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怎么死的?郭沫若:不是病死,是被三寸长钉插入耳道

小玲说史 2023-11-20 11:04:51

迷雾笼罩下的嬴政之死

夺取王位的嬴政在前半生经历了诸多坎坷,从幼时失去母爱,被赵国囚禁为人质,饱尝冷眼相待的屈辱。13岁即开始承担君主重任,却常被丞相吕不韦篡权,直到21岁方才真正掌握实权。

这样困难而艰辛的成长经历造就了嬴政内向而多疑的性格。为了延长自己的统治,嬴政听从方士的劝告,派徐福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物。

然而,梦想归梦想,嬴政的“长生计划”最终失败。在公元前210年,当他第六次东巡时,他突然在沙丘宫暴毙,年仅49岁。

至于他的死因,关于病死说和被谋杀说两派一直争议不断。

病死说的支持者认为,嬴政是因病去世的。他从小身体就不好,再加上工作劳累,导致病情恶化最终身亡。

对于这种观点,有人从《史记》中对嬴政外貌的描述“鸷鸟膺,豺声”中推测,嬴政很可能患有软骨病。也有人根据这些迹象猜测,嬴政可能患有癫痫等疾病。

此外,嬴政还长期食用含汞的仙药,这也会对他的身体造成伤害。而这次东巡发生在盛夏,路途遥远而艰险,最终导致他身体垮掉,病情发作而去世。这种观点合理且有一定史料证据支持,因此是目前学界较为普遍认可的解释。

然而,疑点在于,嬴政在东巡前仍有足够体力远涉芝罘、猎鲨。而他从突发病到死亡仅仅两三天的时间转折实在太快,难免让人怀疑。再加上秦始皇死后赵高没有宣布丧期,并立刻支持胡亥继位,这些迹象昭示着一些不寻常之处。

郭沫若的神秘结论

根据《史记》记载,在嬴政死时右耳流出黑血,这使得一些学者主张“被谋杀说”。

其中,郭沫若更进一步推断,秦始皇可能是被人从右耳钉入长钉致死。

这种死法既准确又隐蔽,凶手毫无疑问是胡亥,他是秦始皇最深信任的人。

胡亥具备杀害父亲的动机,但执行能力却欠缺。

因此,最可能的情况是,赵高行刺,胡亥负责包庇照顾。

首先,赵高害怕扶苏即位后清洗自己,所以扶持胡亥。杀死秦始皇是达到这个目的的必要手段。

其次,赵高也具备充足的能力。他深受秦始皇的信任,可以接近他。他还掌握着宫禁和典礼,手下拥有大量禁军,完全具备暗杀的条件。

那么,赵高可能选择什么方式行刺呢?

考虑到秦始皇的警觉性极高,赵高不太可能采用明显的刺杀方式。他更可能选择毒药或隐蔽的手段,比如在食物中下毒或趁秦始皇熟睡时行刺。

这种隐蔽而致命的手法,既能转移嫌疑,又能达到毒杀的目的。

郭沫若的这一惊人推断,无疑使嬴政之死充满了更大的神秘色彩。然而,这仅仅是推测,缺乏确凿证据。

关于嬴政是否遭遇谋杀,恐怕只有打开他的石棺才能找到真相。

无论真相如何,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

千古一帝

秦始皇在13岁登基为秦王后,21岁正式开始亲政。

嬴政登上王位后,采取了连横策略与各国结盟,又利用离间计使各国内斗,再借助武力征伐逐步吞并其他国家的土地。

经过与各国的长期战争,秦军最终取得胜利并扩张领土,吞并了齐、楚、燕、韩、赵、魏六个诸侯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

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帝国由此诞生。

秦始皇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废除了分封制,全国范围内推行统一的度量衡、货币、文字等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的管理能力。

他实行郡县制,直接统治全国,大大增强了皇权。他还下令焚烧反对他的书籍,禁止百家争鸣,推行法家思想,巩固中央集权。

同时,他指示修建了伟大的万里长城,将分散的城墙相连扩建,形成万里长城,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加强了国防能力。

这些措施确立了秦帝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强大的基础。

秦始皇打破了分封制的局面,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的局面,第一次实现了中国各族人民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嬴政器重李斯等人才,采纳他们的建议,使得秦朝的国力达到巅峰。尽管秦朝的统治时间很短暂,但其影响却是深远而持久。

结语

秦始皇的功过备受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开创了中国两千年封建帝王专制的先河,奠定了中华文明共同体的基础。

这位功业辉煌的皇帝,在巅峰时刻突然离世,其死因成为了一个历史谜团。

我们期待有朝一日,能够找出真相。

1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