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在广东东莞,一起令人唏嘘的悲剧震动了整个社会。
一位名叫韩群凤的母亲,因不堪忍受长年照顾两名患有脑瘫的双胞胎儿子的重压,选择了极端的方式结束了孩子们的生命。
事发后,她侥幸获救,却被控以故意杀人罪,最终被判刑五年。
法庭上,面对控诉与辩护,她的丈夫一句“她没有错”掀起舆论风暴。这起案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风雨中的母亲1998年,韩群凤和丈夫黄卓林迎来了双胞胎儿子的出生,这一喜讯让整个家庭沉浸在幸福中。然而,随着孩子的成长,生活中渐渐出现了异样。
孩子到两岁时,始终无法正常发音,也无法学会走路,韩群凤开始察觉到不对劲。
带孩子就诊后,医生确诊双胞胎患有脑瘫,这一诊断打碎了韩群凤一家的希望。
从此,韩群凤开始了漫长的照顾和治疗之路。
最初,她一边在银行工作,一边雇佣保姆照料孩子,每天中午匆匆赶回家,照顾孩子们吃饭、午休。
几年后,为了更加专心地照顾患病的儿子,她辞去了银行工作,全职陪伴在孩子身边。
每天,她精心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洗漱、喂饭、推着轮椅带他们晒太阳,并带他们做按摩来舒缓肌肉的紧张。
她还带着孩子们不断求医,几乎跑遍了东莞的大医院,甚至跑到全国各地寻找治疗方法,但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方案。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的体重增加,韩群凤需要耗费更大的力气照料,简单的日常护理也变得愈加艰难。
几乎每晚,她都拖着疲惫的身躯,双臂酸痛不堪地完成照料。
亲友们和邻居看在眼里,偶尔会为韩群凤提供帮助,寄一些生活用品、帮忙打扫。但这些帮助仅限于物质支持,对韩群凤的实际压力并没有太多缓解。
日复一日的劳作在她的生活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双手变得粗糙,眼神也逐渐黯淡,但她依旧坚持陪在孩子身边,承担起全部照料的工作。
十多年来,韩群凤的生活仿佛停滞不前,充满了奔波和劳累,重复的日常让她逐渐失去了自我。
绝望中的抉择2010年11月的一个寒冷夜晚,东莞的夜空阴沉寂静,空气中透着冬日的凉意。韩群凤结束了一天的忙碌,慢慢地将两个孩子哄睡下。
她小心翼翼地将孩子们的被角掖好,像往常一样确认他们安睡无虞。
静默中,屋内只有孩子们浅浅的呼吸声,屋外不时传来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一切都显得宁静而孤寂。
韩群凤缓缓起身,步履沉重地朝浴室走去。
浴室中,她转开水龙头,清冷的水哗哗流入浴缸,水流激起轻微的水花,打破了夜晚的安静。浴室的灯光昏黄而朦胧,映照出她逐渐僵硬的身影。
水位缓缓升高,溢满浴缸。她低头注视着平静的水面,像是等待着某种无法回避的结果。
浴缸中的水逐渐溢满,直至达到适合的水位,她缓缓关上水龙头,水声戛然而止,室内再次恢复了寂静。
她回到房间,将还在熟睡中的一个孩子轻轻抱起,步伐缓慢又小心地走回浴室。夜晚的冷气侵袭着她的肌肤,孩子的呼吸轻微而均匀,依偎在她怀中毫无防备。
她轻轻放下孩子,将他放入水中。孩子似乎感到一丝不适,逐渐从睡梦中醒来,缓缓睁开眼睛,看向母亲。
此时,韩群凤的手按在他的肩膀上,缓缓施加压力,将孩子的头浸入水中。
水中冒出一串气泡,孩子的身体本能地挣扎,水花四溅,溅湿了她的袖口,冰冷刺骨的水顺着手臂流下,渗入她的肌肤。
整个过程寂静无声,只有水面微微的涟漪和孩子微弱的挣扎声。片刻后,孩子再无动静,水面逐渐恢复了平静,孩子也安静地躺在水中。
她呆呆地望着浴缸中的水面,水波渐渐平息,水中静止的身影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冷清而沉默。
接着,她转身走向卧室,将另一个孩子抱入怀中,重复了刚才的动作,将他带到浴室,沉默地放入浴缸中。
水面再次激起涟漪,水花四溅,另一个孩子也在挣扎中逐渐失去了力气,水中再度恢复平静,仿佛一切从未发生过。
完成了这一切后,韩群凤从浴室走出,将两个孩子静静地抱回卧室。
