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刘仁义八岁那年,举着弹弓把吴老二追出三条街:"逮着了!吴叔偷王婶家鸡蛋!"
他左手攥着沾鸡毛的鸡蛋,右手拽着吴老二的裤腰带,活像个小门神。
"瘪犊子!这是老子自个儿鸡下的!"吴老二捂着露腚的破裤子骂街,"当年你娘难产,还是老子套车送的大夫!你这白眼狼!"
老刘头抄起笤帚疙瘩撵亲儿子:"小兔崽子,睁眼看看你面前是谁!你吴叔给咱家犁了十年地!做人可不能没良心!"
刘仁义梗着脖子嚷:"圣人曰,亲亲相隐才是大恶!"
惹得亲爹又给他一耳光。
刘仁义比倔驴还倔,顶着脸上的巴掌印,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继续背《论语》:"见义不为,无勇也!"
气得他爹当晚多喝三碗黄酒——酒钱还是吴老二垫的。
(二)
老刘头咽气那天,二十岁的刘仁义趴在棺材板上写状子——他要告年轻的继母张九娘"谋害亲夫"!
官差来验尸时,九娘正给亡夫擦身子,被这逆子堵在里屋:"定是这淫妇下毒!"
"毒你爹个腿!"仵作老曹掀开寿被,"你爹都瘦成腊肉干了,分明是痨病!"
刘仁义认定这些人是被继母引诱得说瞎话,指着继母的水蛇腰继续责骂:"不是得病,定是这狐狸精榨干了我爹!"
围观的王麻子起哄:"仁义啊,狐狸精吸阳气也得找个膀大腰圆的,你爹这身子板……啧啧!"
刘仁义涨红着脸,突然结巴:"她……她和官差眉来眼去!谁晓得那些官差是不是受了引诱……"
(三)
刘仁义平日除了各种“大义灭亲”,就是一心扑在科考准备上。
他频繁参加各种文人聚会。在这些聚会上,美酒佳肴必不可少,每次聚会都要花费不少钱财。
就这样,老刘头留下的一点微薄家产,很快就被挥霍得所剩无几。
家底败光后,九娘支起早关张的包子铺。
头天开张,蒸汽里钻出个俏身影:"三鲜包子管够嘞!"
街坊们眼珠子都直了——九娘把粗布裙穿出牡丹花的艳,擀面杖耍得像唱戏的水袖。
“包子西施”的美名自此传出,客人们来买包子时都忍不住多往她身上瞅几眼。
"老板娘,来十个!"杀猪的赵猛子往案板拍铜钱。
九娘笑眼弯弯:"猛哥,这包子您可细品。"
赵猛子咬一口,竟吃出泪花子:"娘诶!俺娘活着时做的就这味儿!"
不出半月,城东张寡妇为抢包子跟西街李婆子薅头发。
刘仁义蹲在墙角啃冷馍:"伤风败俗!丢人现眼!"
闻着不远处飘来的肉包子香气,刘仁义丝毫不为所动,低头继续啃自己的馍馍。
偶尔有媒婆给刘仁义说亲时,姑娘家都问:"嫁过去能天天吃包子不?"
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时,刘仁义就摇头失笑。
说出来旁人恐怕不会信,自家的包子他却是一口也没吃过!这都是继母的叮嘱。刘仁义本也瞧不上,便一直没碰。
某天,有个头上生疮的中年男子吃完九娘的包子后捂着肚子面色青紫,骂了几句后急急跑了,跟逃命似的。
刘仁义立刻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指责继母,九娘却只是笑笑,便转身继续忙碌去了。
(四)
这日,刘仁义起夜,撞见醉醺醺的赵猛子往后厨钻。
他扒着窗缝偷看——九娘的围裙带子系在赵猛子手上!
"好个潘金莲!"他刚要踹门,却听九娘嗔道:"猛哥再凑近,我可要告诉嫂子胭脂巷的事……"
翌日,赵猛子再没露过面,甚至过了好长一段时日都没再见过。
刘仁义盯着剁肉馅的菜刀寒光凛凛,突然想起说书先生讲的"人肉包子",顿时汗毛倒竖。
"莫不是孙二娘转世?"
刘仁义做了一夜噩梦,梦里全是各路被做成包子馅的冤魂向他索命。
(五)
"青天大老爷!"刘仁义起了个大早就跑到衙门击鼓鸣冤,"我继母定是卖人肉包子!"
知县正剔牙,听到这话差点戳着嗓子眼:"证据呢?"
"她剁馅总关着门!"
"口味奇香!"
"壮汉去后厨就失踪!"
官差掀了包子铺,翻出半扇猪肉。
九娘跪地抹泪:"民妇冤枉啊!"
看热闹的李婶啐道:"刘家小子属疯狗的吧?专逮着自家亲友咬!"
(六)
当夜,九娘把刘仁义拽进灶房:"今儿让你这榆木脑袋瞅个明白!"
她掏出个油纸包,里头香料混着干花瓣:"这是俺娘家祖传的十三香!如今包子铺生意好全靠它,而不是肉馅有什么特别。"
"当年你爹嫌费钱不让用……"九娘往馅里撒料,"猛子他们来耍流氓,俺有他们把柄,就威胁说要告诉他们媳妇!你把心放回肚子里,那些男人如今不知好端端在哪儿风流快活呢!"
接着指了指墙边塞得满满当当的木柜冷笑:"有个泼皮不怕,俺在他茶里下了巴豆!"
刘仁义很快就捋顺了前因后果,明白都是一场误会。得知这些肉馅都没问题后,突然就饿得慌,盯着蒸笼咽口水。
九娘掰开包子:"尝尝?"
肉汁烫得他跳脚,香气直冲天灵盖——这味儿,像极了娘亲临终前熬的那碗粥。
(七)
"那为啥不让我吃家里的包子?"刘仁义满嘴油光。
九娘掀开炕柜,掏出摞药方:"自打你十四岁尿炕,大夫就说……",她红着脸比划,"说精脉不旺,肾水不足……"
"你说啥?"刘仁义攥着发黄的纸张,指尖掐进掌心,脸涨成猪肝色。
恐怕没有哪个成年男子受得住,九娘也是这样为继子考虑的,因而一直瞒着他,平日给他喝的汤药也打着什么"补脑汤""明目汤"的幌子。
"娘月月买鹿鞭,跟药铺赊了三年的账!"九娘抖开包袱,几十张药方雪片般飞落,又指茴香籽,"此物壮阳,可你虚不受补……便不许你吃包子,娘还能害你吗?做这些不都是为了能给老刘家留个后!"
刘仁义瞥见药方角落的小字"忌房事过度",突然想起自己连姑娘手都没摸过,嗷一嗓子哭出来:"娘啊!儿不孝!"
九娘揪他耳朵:"现在叫娘了?"
(八)
翌日,刘仁义系上围裙吆喝:"热乎包子!"
他学继母手腕一抖,包子褶捏成莲花状。
三年后,包子铺挂上"孝义香"金匾。
(尾)
又过了八年,刘仁义中举那日,包子铺前舞狮队踩掉九娘的鞋。
他当街背起继母:"娘!咱回家!"
九娘捶他后背:"放我下来!像什么话!"眼角的笑纹却比包子褶还深。
蒸笼白汽氤氲,刘仁义忽然瞥见继母鬓角白发,比他亲娘临终时还多一些。再一低头,腕上戴的还是褪色铜镯——这些年为了给刘仁义买药补身子,卖了三对金镯子。
后来"孝义香"包子传到京城,有御史来查秘方。
九娘当着官差的面,把香料撒进黄河:"哪有什么秘方,孝心熬的汤,良心揉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