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第一款枪挂榴弹发射器却不能杀伤敌人:91B型榴弹发射器

萨沙讲史堂 2023-09-28 21:31:02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解放军第一款枪挂榴弹发射器却不能杀伤敌人:91B型榴弹发射器

今天的主角是,91B型榴弹发射器。这是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款枪挂榴弹发射器,是山寨美国M203的产物。古怪的是,91B型竟然不能发射杀伤榴弹,只能使用一些非致命弹药。听萨沙说一说吧。

解放军很早就接触了枪榴弹!

早在抗战期间为了对付日寇,八路军和新四军都自产过少量枪榴弹。

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时期,解放军缴获了国军和美韩军的不少枪榴弹。

以朝鲜战争为例,解放军缴获了大量的美制M7型枪榴弹发射器,可以使用缴获的美制M1步枪发射。在少量资料中,曾有志愿军使用M7在100米距离上射击美制坦克发动机,将坦克击毁。

不过,志愿军士兵很不喜欢枪榴弹,认为这玩意实战效果不佳,是鸡肋。

有意思的是,美国大兵也持同样观点。

以美制M7型枪榴弹发射器为例,使用起来非常麻烦。

M7型只是一个发射器,使用前要先装在步枪枪管上,固定好了以后再往里面安装枪榴弹。这还没完,装填后还需要根据发射的距离和枪榴弹的型号对M7型进行设定射程,不然就打不中。

具体发射时,必须在步枪内安装专业空包弹,然后以一个很大的仰角进行发射。

榴弹划过一个弧线,下坠后触地爆炸。

可以看到,这一套操纵非常繁琐。更要命的是,M7型的射程只有100米,实际上为了保证命中率都在五六十米距离使用,敌人近在咫尺。

用美国大兵的话来说,还没来得及发射枪榴弹,敌人都冲到眼前了。

退一步说,就算敌人站着不动,区区五六十米距离,完全可以投掷手榴弹,何苦使用枪榴弹。

另外,枪榴弹并没有什么精确瞄准装置,只能依靠士兵的经验。这玩意后坐力非常大,导致新兵几乎不可能击中目标,只能乱射一通碰运气。

电影《坦克大决战》中,美军士兵发射了大量枪榴弹,击中的美军坦克寥寥无几。如果连坦克那么大的目标都打不中,这玩意还有什么用?

况且枪榴弹的威力也不大,口径为22毫米,同手榴弹差不多,使用破甲弹最多能打装甲车罢了。

武器的性能平平,使用它还要携带一大堆东西,包括发射器、枪榴弹、空包弹,大大增加了士兵的负重。

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有不少日式掷弹筒。这玩意除了占编制以外,基本就是强化版枪榴弹,射程更远,威力更大,射速也快,没必要使用枪榴弹。

朝鲜战争之后,解放军又装备了60毫米迫击炮、火箭筒和无坐力炮,更看不出枪榴弹有什么意义。

60年代,解放军曾试图装备67式反坦克枪榴弹,为了同样理由最终废弃。

时间很快到了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

战争中,解放军却吃了榴弹的大亏。越军大量使用缴获美军的M79型单兵榴弹发射器。

这种结构简单的小玩意,可以在40米到400米内进行面杀伤,大量杀伤士兵,摧毁简易工事,甚至击毁装甲车。

而解放军没有类似的武器,手榴弹战斗中投掷距离50米,60毫米迫击炮最小射程200米。

在50米到200米内,我军被越军榴弹发射器单方面吊打。

一线官兵反映强烈,希望尽快制造同样的榴弹发射器。

我国拿到M79型实物后,在1980年就完成了发射器的仿造,毕竟结构非常简单。

但是,40毫米榴弹却根本制造不出来。

当年口径高达70毫米的67式枪榴弹,尚且存在引信不可靠的问题,更别说现在的40毫米口径。

40毫米榴弹的弹头,大小同乒乓球差不多。

在这么小的弹头里安装引信,几乎等于加工钟表零件。况且我国稍后把榴弹口径定为35毫米,比美制40毫米还要小不少。

以当时加工技术来说,中国兵工厂根本就不可能批量生产安全可靠的榴弹。

到了80年代,中美进入蜜月期,我国引进欧美一些技术,初步解决了榴弹制造问题。

这仅仅是初步,在80年代设计87式榴弹发射器时,还曾出过榴弹炸膛导致发射器全毁、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

折腾到90年代,87式榴弹发射器完成了制造。87式并不先进,可以说是乞丐版的美制MK19和苏制AGS-17。

虽然性能平平,不管怎么说87式榴弹发射器作为多人操纵武器,配属连一级的支援火力,还是非常实用的。

由于87式长时间搞不定,万般无奈下,军方只得又考虑传统从枪口发射的枪榴弹。

90年代推出了90式单兵40毫米枪榴弹,可以用81式和95式自动步枪从枪口发射,特点是采用了从西方引进的新式俘弹器,可使用实弹发射枪榴弹,不再用空包弹。

然而,美国自50年代装备使用M31式66毫米破甲枪榴弹之后,再没有发展新型枪榴弹,苏联也差不多。

两大军事强国都如此,直接说明枪榴弹这种武器已经过时。

90式包括后续改进的03式枪榴弹,本质上同67式没什么区别,存在操作繁琐、火力反应缓慢、精度很差、难以训练等问题,很快被判定为华而不实的武器。

此时的世界又有很大变化,出现了大量实用化的枪挂榴弹,基本淘汰了需要从枪口发射的枪榴弹。

名气较大的,就是美制M203和苏制GP-25枪挂式榴弹发射器。

M203早在70年代后期准备美军,逐步淘汰了M79单兵榴弹发射器。M203的性能同M79大同小异,优点在于不占编制。

任何一个士兵都可以在M16自动步枪上,加挂M203,相当于在身上多带几枚手榴弹。而M79则是单独的编制,榴弹发射兵作战时,还需要步兵来掩护,因为他不配枪。

有了M203以后,普通士兵可以使用自动步枪直瞄射击,还可以用M203进行曲线面杀伤,对付150米内单个目标和350米内的集群目标。

翻译成“人话”就是,M203可以在150米内一发准确炸飞单个敌人士兵,它躲在隐蔽物后也没用。在350米距离,M203可以一发炸飞一群敌人,不像子弹只能打死一个人。

