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咋办?朱元璋用一个办法巧妙解决

树人闲谈 2024-04-01 14:25:25

古代有个词叫“避讳”,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俩字的威力,千百年来这俩字可是坑苦了古代的老百姓。

避讳是古代封建社会的一种礼仪秩序,这种礼仪的起源十分古老,大约从周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现在很多人认为避讳只针对古代的皇帝,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在古代,需要避讳的可不仅仅是皇帝,除了九五至尊的皇帝需要避讳之外,还有三种情况也需要避讳,那就是“为尊者讳”,“为长者讳”,“为贤者讳”。

简单来说,也就是在古代地位比你尊贵的人你要避讳,年龄辈分比你长的人你也要避讳。对于古代的读书人来说,那些儒家先贤也需要避讳,比如孔子及其弟子等等。

很多人可能会奇怪,不就是避讳吗?大不了少说几句话,还能给人带来什么麻烦?事实上,古代的避讳可不仅仅是少说几句话的事儿。

在封建时代,皇帝的名讳是需要避讳的,比如古代的户部原本叫民部,但是因为“民”字触犯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所以李世民登基后就将民部改为了户部。

而且,避讳改名可不仅仅是针对凡人,就连神仙碰到了帝王名讳也需要改名。比如观音菩萨,在唐朝时原本是称为观世音菩萨的,但是因为李世民的名字里也有个“世”,所以观世音菩萨一度被改为观音菩萨,以避讳皇帝李世民的名字。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古代,只要你的名字里不小心包含了皇帝的名字,那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改名。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父母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也不知道谁能当上皇帝,所以也没办法事先进行规避。

比如清朝的雍正皇帝胤禛,康熙皇帝当初给他们十几个兄弟起名都是“胤”字开头的,等到胤禛登上皇位之后,他的那些兄弟们都需要改名,将名字中的“胤”改为“允”,以避讳雍正的名字。

或许现代人没什么概念,认为如果仅仅只是改名字,似乎对生活也没什么影响。实际上并非如此,比如宋徽宗赵佶属狗,他在位期间为了避讳,就禁止民间百姓杀狗。可是在古代,狗是六畜之一,也是汉族的主要肉食来源,皇帝不让杀狗,百姓们自然也就没有狗肉吃了。

看到这个故事,可能有人会觉得更加奇怪,仅仅是因为皇帝属狗就不让百姓杀狗,那明朝的皇帝都姓朱,百姓们杀猪该怎么办?难道整个明朝都不吃猪肉吗?

如果按照古代的避讳规则来看,这确实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但是却被朱元璋用一个字给巧妙解决了。

在古代,同音字也是要避讳的。比如曾提出“神韵说”的清朝著名文学家王世祯,雍正登基时他都死了差不多十余年的时间了,可为了避讳雍正的名字,他名字中的“祯”不得不改为“正”。

同样的,“朱”和“猪”同音,“杀猪”不就是等同于“杀朱”么。如此一来,百姓哪里还敢吃猪肉啊,生怕被朝廷以大不敬的罪名给抓进大狱。

好在朱元璋虽然对官吏很苛刻,但是对百姓倒是比较温和,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将“杀猪”改为了“杀豕”,因为在古代“豕”也就是“猪”的意思。

这样一来,百姓们都能够放心杀猪吃肉了,再也不用担心会触犯皇帝忌讳了。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觉得“豕”读起来太拗口,于是将猪叫成“肥肥”,如今很多地方方言中还是这种叫法。

在古代,除了皇帝的名字需要避讳之外,很多特殊的日期也需要避讳,而且要求更为严格。比如先皇或者太后皇后等皇室人员的忌日,每逢这些日子民间都要进行避讳,不能参加娱乐活动,甚至连正常的婚嫁都要禁止。

当然,除了对现实生活有影响之外,古代的避讳对文化传播也产生了不利影响。比如古代的文献中有很多异文的情况,而产生异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避讳,古人在写文章的时候遇到帝王或者先贤的名字,通常会采用改字、空字、缺笔等方法进行避讳,增加了后世整理文献的难度。

0 阅读:87

树人闲谈

简介: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带领大家探寻其中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