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安禄山曾经口碑很好?756年8月28日唐玄宗逃至成都

萨沙讲史堂 2023-09-26 21:46:03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为什么有人说安史之乱后,安禄山和史思明在北方民众中的口碑依旧很好?756年8月28日唐玄宗为躲避安史之乱逃至成都。

不是北方民众,而是北方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少数旧部,对他们口碑很好。

这并没有什么稀奇。

任何军阀能够割据或者起兵,肯定有一批忠心耿耿的手下,不然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伊斯兰国的领袖巴格达迪,在全世界声名狼藉,形同妖魔鬼怪。在他的控制区、在他的部下里面,巴格达迪仍然有很高的声望。

同样道理,哥伦比亚最大毒枭巴勃罗·埃斯科瓦尔,被全世界称为可卡因教父,是个无恶不作的贩毒恶棍。

在他的老巢哥伦比亚麦德林市,这家伙被市民尊称为大善人巴勃罗或者巴勃罗老爷。

安禄山和史思明也是一样。

以安禄山为例,他之所以能够起兵反叛,关键在于建立了一整套粟特人的军政班子,以拜火教进行宗教洗脑。

严格来说,安禄山本人并不是粟特人,他的父母都是突厥人,养父为粟特人。

安禄山从小生活在大唐境内营州(今辽宁朝阳)粟特人部落中,以粟特人自居。

而安禄山后来的公开身份,也是大唐北部粟特人的领袖。

他的助手史思明则是粟特人,或者是粟特化的突厥人。而安禄山核心部将何千年、安太清、安守忠、康节、安武臣等全部是粟特人。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粟特人。

粟特人是生活在中亚的古老民族,分散在中亚各国,热衷于商贸,一度控制了丝绸之路的贸易。

不过,粟特人始终没有建立自己的强大帝国,只有分散在中亚绿洲的一些粟特小国而已。

很多粟特人甚至没有祖国,他们像犹太人一样世代客居别国,主要以经商、手工业、从军为生。

粟特人常年经商,普遍会多国语言,被西域各国招募为官员。

突厥崛起以后,消灭了中亚大部分粟特国家,粟特人转而为突厥人服务,成为商人、官员或者士兵。

大唐重创突厥以后,不少粟特人见风使舵,又转而为唐朝服务,来到中国北方边境省份居住。

他们之所以被称作为粟特人,在于有自己的文化和宗教。粟特语的历史悠久,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通用语言,也一度成为突厥的官方语言。

宗教方面,大部分粟特人信仰祆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拜火教。

而安禄山是粟特人的领袖,也是大唐认可的边境节度使。

在粟特人核心军政集团的基础上,安禄山大量招募同为少数民族的同罗、奚、契丹、室韦等将领,也有部分汉人将领,形成了安禄山的大集团。

安禄山麾下有一些汉人将领和士兵,核心骨干仍然是胡人,尤其是粟特人。

叛军的最高权力,始终掌握在粟特人手上。

安禄山是被儿子安庆绪干掉的,安庆绪又是被史思明杀掉的,史思明又被儿子史朝义所杀,史朝义被唐军逼死。

叛军前后四个领袖,均是粟特人或者自居为粟特人。

由于藩镇节度使的特殊性,他手下的这些汉人官兵也是安禄山而不是唐朝政府招募的,首先会效忠安禄山。

一旦安禄山情况危急,汉人官兵就纷纷倒戈投降唐军,只有胡人还坚定支持叛军。

安禄山成为粟特人的领袖,并不仅仅是依靠民族精神和世俗的权力,也非常依靠宗教的力量。

资料这么写:栗特人信奉拜火教。这种古老的宗教是西晋末年从波斯传入我国的,崇拜光明之神。安禄山深受拜火教的影响,他原本的名字轧荦山正是粟特文“光明”一词的音译。安禄山充分利用拜火教来团结营州地区的胡人。在他得势之后,又利用拜火教不断神化自己。

安禄山把自己塑造成“光明之神”的化身,亲自主持粟特人聚落中的祭祀活动,让周围的胡人紧紧团结在他的周围,由此形成一个紧密的团体。粟特人对此深信不疑,认为安禄山就是神明。大量蕃兵胡将追随安禄山起兵反叛,唯一的理由就是这是“光明之神”的召唤。”

安禄山死后,范阳地区的胡人根据宗教传统,仍然把安禄山尊称为圣人,河朔旧将与士卒为他修建圣人寺庙。

对于安禄山和史思明的纪念,仅仅限于胡人,汉人则对他们没有好感。

为啥?

叛军在中国北方进行过血腥屠杀,对象主要就是汉人:史思明在侵攻河北过程中表现得异常残暴,每打下一座城池就会纵容部下烧杀劫掠,就是老人和婴儿也不放过,史思明还将杀人当成游戏。《新唐书》记载,思明兵所向,纵其下椎剽,淫夺人妻女,以是士最奋。是时,举河北悉入贼,生人赀产扫地,壮赍负,老婴则杀之,杀人以为戏。

翻译一下就是:史思明军队所到之处,纵兵杀人劫掠,强奸妇女,所以士兵进攻最为积极。整个河北都被叛军占据,财产被掠夺一空,强壮者成为奴仆,老人和孩子则被直接杀死,叛军以杀人为乐趣。

北方汉人被叛军弄成成这样,怎么可能赞美纪念安禄山和史思明?世界上没有这么犯贱的人!

史朝义被唐军杀死后,胡人在河北还有相当强的势力。大唐为了笼络胡人,给他们一些宽容政策,尤其对于宗教方面比较慎重,唯恐胡人再次造反。

如叛军投降将领田承嗣,本来出卖了大哥史朝义,此刻为了笼络人心就将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四人立祠建庙,称他们为“四圣”。

对于田承嗣的做法,大唐政府一开始是坐视不理的,唯恐激怒叛军残部再次叛乱。

不过,这个四圣庙没多久就铲除。

时任卢龙节度使张弘靖为了惩治罪魁祸首,杜绝追思安禄山、史思明的歪风邪气,下令扒开安禄山坟墓并毁其棺,又捣毁了四圣庙。

当地胡人颇为不满,仍然认为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神明。

只是,粟特人终究是少数民族,文化也并不强势。

在汉人为绝对主体的环境下,粟特人在唐朝后期就被彻底汉化,融入汉族不复存在了。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1 阅读:110

评论列表

为辰护航1992

为辰护航1992

2023-10-05 20:35

非我族其心必异

萨沙讲史堂

萨沙讲史堂

中国近代历史军事资深作家,在海内外出版十多本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