟,然而在苏联解体之后,这一联盟并未解散。

在再无对手的情况之下,美国人开始膨胀,北约便是他将触手伸到欧洲大陆,乃至西亚和中东的跳板。

北约虽是联盟,但并非一条心,尤其是欧盟成立之后,德法都积极地寻求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美国人则是不甘心的加紧对欧洲各国的控制,妄图成为世界霸主。

1999年1月,欧元正式开始交易,然而这一被欧盟各国领导人寄予厚望的货币,并未能展现出其带领欧盟各国脱离美元控制的能力,反倒被美国人弄得惨淡不已。

欧元开始通行后的第三天起就开始了贬值之路,一年时间内便下跌了30%左右。

也就是说,如果有投资者在1999年拿100美元换了欧元,到2000年的时候,他手里的欧元就只能换70美元了。

1999年上半年,欧盟各国领导人就已经关注到了欧元迅速贬值的趋势,各国都在讨论如何遏制这一情况。

最终大家得出一个结果:需要一个巨大的经济体支撑欧洲的资本输出,且这个经济体不能是美国。

时任德国总理的施罗德十分同意这一做法,他与他的经济顾问们将世界各国都看了一圈,最终选中了中国。

此时的中国还并未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世界各大经济体中的排名并不突出。

施罗德之所以选中国,是因为中国是当时少有的经济形势较好的国家。

2000年即将来临,但纵观世界,刚刚继承苏联衣钵的俄罗斯,此时正一步步陷入去工业化的泥潭。

东盟和日本也都已经被美国收割完毕,投资他们便如泥牛入海,最后只会血本无归。

而南美的巴西体量太小,且债台高筑,已是自身难保。

所以放眼全球除美国之外的大经济体,唯有中国符合诸位欧洲经济工作者的预期。

施罗德的访华正是为寻求与中国的合作,不曾想此时的美国代表了北约各国在科索沃开打,施罗德的处境尴尬了。

作为北约成员国,德国不可能忤逆美国人的意思,只好配合出兵科索沃。

中国人主张和平解决各类事端,德国对美国人的附和本身就是破坏和平的行为,施罗德的访华显得十分尴尬。

1999年5月8日的轰炸,更是犹如给了施罗德一记闷棍,听闻此消息的他感觉天都要塌了。

作为北约成员国领导人,他此番前往中国不可能避开这一身份,谈合作的希望变得渺茫。

但如若施罗德取消这一次访问,那德国便是彻底地与美国人站到了一道,那之后与中国的合作更是无从谈起。

于是施罗德选择了访华,而在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问题之上,施罗德也并未回避。

这位老练的政治家并未用那些陈词滥调敷衍人们对于轰炸事件的关注,他用诚恳的态度回应了整起事件。

此回应打了美国人的脸,也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心。

三、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回到文章的开头,1999年5月12日,施罗德早上刚下飞机便来到了人民大会堂,朱镕基总理在这里等候多时。

施罗德虽希望与中国展开经济方面的洽谈,但他知道中国人如今更加关注北约,而非欧元。

在对话中,施罗德首先就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三名中国人离世的噩耗感到悲痛,也表达了歉意。

对于施罗德代表德国对中国人的歉意,中国人民欣然接受,但众人也都知道,还有一个国家更应该道歉。

施罗德自然知道那是美国,但也知道自己惹不起,所以答应会支持北约方面对整起事件的调查。

与朱总理告别后,施罗德又到了钓鱼台国宾馆,江老在这里与他展开了短暂会晤。

施罗德依旧诚恳地向中国人民表达了歉意,江老接纳了这份诚恳的道歉。

但江老同时也表示,道歉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永远的和平才是中国人所追求的,停战才是世界人民希望看到的。

作为最先挑起事端的北约成员国领导人,施罗德倍感压力,他认识到了中方态度的强硬,也知道此时谈合作是绝无可能的。

于是在落地中国28小时后,施罗德就离开了中国,在中美两国激烈对峙的背景下,一个国家领导人的国事访问甚至没能成为大新闻。

不过这份冷待并未持续,因为中国人民看得清谁是真正的敌人,谁又是可以结交的朋友。

美国人的敷衍与傲慢极大体现出这一国家仍然存在的帝国主义余孽,而施罗德的诚恳则与之产生了极强烈的反差。

1999年11月,半年前还被冷待的施罗德再次来到中国,迎接他的则是庄重的欢迎仪式。

轰炸事件虽已经过去半年,但施罗德并未将其遗忘,他向中国保证德国会永远与中国为友,不会与某些国家一道伤害中方利益。

在中方最关心的台湾问题上,施罗德代表德国坚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与某些国家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有了这样的保证,双方在政治以及经济上的合作得以展开,德中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是一个接着一个。

人们熟知的大众汽车正是在此时进入中国建设厂房,中国的汽车产业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而在接下来的四年间,施罗德三次访华,德中关系因此迅速升温,第一次访华的“冷遇”也不再是两国之间的心结。

相反,施罗德在如此关键时刻迎难而上,顶着巨大的压力前往中国访问,还在事件的表态上与中国人民站在一道,这已经为两国的来往定下了基调。

就如前文所言,中国人民不会看不到真诚以对的朋友,施罗德有如此诚意与中方合作,中方自然也会给出自己诚心,互惠互利。

任职总理的七年间,施罗德六次访华,中国政府也将他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这一称呼并不会随意出现在官方口径之中,出现了便说明中国人民认可施罗德的对华态度,中国人民也真心诚意地接受他所代表的德国与中国的来往。

至于25年前的那场冷待,那也并非我们对朋友的无力,那是中国人民自我保护的反应,那是中国人对于霸凌的态度!

0 阅读:63

越山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