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制定了一系列严苛的封建律法。比如现代人们熟知的“满清十大酷刑”,其中就包含着凌迟、车裂、腰斩等酷刑,其残酷之程度可见一斑。
古代的封建律法经过不断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已经制定的十分严密了。一般来说,像“满清十大酷刑”中列出的刑罚由于太过残忍,所以在古代现实生活中并不常用,这种酷刑一般都是用在那些谋反、谋逆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的人身上。针对那些情节不那么严重的犯人,封建律法中也有相应的刑罚用来进行惩罚。
比如《大明律》中,除了朱元璋制定的诸如“剥皮实草”这样的酷刑之外,最常用的刑罚统称为“五刑”,也就是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这五种刑罚。
笞刑和杖刑用的最多,就是用藤条或者木杖击打犯人作为惩罚,按照轻重程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可别小看了这个刑罚,就算是身强力健的犯人,一顿笞刑下来恐怕都要丢掉半条小命。
而所谓的徒刑就是囚禁,也就是俗称的坐牢,时间一般从一年到三年不等。
在古代这五种刑罚中,死刑是最严厉的刑罚,行刑的方式也多种多样。而流刑则是相对较轻的一种刑罚了,只需要服从命令迁徙到相应的地方生活即可。不过,由于古代自然环境恶劣,犯人在流放的过程中也会遭遇许许多多的危险。而且,为了防止犯人们逃跑,官府也会安排官差沿途押送。
押送犯人前往流放之地是一个苦差事。这是因为古代被流放的犯人不是去享福的,一般都是被流放到生存条件极为恶劣的地方。比如古代最常用的两个流放地,一个是辽东的苦寒之地,另一个是岭南的蛮荒之地。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人们很难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而这两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又偏偏极为恶劣,不是天寒地冻就是充满瘴气,所以才被历代朝廷选为惩罚犯人的地方。
由于流放之地通常都是边远地区或者不毛之地,所以押送流放犯人也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在长达数月的旅途中,押送队伍通常需要翻山越岭,客服沿途中的种种困难,有时还会遇到土匪或者自然灾害。如果路上不小心患上疾病,在那种荒无人烟的环境下,恐怕连命都保不住。
因为押送犯人前往流放地风险太大,所以很多官差在遇到这种任务时,都会千方百计贿赂地方官,请求不要安排自己承担这个任务。但是也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押送女囚犯前往流放之地,官差们一般都会争抢着去押送。至于原因,也是令人感到唏嘘不已。
押送男犯人是一件苦差事,因为犯人肯定时时刻刻想着逃跑,所以官差们一路都要小心翼翼,免得夜里不明不白地丢掉小命。比如《水浒传》中负责押送林冲的两位官差,就算他们不收高俅的银子,一路上押送林冲这么一个彪形大汉,恐怕晚上也睡不踏实,时刻提心吊胆,担心林冲会杀了他们逃跑。
可押送女犯人就不一样了。在古代,被判处流放的女犯人一般都不是什么重罪,而且大多数都是从犯。她们的家里人为了女儿沿途不受委屈,有条件的都要给负责押送的官差送些银子,央求官差沿途对犯人多照顾照顾。要不然的话,一个弱女子几千里路走下来,恐怕很少能活着走到流放之地。
再加上女犯一般都比较好管理,也不会威胁到差役的安全,所以押解难度要小许多。更何况古代的女子身份地位本就不高,一旦成为犯人后就更加卑微了,遇到心术不正的官差,一路上恐怕会沦为差役玩乐的对象。在古代那种黑暗的社会,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更不会有人站出来为这些犯人主持公道。
而且,如果是一些贵族女子被流放的话,娘家还会暗中给差役大笔银子,让其在半路上悄悄弄一个替死鬼将女子给替换下来,或者来一个突患恶疾,假死脱身。由于古代消息比较闭塞,这种情况也不容易被发现,所以反而成了官差们的生钱之道,只要主家舍得拿出银两来上下打点,基本上不会有人出来过问。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古代是一个多么黑暗的社会,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制定了许多苛刻的刑罚,将刑罚当成了镇压百姓的手段,而下层的官差则将刑罚当成了敛财的工具。不过,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这些刑罚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对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