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尼日利亚军队公布了一段“翼龙Ⅱ”无人机打击“博科圣地恐怖组织”训练营的视频,“翼龙Ⅱ”先使用高性能的观测/跟踪/目标指示为一体的光电设备确认目标方位然后发射了一枚AR-1空地导弹,虽然说战斗部只有10公斤,但在密集人群中也造成了巨大伤害!
那么,无人机是怎样确认这些人都是恐怖分子的呢?
对于无人机来说,它的最主要设备就是机头下部的光电球,目前这个先进的装备已经发展到了第3代,具有:白光/被动红外成像(热成像)、激光测距…等功能,并且还加入了AI识别技术,而这项技术是战场目标识别的关键,比如说:无人机的机载数据库当中有许多武器装备和大量要消灭人员的景象和特征(体态和面部)资料,一旦被观察到之后就与数据库当中的资料进行比对,如果相吻合就会发动攻击,并且无人机拍摄的景象可以通过数据链传给后方指挥中心进行更加精确的比对…。
第一代AI识别技术由于受计算机处理速度和算法的制约,识别数量较少,且没法识别男女或者是车辆型号,很容易出现误杀事件,早年间的美军“捕食者-1”/MQ-1经常把庆贺人群当成了恐怖分子营地,中东人愿意在沙漠里举办篝火晚会,还爱朝天鸣枪,2000年代中期水平的无人机设备不先进很容易造成误解,当然不排除想当然的因素在里面,造成了多起“误杀事件”。
第二代AI识别因为芯片处理速度和算法上有所升级,在识别目标的能力方面有较大进步,能自动分得清男女和车辆型号,并且在复杂环境下把目标找出来,比如说:在森林环境在通过被动红外成像找出来敌方潜伏的人员和装备,甚至是哪一辆是坦克,哪一辆是步兵战车都能分类识别和处理。
目前是最新的第三代技术,也就是有了“自定义功能”,这个词汇的含义说白了就是它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判断),比如说:相同一个车型的两台车,它可以根据车牌查到车主是谁,如果运用到军事上就是在几百上千人当中找到你要找的目标,然后发动攻击…俄乌战争初期俄军有多名将校级军官在被乌军的无人机面部识别目标确认后,被炮火急袭后阵亡的。
在几十台工程中找到某位驾驶员,先要分清哪辆是装载卡车、哪辆是挖掘机…然后根据资料比对“张三”是开装载卡车的,AI识别后就可以通知他今天要做的事情…非常有利于管理。
而自定义能力在无人机应用当中有非常高的价值,因为大型无人机是长航程装备,滞空时间在20小时以上,在任务期间无人机与控制中心要实时联络,这不但需要地面通讯站还需要有通讯中继卫星进行支持…问题是设备太多受外界影响就大,一旦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导致人机之间失联了,这就需要无人机自主能力强,一旦和基地失联,无人机要通过拍摄地面参照物识别和航线比对后,在卫星导航辅助下自主返航。
还有就是当AI发现要消灭的目标时,通过资料比对可直接进行对目标攻击,比如说:发现一辆坦克就不需要像发现敌军高级指挥官那样需要后方指挥中心进行最终确认,直接发射导弹摧毁就行了…这些都是为了减少人工干预出现的错误。
珠海航展上“彩虹-4”无人机进行AI识别展示,楼上的那张宣传画没有像地面上的飞机、车辆、人…那样被“标框”(各种物体用不同颜色的框标出),说明“彩虹-4”的AI智能识别出它不是真正的飞机(红色箭头所指),同时也说明了军用AI识别技术比上面那些民用/警用AI技术高出一筹。
总之,最先进的技术都用在了军事方面,谁的技术越高就会在战争中赢得胜利,而技术弱势一方会被降维打击。
nba1999
ai识别最适合成千上万的无人机打击目标[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