苏联不甘示弱,在1981年批量装备了GP-25。

客观来说,GP-25就性能上比M203差了一大截,也非常有用。

苏军和后来的俄军对GP-25都非常赞赏,认为这是士兵手中的大炮。

在苏军入侵阿富汗的战役中,阿富汗游击队主要打伏击战。

游击队伏击之前,会修建一些简易工事,或者借助天然岩石之类隐蔽。

战斗打响以后,被伏击苏军依靠自动步枪和轻重机枪,都难以大量杀伤游击队。

如果调动火炮支援,小队苏军并不会携带这些火炮,直瞄的火箭筒也难以摧毁这些目标。这种情况下,GP-25就非常有效。

士兵可以通过GP-25发射30毫米榴弹,曲射攻击隐蔽物后的游击队员,将他们大量杀伤。GP-25的优势是可以重复使用,一发榴弹不过200克,单兵可以携带多枚,不像一次性火箭筒重达几公斤,带不了多少。

到了90年代车臣战争期间,GP-25就更有效了。无论俄军还是车臣武装,都在巷战中大量使用GP-25。

现代化城镇战中,敌我双方都不会随便暴露自己。即便被迫在战场移动,往往也以二三人小分队形式,不断寻找隐蔽物一段段前进,躲避枪弹的射击。这种作战模式下,枪械的作用越来越小,发射上万发子弹打死一个敌人很正常。

相反,GP-25这种面杀伤武器更为有效,一发榴弹爆炸半径有7米,相当于一枚手榴弹,杀伤效率更高。

攻坚的时候,GP-25也可以用于杀伤建筑内敌人,摧毁敌人简易工事甚至轻装甲车辆。

俄军的9人摩托化步兵班中,装备GP-25的高达3人,比美军步兵班还要多。

眼见枪挂榴弹如此成功,我国也开始仿制。

在1994年,我国成功研发了91B型榴弹发射器。

91B型主要是山寨美制M203,只是口径缩小到35毫米。91B型全长0.3米,重量为1.45公斤,有效射程300米。

同M203一样,91B型从后方装填,闭锁结构比较复杂,优点是精度较高。

91B型是由1991年研发的91式肩射式防暴榴弹发射器,改装而来。非常奇怪的是,91B型竟然无法军用,因为根本就没有杀伤榴弹。

当时急着给95式自动步枪安装枪挂榴弹,厂家花费3个月就完成了91B型的改造。

这就是一个应急的事情,导致弹药没有跟上。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91B型的弹药为91式爆震弹、91式痛球弹、91染色弹、91催泪弹、91闪光弹,并没有杀伤弹。

官方对于91B型的宣传,也说是一种防爆武器,驱散群体犯罪分子,制服建筑物内犯罪分子。

91B型常用的是催泪弹,爆炸后可以作用于140平方米内,让这个区域的所有人难以忍受,被迫离开。

其次是震爆弹,主要是发射以后会在5米内生产160分贝以上巨响,可以驱散周围的人群。

另外的弹药就比较少用,痛球弹爆炸后发射橡胶球,5米内会打疼对方,但不至于严重受伤、闪光弹发射强烈光线,染色弹则将10平方米内的人群都染色,目的都是驱散群体闹事者。

一说杀伤弹的性能并不能满足需要,一直没有装备部队。要知道,美国M203型的40毫米榴弹重227克,91式35毫米榴弹只有145克,轻了82克之多。

即便当时的中国有能力,将引信和其他零件做到同40毫米榴弹一样重量,等于装药比40毫米少了接近三分之一,爆炸威力可想而知。

91型还有几种连带产物,比如QLG91枪挂榴弹,用于挂装56-1式或56-2式冲锋枪,QLG91A枪挂榴弹用于81式或81-1式自动步枪。

这些改装并不算很成功,在56式冲锋枪和81式冲锋枪上的枪挂式榴弹发射器,安装和维护时都需要拆卸枪支的下护木板。在81式步枪上挂载,还需要在下面加装一个螺丝钉进行固定,安装过程更为复杂。

说来说去,91B型并不成功,甚至无法发射真正的杀伤榴弹,在战场上基本就没用。

对于91B型的定位,也是防暴榴弹发射器。

91B型还有不少问题,因为榴弹初速仅有每秒75米,又难以瞄准,导致精度不高;榴弹速度慢,受到环境影响就很大,大风大雨天气难以使用等等。

整个90年代,解放军尚且没有可以使用的单兵枪挂榴弹。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7 阅读:1347

评论列表

用户11xxx20

用户11xxx20

3
2023-09-29 09:40

直到“狙击榴”出现,才是解决了弹药问题。[点赞]

Say侃

Say侃

2023-09-29 01:02

解放台湾,宜早不宜迟。

萨沙讲史堂

萨沙讲史堂

中国近代历史军事资深作家,在海内外出版十多本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