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是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故事,但你是否想过,张学良为什么非要发动西安事变,只是想抗日吗?那在东北时为何不抵抗?事变中,张究竟做了什么,让蒋介石对他恨之入骨?张学良为什么非要自投罗网送蒋回南京,搭上了自己的一生?几十年幽禁岁月中,他又是否曾经后悔?
张学良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个非常复杂的人物,无论你喜欢还是讨厌他,都无法否认,他对中国近代史发生过巨大的影响,说是改变中国历史轨迹也不为过。他一生曾经“三造共和”,是蒋介石的拜把兄弟,国民党的二把手,周恩来评价他为“千古功臣”,他自己说虽然活了一百多岁,其实人生只有36年。
今天就来说说少帅张学良。
一、 三造共和
第一次造就共和:“东北易帜”,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东北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并且把东北的旗帜改成了青天白日旗。这代表着中国在形式上终于统一。
第二次造就共和:1930年的中原大战之时,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和阎锡山、冯玉祥的北京政府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决战,关键时刻,张学良通电全国,支持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并且挥军入关,蒋介石取得了全国形式上的统一,为后来的全民抗日战线打下了基础。
第三次造就共和:西安事变。张学良这次行动可谓是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的一次关键行动,西安事变之后,中国抗日统一战线形成,全国一致共同对外,共同抗日。
二、 张学良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一夜之间从国民党二把手,海陆空副元帅变成著名的“不抵抗将军”,带着25万东北军,灰溜溜撤回关内,被蒋介石派去陕西“缴匪”。结果到了陕西也不好过,跟红军打了几仗,减员严重。
1935年11月的直罗镇战役,红军全歼东北军109师。张学良要求补充损失的部队,蒋介石非但不予回应,反而注销了他两个师的番号。张学良要求抚恤死亡将士,给死亡的两师长家属各抚恤10万元,亦遭蒋介石拒绝。
张哪里受过这种气?而且他也担心长期如此,东北军很快会被消耗光,他爹交到他手上的这些家底,可不敢轻易败光。
跟同在西安的陕军杨虎城一商量,杨虎城一拍大腿,说跟他想到一块去了。他们打算逼迫蒋抗日,跟蒋的南京政府分庭抗礼,为自己的东北军、陕军谋一个出路。
说干就干,正瞌睡,蒋公就来送枕头,结果张杨二人联手在1936年双十二这天发动兵谏,扣押了前来督战的蒋介石。
三、 西安事变伤亡情况
蒋介石这次去西安带了很多人,包括本来就在西安的国民党元老以及当地国民党军队,比如中央执行委员会主任邵元冲,内政部部长蒋作斌,其他还有陈诚、蒋百里,陕西省长,银行分行行长等。
在张学良、杨虎城原本的计划中,不会交火,蒋介石的手下在陕军、东北军巨大的人数优势下会束手就擒。然而,进入华清池和西安城的军队根本不受控制,在控制局面的过程中发生了大量的交火。
在被杀的人当中,地位最高的是同盟会元老,原孙中山的秘书邵元冲,国民党的中将杨国珍、杨震亚,蒋介石的侄孙蒋孝先等等。西安城内的动静更大,省政府、宪兵团、省公安局、交警总队都发生了交火。
统计人数,蒋介石的卫兵死亡20人左右,其他警卫部队死亡人数在200人左右。
这些人都是蒋介石心腹,忠心耿耿的精锐才干,跟蒋沾亲带故,还有黄埔生,未来可是要发挥大作用的,一下死了这么多,人身安全,利益和情感都受到极大损失,换成任何人,恐怕都会恨得牙痒痒。
四、 如何收场?
一通操作猛如虎,消息传到苏联,苏联方面认为中国亟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阵线,而这一阵线最合适的领袖只能是蒋介石,张学良分量不够;中共应争取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利用这一时机促使蒋介石赞成抗日,并在有利于和平解决的基础上,主动将蒋介石释放。
苏联的《真理报》发文章称,此事会导致中国内战,使日本坐收渔利。
张杨原本认为,扣留蒋介石后,各地军阀都会支持自己,结果经过了一天的沉寂之后,各地军阀纷纷通电支持南京政府,包括阎锡山、李宗仁、韩复榘、龙云、宋哲元在内的军阀都发表声明,要求释放蒋介石。
十日后,蒋介石在做出联共抗日的口头承诺之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26日,张学良主动让出延安,中共中央机关从保安迁出,进驻延安。
五、张学良为什么要送蒋介石回南京?
当初抓蒋前,东北军就有高级将领问张,说把老蒋抓起来容易,但抓了以后怎么办?张说现在还想不了那么多,先抓起来再说。结果这一抓,如同抓了一个烫手山芋。全国舆论声讨张杨,让张杨大失所望。
此时国民政府已明令讨伐叛逆,没有全国的支持,如何抵抗国军大军围剿呢?
张知道只是放蒋回南京,肯定无法对国人交代,蒋自己也无法对部下、政府和国人交代,那么多人为保卫你老蒋战死,你不惩罚元凶,以后谁还给你卖命,国家纲纪何在?
所以张必须亲送老蒋回南京,而老蒋也必须严惩张,关了张半个世纪,应该说老蒋对张还是很仁慈的。张晚年说如果自己是老蒋,那他就要枪毙了张学良。
张被软禁在有专人照看的招待所里,正好大烟都戒了,活了101岁,简直因祸得福了。
据说张学良跟着蒋一起跟上飞机的时候,整个机舱的人都呆住了:你上来干嘛?就这样上了飞去南京的飞机,明明去莫斯科的飞机都在等他。
等周恩来赶到,飞机已经开走了。
六、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
把张学良杀了,东北军怎么办?将张学良软禁,可以逐步分化瓦解东北军,直接杀了张学良,西北局势就大乱,老蒋的国民党也不是铁板一块,其它地方势力也可能趁机发难,软禁是最好的选择。
另外张学良曾经两造共和,帮了老蒋大忙,把他送上全国领袖的地位,并且张学良还是海陆空副元帅,明面上的中华民国二把手。如果老蒋在南京把张杀了,他立马就是不仁不义的风评,正统道义碎一地。
因此不杀张,老蒋获益最大。
还有个原因,据说蒋夫人与张曾经有一段情,威胁蒋如果杀张,就离开他,也许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七、张学良、杨虎城如果不发动兵谏,下场如何?
张杨的下场笔者认为跟兵谏关系不大,纵观当时所有地方派系,无论是反蒋还是不反蒋的(不反蒋的很少,都反过蒋),有几个没有被老蒋最终整倒的。
桂系、阎锡山、冯玉祥这些就不说了,湖南唐生智、四川刘湘、云南龙云、贵州王家烈、广东陈济棠、山东韩复渠…… 哪怕新疆的盛世才,最终不都是死在老蒋手里(或软禁),这些人可没兵谏。
结语
笔者经常路过奉化溪口的“张学良第一幽禁地”,每每想起张学良的一生,都不禁唏嘘,活了101岁,人生只有36年,是否值得,是否后悔,恐怕只有少帅自己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