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1964年出生的退休“中人”笑醒了!2024“养老金并轨”10年过渡期满后,养老金是涨还是跌?

观念的碰撞 2024-12-19 09:49:07

2024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的10年过渡期正式结束。所有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计算方式将全面按照“新办法”执行。这一政策调整,对于1954~1964年出生的“中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养老金的待遇会涨还是跌?这些问题牵动着无数即将退休或已经退休的人的心。

背景:10年过渡期的设立初衷

在2014年之前,中国养老金制度采取“双轨制”,即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职工退休后执行截然不同的养老金计算方式。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由财政全额支付,待遇普遍较高;而企业职工则需要自己和单位共同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待遇相对较低。这种差异长期以来引发了社会的不满。

为了推动共同富裕,2014年国家启动了养老金制度改革,取消“双轨制”,统一执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了平衡新老政策的衔接,保障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待遇不受影响,国家设立了从2014年10月到2024年9月的10年过渡期。

在过渡期内,机关事业单位的“中人”养老金采用“新老办法对比,取高保低”的方式计算,确保改革前后养老金待遇水平平稳过渡。而从2024年10月开始,这种“比较计算”的方式将不再存在,养老金完全按照“新办法”核算。

关键点一:2024年后养老金是涨还是跌?

根据现行政策规定,“新办法”主要依据退休时的缴费年限、缴费档次和退休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来核算。而“老办法”则是以2014年改革前的退休工资水平为基础计算。由于“老办法”的计发基数较低,养老金待遇通常也较低。绝大多数人的养老金在过渡期结束后会比之前有所提高。

专家分析指出,2024年10月后,养老金并轨全面完成,1954~1964年出生的退休“中人”大多会笑着迎接这份“涨薪”。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过渡期补偿比例已达100%在过渡期内,退休越晚,养老金按照“新办法”计算的比例越高。2.职业年金的加持除了基本养老金,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还会享受到职业年金待遇。随着工作年限的延长,职业年金的累计金额也会增加,大幅提升退休收入。3.实际缴费年限的优势对于1954~1964年出生的“中人”来说,多数人在改革前已经工作多年,改革后又缴纳了10年的养老保险。这种长缴费年限在“新办法”中可以获得更高的养老金计发基数。

根据人社部的测算,2024年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水平预计将超过改革前的待遇水平。普通退休人员李先生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之前担心过渡期结束后待遇会下降,但现在知道完全没必要担心,养老金不但能保证平稳过渡,还可能更高。”

关键点二:是否会有人养老金待遇下降?

虽然整体来看,养老金水平上升是大趋势,但仍有少部分人可能面临待遇调整。对于部分在2014年之前收入水平较高、职务较高但缴费年限较短的人员,改革后仅按照缴费基数计算养老金,可能会略低于他们按照老办法计算的待遇水平。

对此,专家指出,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高职高薪的个别人员中,普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可不必担忧。并且,职业年金的补充作用也能部分弥补这一差距。

横向对比:其他国家养老金制度的借鉴意义

放眼全球,养老金并轨并非中国独有的政策。日本和德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完成了类似的改革,通过统一养老金制度实现社会公平。以德国为例,其养老金由基本养老金和补充养老金组成,与中国的“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德国的经验表明,统一的养老金制度能够显著缩小社会群体之间的待遇差距,增强社会凝聚力。

中国的实际情况更为复杂。中国庞大的退休人口基数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意味着养老金并轨的实施难度更大,必然需要国家进行更精细化的管理。

未来展望:养老金并轨带来的长期影响

从2024年起,养老金并轨全面完成,标志着养老金制度改革迈入新阶段。对普通群众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政策调整,更是共同富裕目标下的重要一环。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差距将进一步缩小,社会公平性显著增强。

但养老金并轨也对各方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个人需要更加重视职业年金和个人储蓄的作用,缓解“养老焦虑”;国家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和内循环模式,确保养老金基金的可持续性。

政策的实施效果还需要持续观察。未来,如何进一步优化养老金制度,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养老金待遇差距,仍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0 阅读:6

观念的碰撞

简介:分享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