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巨兽的黄昏:从日德兰之鹰到斯卡帕湾的残骸,铁公爵号的传奇陨落

墨色染青天际 2025-03-15 15:07:59

说起战舰,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钢铁巨兽劈波斩浪的雄姿,是炮火轰鸣震慑敌胆的霸气。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些曾经代表着一个国家荣耀的钢铁巨物,最终的归宿却往往是寂寞的拆解场,或是沉寂于冰冷的海底?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铁公爵”号战舰的故事,一艘见证了帝国兴衰,最终却命运多舛的无畏舰。

“铁公爵”号,它可不是什么小角色,它是杰利科勋爵的旗舰,更是参加过那场惊天动地的日德兰海战的功勋战舰!这艘船,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它不仅仅是一艘军舰,更是大英帝国海军力量的象征。

故事得从它的设计之初说起。最初的设计方案,是在“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当年,海军部就批准了M1V方案,一口气就为四艘这样的战舰划拨了资金,应对那时候一触即发的战争局势。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可见当时英国海军对这批战舰的重视程度。而“铁公爵”级战舰,也的确没有辜负这份期望。

“铁公爵”级比之前的“乔治五世”级更大,更重要的是,它还是英国第一批装备6英寸副炮和防空炮的无畏舰!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不仅能对付水面舰艇,还能有效地防御来自空中的威胁。在那个航空技术突飞猛进的年代,这绝对是一项重要的进步。

当然,为了容纳这些新装备,“铁公爵”级也付出了“体重”增加的代价。排水量增加了不少,这主要是因为更重型的副炮、鱼雷,以及更多的燃油储备。毕竟,要打仗,就得有足够的弹药和燃料,才能保证持续作战的能力。

为了安置更多的副炮,工程师们巧妙地增加了舰体的长度,特别是在艏楼和艉楼甲板部分。不过,这样做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干舷相对较低。干舷,就是船舷到水面的距离,越低就越容易进水。这在风浪较大的海域,可不是什么好事。

说到这副炮,那可是大有来头。要知道,之前的6英寸火炮,主要还是用来辅助主炮的。但这一次,它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反潜!你没听错,就是反潜。在那个潜艇逐渐成为海上威胁的时代,这种转变显得尤为重要。

这其中,克尔海军上将可谓功不可没。正是他力主使用6英寸火炮执行反潜任务,才使得“铁公爵”级战舰在反潜能力上有了显著提升。不得不说,这位上将的眼光确实独到。

再说说它的桅杆。 “铁公爵”级采用了一种名为“全三脚前桅”的设计,将桅杆设置在前烟囱的前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观测和指挥作战。

在火控台的后方,还安装了一个高大的顶桅。这个顶桅,就像一个瞭望塔,可以为舰上的官兵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不过,也有一些细节上的差异。比如说,“印度皇帝”号战舰,就只配备了一个旗杆,没有安装短的上桅。

在星形结构处,还设置了粗壮的前支柱,以加强桅杆的稳定性。毕竟,在风浪中航行,桅杆必须足够坚固才行。

有点让人意外的是,在建成之初,“铁公爵”级战舰并没有后主桅。这在当时的战舰设计中,算是比较少见的。

无线通信天线,则一直延伸到船尾或者后上层建筑。在那个通信技术还不太发达的年代,无线电是战舰之间联系的重要手段。

在第二根烟囱的后方,安装了一个主吊杆,两侧还分别设置了短吊杆。这些吊杆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起吊和搬运物资。

后上层建筑的前角,则悬挂着长吊杆。这些细节,都体现了设计师们在实用性上的考虑。

总体来说,“铁公爵”级战舰的桅杆布局,与之前的“乔治五世”级战舰比较相似,都配备了全三脚前桅。

不过,也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有人觉得“铁公爵”级战舰不如“乔治五世”级好看,主要是因为它的圆形烟囱相对较小。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美观与否,本就难以评判。

那么,如何区分“铁公爵”级和“乔治五世”级战舰呢?其实也不难。主要看这么几个地方:艏楼炮台、6英寸火炮、小型烟囱,以及三脚桅支腿。掌握了这些特征,你就能轻松区分它们了。

具体到每艘战舰,也都有一些独特的细节。“铁公爵”号本身,在舰桥上方就有一个小型测距仪。

但是,“马尔伯勒”号战舰就有所不同,它的舰桥上方并没有安装测距仪(至少在1914年是这样)。

“本鲍”号战舰,则在吊杆柱上设置了浅三角形支柱。这些小小的差异,也体现了不同战舰的个性。

而“印度皇帝”号战舰,则没有艉楼走廊,而且主吊杆柱也没有支柱。这些细节,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时间来到《海军条约》签订之后,“铁公爵”号因为种种原因被保留了下来,而其他的同级舰则被拆解。此后,“铁公爵”号被用作训练舰,继续发挥余热。

为了适应新的角色,“铁公爵”号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装。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拆除了原有的13.5英寸主炮,转而安装了6英寸和4.7英寸口径的火炮。

不妨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铁公爵”级战舰在1919年的主要参数:排水量达到了25400吨,全长163.4米,舰宽27.1米,吃水深度9.1米。这些数据,都体现了它作为一艘主力战舰的实力。

在武器装备方面,“铁公爵”级配备了10门13.5英寸主炮,12门6英寸副炮,还有一些3磅炮、机枪、防空炮,以及水下鱼雷发射管。这样的火力配置,在当时绝对是首屈一指的。