她轻轻地为两个孩子盖好被子,像往常一样为他们掖好被角,孩子们的脸上挂着安详的表情,似乎仍沉浸在梦境中。
做完这些,她从衣柜中拿出一套崭新的睡衣换上,然后走向客厅。
客厅中昏暗的灯光笼罩着她的身影,她从柜子里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农药,将瓶盖旋开,将药液倒入一个普通的水杯中。
随后,她将瓶子扔进垃圾桶,随后拿出手机,编辑了一条短信给丈夫:
“我和孩子先睡了,不要打扰我们睡觉。”
发完短信,她将手机放在桌上,端起水杯,一饮而尽。药液顺着喉咙滑下,苦涩的味道蔓延开来,她皱了皱眉头,将杯子放回桌面。
她静静地走回卧室,走到孩子们身旁,缓缓躺下,将两个孩子搂入怀中,为他们盖上被子,闭上眼睛,等待着药效的到来。
卧室内寂静无声,窗外偶有寒风掠过,吹动窗帘微微飘动,夜色笼罩着整个房间,冷寂而沉默。
当丈夫黄卓林回到家中时,已是第二天清晨。他推开门,室内静悄悄的,一片寂静。客厅里杯子静静地放在桌上,似乎还留有余温。
他走向卧室,看到床上安静躺着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妻子换上了睡衣,表情平静。
他察觉到不对劲,急忙上前检查,发现孩子已经没有呼吸,韩群凤的呼吸也微弱不堪。他慌忙拨打急救电话,将妻子和孩子送往医院。
最终,两个孩子未能挽回性命,而韩群凤因药效不足,侥幸脱离生命危险。
脱离危险后,韩群凤修养了一段时间,开始接受警方的问询。
随着调查的逐渐深入,案情渐渐明确后,2011年6月,这起“慈母溺子案”在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正式开庭审理。
审判与救赎:悲剧的审判日2011年6月2日,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内,备受关注的韩群凤案正式开庭。
韩群凤被控“故意杀人罪”,引起广泛关注,现场聚集了大量记者、群众以及许多为她求情的亲朋好友。她神情憔悴,穿着囚服,被带入法庭。
随着法官敲响法槌,庭审正式开始。
公诉人简要陈述了案件背景,介绍了韩群凤在生活重压下将两个患有脑瘫的儿子溺死的过程。旁听席上的人们静静听着这些细节,气氛沉重。
随后,辩护律师夏良恒站起身,他手持一叠厚厚的文件,走到法庭中央,提出韩群凤的长期抑郁及压力,并递交了由数百名群众和亲友联名签署的求情信,信上密密麻麻写满了签名。
律师详细描述了韩群凤十多年照顾脑瘫双胞胎的艰辛,她寻医问药的经历,以及生活重压带来的精神崩溃,不少旁听者闻之动容,眼眶湿润。
接下来,一位特殊证人出庭作证,这是一位来自广州的母亲,也有脑瘫孩子。
她冷静地陈述了自己家庭的艰难处境和巨大的精神压力,希望法庭能理解韩群凤的困境,并呼吁社会给予特殊家庭更多支持。她的发言引发了旁听者的低声叹息,法庭内氛围愈加凝重。
在证人作证后,韩群凤的丈夫黄卓林也上前为妻子求情。他神色哀伤地说:
“她没有错,只是太累了,这十多年来,她几乎完全牺牲了个人生活,一人承担起所有的照料责任。”
黄卓林表示,尽管妻子做出了无法挽回的事情,但他理解她的艰辛并已原谅她。旁听席上,不少人被这份沉重的感情打动,低声啜泣。
最后,法官宣读了韩群凤的诊断报告,显示她在案发时患有严重抑郁症,且具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
法官详细说明了这一鉴定对量刑的影响。考虑到韩群凤的精神状态及众多求情信的内容,法院决定从轻判决。
审判长宣读判决结果:“被告人韩群凤,因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判决一出,法庭内一片安静,许多亲友低声哭泣,黄卓林在旁听席上默然无声。
舆论对此判决态度不一,有人表示理解和同情,但也有声音认为此刑过轻,不该为她的行为寻找借口。
总结庭审结束后,人们纷纷离开法庭,三三两两地议论着案件的来龙去脉,表达着各自的看法。尽管这起案件已经尘埃落定,但它留下的反思却远未消散。
许多舆论和报道开始关注社会上对特殊家庭的支持力度不足之处,也有相关机构开始推动有关政策,以帮助更多陷入困境的家庭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