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看似精明,实则糊涂,2件事毁掉朱元璋的苦心谋划

世关楼 2023-05-02 07:50:50

古代有作为的皇帝出生必有异象,缔造“仁宣之治”的明宣宗朱瞻基出生时同样也有异象,只不过这个异象出现在其祖父朱棣的梦中。

在朱瞻基出生的前一天晚上,燕王朱棣梦见父亲朱元璋赏赐给他一个大圭(玉质手板),并且还对他说“传之子孙,永世其昌。”

等朱棣醒来后,朱瞻基就降生了,朱棣认为梦中情景应在朱瞻基身上,因此对这个孙子非常宠爱。

可朱棣不会想到,他最宠爱的孙子看似精明,实则惫懒、糊涂,登临大位后做的2件事直接毁掉朱元璋的苦心谋划。

废相位,朱元璋找秘书

朱元璋由平民出身登基称帝,这让朱元璋与古代其他皇帝几乎都不同。首先,朱元璋掌控欲极强,十分注重权力;其次,朱元璋精力旺盛,处理事务不辞劳苦,事必躬亲。

这导致每天需要朱元璋处理的奏折非常多,更令朱元璋恼火的是,有些臣子写奏折还喜欢堆砌辞藻,半天找不到正事在哪。

比如茹太素的奏折,读到一万六千多字还没进入正题,气得朱元璋大怒,忍不住叫来茹太素将其痛打一顿。

即使如此辛苦,朱元璋还是想废除丞相制度。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借助胡惟庸谋反案废除丞相制,彻底终结了在中国延续上千年的相权跟皇权之争,而这也让朱元璋成为史上权力最大的皇帝。

朱元璋很享受大权独握的感觉,但他也必须面对废除丞相带来的难题:不管他精力多么旺盛,仅凭一人的力量,根本处理不完大明每天产生的海量事务。

这个问题,朱元璋很清楚该怎么解决,单打独斗不行,必须要找人帮忙,但他又是个控制欲极强的皇帝,生怕有人从他手中分走权力,那怎么办呢?经过苦思冥想,朱元璋决定从民间召集读书人辅助他。

为此,朱元璋特意设立“春夏秋冬”四辅官,辅助他处理政务,但令朱元璋失望的是,这些人干事能力特别弱,根本达不到要求,因此在一年多后,朱元璋取消了四辅官制度。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又提拔任用了一批“内阁大学士”,这些大学士品级不高,仅是五品官员,没有实质权力,因此无法对朱元璋造成威胁,平时随侍皇帝左右以备问询,其身份和地位相当于皇帝的秘书。

朱瞻基给内阁“票拟”权力

既不用担心“大学士”们分权,又能让他们给自己干活,不得不说,朱元璋这法子挺好。

可到了朱棣即位后,形势发生了变化,朱棣总想着立不世之功,动不动就领兵亲征蒙古,一两年不回朝,虽有太子监国,但总要有人办事,于是他放权给内阁,让他们参与机要。

此时,内阁成员的身份仍属于皇帝秘书之流,在朝中的地位与六部尚书相差巨大,而到了明宣宗时期,朱瞻基为了减轻负担,将“票拟”的权力下放给内阁,这使得内阁权力进一步扩大。

“票拟”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内阁针对奏折上奏的事务给出处理意见,然后将意见附在奏折对面供皇帝参考。皇帝看过票拟之后,会给出最终的决策,即“批红”。

如果内阁的意见符合皇帝心意的话,那么内阁的意见就成了皇帝的意志,如果与皇帝心意相悖,内阁就要重新商议给出新意见,也就是说,内阁成员有了处理国事的意见权。

而朱瞻基此举给后世之君起了一个坏头,后世的明朝皇帝们越来越喜欢偷懒,给内阁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内阁大学士甚至变成了一品大员,六部尚书反而成为内阁下属。

内阁大学士们不是丞相,却有了丞相的权力,后来甚至连皇帝都要受制于内阁,朱元璋苦心孤诣废除丞相就是为了加强皇权,没想到重孙朱瞻基却让内阁坐大,险些让皇帝成了内阁的应声虫。

立下祖训,禁止太监干政

如果朱元璋泉下有知,估计他更无奈的是朱瞻基无视他定下的祖训,让太监有了在大明兴风作浪的机会。

朱元璋十分厌恶太监,认为太监是祸乱之源头,因此朱元璋苦口婆心告诫子孙说:“此曹止可供洒扫,给使令,非别有任用,毋令过多”。洪武十七年,朱元璋还特意命人铸造铁牌挂在宫门上,铁牌上刻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朱元璋极力限制太监权力,可后世明朝皇帝并非个个都能像他一样勤于政事,为了偷懒总要依靠亲近之人办事,而皇帝最信任也最亲近的自然是身边的太监,所以有皇帝就违背祖训,悄悄给太监这个群体松绑了。

没错,这个皇帝又是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有一个别致称号“促织天子”,意思是他很喜欢斗蛐蛐,但你想想,身为皇帝总揽一国事务,哪有时间玩呢?

但朱瞻基精明着呢,既然已经给内阁“票拟”权了,不如将“批红”的权力也交给自己信任的人,这样不就有时间玩了。

于是朱瞻基在宫中开设了太监学堂,让太监学习文化,之后将批红权力交给司礼监的太监。

结果司礼监地位不断提升,很快成为能与内阁抗衡的庞然大物,到后来,明朝形成了新的权力格局:皇帝求仙问道,追求木匠手艺活;内阁提意见,处理朝政;司礼监辅助皇帝做决策。

这种权力格局的出现意味着朱元璋废除相位、限制太监的谋划宣告失败,朱元璋为之辛劳一生的大明王朝在三方势力的不断拉扯中逐渐走向衰落。

结语

朱元璋废除相位,本是为了加强皇权,奈何后代不争气,一个比一个懒,将朱元璋好不容易收回来的权力下放给内阁,导致内阁权力几乎能与皇权相媲美。

一些阁臣甚至还敢与皇帝叫板,比如万历皇帝刚登基时,高拱曾无比嚣张地说:“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

而放出太监群体这头猛兽,更是令大明陷入无休止的祸乱当中,比如英宗时期的王振撺掇英宗亲征瓦剌,差点导致大明亡国,又比如武宗时期的刘瑾,引诱武宗沉迷玩乐,不理朝政。

清代乾隆皇帝在总结明朝灭亡的原因时,认为明朝亡于宦官之手,可见明朝宦官之祸多么严重。

而造成内阁坐大、太监干政的根源出自哪里?答案自然是明宣宗朱瞻基,从这方面来看,朱瞻基看似精明,实则糊涂。

0 阅读:10

世关楼

简介:忘记昨天,伤口是昨天的;幸福是明天的,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