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经听一个人说过他在看守所跟监狱的故事,跟普通人印象中的监狱印象有很大不同,可以说大相径庭,其中还不乏很多特别有意思的故事,为了警示后人不要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笔者将他的故事写出来,已飨读者。为方便描述,下文以第一人称表述。
误入歧途
我是东北人,在广州上学,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公务员,工作期间觉得公务员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3年后就辞职了,开始专职搞音乐,后来认识了一些乱七八糟的朋友,犯了一些事,被捕后就进了广东的一个看守所。
看守所初印象
刚进看守所,感觉到很忐忑,看守所大门是两道铁闸门,到门口先让我出示证件,登记个人信息,登记后进第一道门,里面有一排类似东北小平房的建筑,进到屋里先是做了简单的体检,包括验血、验尿这些。
然后就进第二道门,门后面站了一个“红衣仔”,看守所里面管没几个月就释放,帮管教做一些跑腿等简单工作的犯人叫做“红衣仔”,他们一般穿着红马甲。进了第二道门我就被移交给这个红衣仔,里面地上有一个很大的白筒,里面全是塑料饭盒,他让我随便拿一个,跟我说:“你被分到50仓”。
我进去一看,四周全是仓室,1-50仓这样排过来,50仓门口是一个铁门,门上有一个小窗口,我敲门之后,里面把门打开了,里面站了一个长相特别凶狠的犯人,我当时特别害怕。
这个铁门白天可以打开,管教下班的时候,所有的门都会锁上。
我进去的时候差不多是上午十点。
刚进去时50仓有38个人,为什么记这么清楚呢?因为墙上写着呢,每天专门有一个人数人数,看守所里犯人的分工非常明确,一个人管一块儿,有的打扫卫生,有的洗衣服,有的拖地,有的负责时间牌,有的负责铺床叠被,还有人专门负责数人数,因为人数很重要,少一个人就麻烦大了。
进去了之后,马上有另外一个长得比较斯文的人,跟我说:“来,那边的新兵过来”,拿出一个大本子让我登记个人信息,犯什么事进来的之类。登记完就吃饭,所有人统一把饭盒交给另外一个人,他蹲在墙根底下,旁边有一个小窗口,能从外面打开。打饭的阿姨跟他说了一句不知什么话,他就把所有的饭盒一个一个推出去,然后又一个一个接进来,都是盛好的饭菜。
睡厕所
那次我没有吃,我吃不下去,心里非常忐忑,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如果判要判多久,心里没底,如果真的告诉你了,可能反而踏实。
就这样我开始了看守所的生活。第一天晚上睡厕所,这是规矩,所有新来的都睡最靠厕所的位置,从那个位置往外睡,如果再来一个人,可以往前移一个位置。
厕所其实不脏,严格来说比很多人家里都干净,因为每天有专人打扫,没人上厕所的时候,也没有味道。
我第一天晚上就没睡好,这个地方人来人往,上厕所的人太多了,稀里哗啦的。厕所就在这,我往这一躺,那边就开始尿了,苦不堪言。两三天就这么过去了,第三天半夜来了一个老哥,40多岁,常年偷电瓶车,这已经是第二次偷电瓶车进来了,他后来补到我旁边,我终于能远离厕所一个身位,但还是难逃每天晚上被各种路过动静吵醒的命运。
晚上轮流值班
看守所里,每天晚上必须有两个人轮流值班,两个人一班,一班两个小时。都关在看守所里头,为什么要值班呢?其实不是怕你跑,一是怕有人搞破坏;二是怕有人发生疾病之类的突发情况,不能及时通知。进了看守所,出任何事情都是大事,包括犯人打架,或者有人报复,甚至直接趁你睡着扎你一下,闹出人命。
看守所墙边有一个警报,每个看守所还有一个“老大”,有事的话先找“老大”,把他叫醒。从晚上10点开始睡觉,到第二天早上6点起床,每2个小时换一班,一个晚上的10个人左右值班。最要命的是值班时间不固定,大家都喜欢10点到12点,可以睡个好觉。但有时候轮到两点到四点这一班,就很痛苦。
看守所“老大”
“老大”是什么人呢?“老大”一般是本地人,有人说“老大”是重刑犯,地位是靠打出来的,这种想法太落伍了,现在随着司法改革的推进,监狱看守所早就没有所谓牢头狱霸了。
以前大家印象中的监狱、看守所根本不存在,没人上来咣咣揍你一顿,像《水浒传》中武松、林冲进了监狱先挨一顿“杀威棒”,那都是小说里的情节。
也没人抢东西,只要人家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甚至你往地上一窝,人家说话你假装听不见,只要不惹别人没有任何人动你。
上下铺
因为人数太多,看守所里睡的床相当于东北炕的加长版,上下两层大通铺。看守所里不叫犯人,叫兵,新来的叫新兵,早来的叫老兵,新兵必须睡下铺,瓷砖的地面,就跟家里铺的瓷砖一样。
老兵,跟老大关系好,或者老大任命的人,可以睡上铺。比如之前给我开门,长得比较凶悍的,他负责武力;还有负责脑力的,就搞一些文职工作,包括购物,统计,看病吃药上报这种。管武力跟管脑力的都是“老大”的贴身左右手,睡在他旁边,而且地方很大。
示意图
后续故事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