装甲防护方面,“铁公爵”级也毫不含糊。主装甲带厚达305毫米,舱壁、炮塔、司令塔、甲板,甚至弹药库隔板,都得到了严密的保护。

为了在夜间作战中更好地搜索目标,“铁公爵”级战舰还配备了大量的探照灯,包括8个36英寸的大型探照灯,以及2个24英寸的辅助探照灯。

在那个航空技术开始崭露头角的年代,“铁公爵”级战舰也尝试搭载舰载机。它们在炮塔顶部设置了跑道,而“印度皇帝”号战舰,甚至还配备了风筝拖曳装置。

动力方面,“铁公爵”级战舰采用了帕森斯涡轮机,搭配亚罗锅炉,总轴马力达到了29000匹,最高航速可以达到21节。

在燃料储备方面,“铁公爵”级战舰通常携带900吨煤和1050吨燃油,最大可以携带3250吨煤。

再回到桅杆布局。“铁公爵”级战舰的特点是短顶桅,没有上桅。不过,“印度皇帝”号和“铁公爵”号本身,都拥有较长的支柱。

在经历了一战的洗礼之后,“铁公爵”级战舰的外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增加了探照灯塔、火控台,以及飞机平台,以适应新的作战需求。

“本鲍”号战舰,在火控塔上方增加了一个小罩,并且在吊杆柱上安装了浅三角形支柱。

“马尔伯勒”号战舰,则从1916年开始,拥有了较长的中部舰桥翼。

“印度皇帝”号战舰,在前烟囱上安装了炉渣护板,同时取消了艉楼走廊。

“铁公爵”号本身,则在下层舰桥上安装了6英寸火炮的火控塔。

时间来到1930年之后,“本鲍”号等战舰相继被处理,而“铁公爵”号则一直服役到1932年。

在此之后,“铁公爵”号被解除了武装,拆除了主炮炮塔和鱼雷发射管,转而改装了防空炮和锅炉。

在1933年到1935年间,“铁公爵”号还重新安装了4英寸口径的防空炮。

到了1939年,“铁公爵”号又安装了双联装的5.25英寸两用炮塔,进一步加强了防空能力。

从1939年到1945年,“铁公爵”号主要担任补给舰和防空舰的角色。期间,它拆除了原有的6英寸副炮,转而增加了更多的防空炮。

而其他的“铁公爵”级战舰,比如“印度皇帝”号等,则在《海军条约》签订后,被用于测试战舰的损伤承受能力,为后来的战舰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战结束后,“铁公爵”级战舰组成了英国皇家海军的第四战列分舰队。

1918年11月21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铁公爵”号作为英国舰队的一员,参加了德国公海舰队的投降仪式,见证了这场战争的结束。

1919年3月,“铁公爵”号成为了地中海舰队的旗舰,肩负起了维护地中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任。

从1919年4月到6月,“铁公爵”号还在黑海地区参与了对布尔什维克的作战行动。

1920年6月到7月,“铁公爵”号又转战马尔马拉海和君士坦丁堡,继续执行任务。

1920年7月,“铁公爵”号奉命炮击了贝科斯的土耳其民族主义者部队。

1921年3月9日,“铁公爵”号在朴茨茅斯港重新服役,再次担任地中海舰队的旗舰。

1922年4月,“铁公爵”号还访问了博斯普鲁斯海峡,向世人展示着英国海军的力量。

在1922年4月,“铁公爵”号还访问了多个港口,进一步扩大了英国的影响力。

1922年5月,“铁公爵”号抵达法国的马赛港,并在那里更换了指挥官。

在1922年5月,“铁公爵”号还访问了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和塞得港。

然而,在1922年5月,“铁公爵”号在抵达雅法港时,发生了一起不幸的事故,一名信号兵不慎溺水身亡。

1922年7月,“铁公爵”号再次访问了多个港口,继续执行着它的使命。

1922年7月,“铁公爵”号抵达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见证了那里的风云变幻。

1922年7月,“铁公爵”号匆匆离开了君士坦丁堡,因为当时希腊对土耳其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1922年8月,“铁公爵”号访问了图兹拉湾和基利亚利曼,然后返回君士坦丁堡。

1922年8月,“铁公爵”号又前往亚得里亚海进行访问,进一步加强了与该地区各国的联系。

1922年9月,“铁公爵”号前往士麦那(即现在的伊兹密尔),目的是保护英国在该地区的利益。

1922年9月,在士麦那大屠杀期间,“铁公爵”号积极维持秩序,并救助了大量的难民。

1922年10月,“铁公爵”号还搭载了盟军代表,参加了在穆达尼亚举行的重要会议。

1922年11月,“铁公爵”号奉命护送被废黜的苏丹流亡海外,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落幕。

1922年12月,“铁公爵”号抵达地中海岛国马耳他。

1924年9月,“铁公爵”号被“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取代,不再担任地中海舰队的旗舰。

1926年3月,“铁公爵”号被调往大西洋舰队,成为了训练舰队的旗舰,继续为英国海军培养人才。

1928年5月,“本鲍”号战列舰接替“铁公爵”号,成为了训练舰队的旗舰。

1928年5月,“铁公爵”号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并被改装为射击训练舰。

然而,在1931年6月的一次射击测试中,“铁公爵”号不慎损坏了“印度皇帝”号战列舰。

1931年7月,“铁公爵”号开始准备解除武装。

1932年9月,“铁公爵”号作为海上枪炮训练舰重新服役。

1935年7月,“铁公爵”号还参加了一次盛大的海军阅舰式,向世人展示着英国海军的实力。

1939年8月,“铁公爵”号参加了预备舰队阅舰式。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1939年10月,“铁公爵”号在斯卡帕湾遭到了德国空军的轰炸,身受重伤。

“铁公爵”号受损后向左舷倾斜,最终搁浅在了斯卡帕湾的海底。

此后,“铁公爵”号一直搁浅在那里,直到战争结束。

1946年2月,“铁公爵”号被卖给了金属工业公司,等待着被拆解的命运。

1946年4月,“铁公爵”号在斯卡帕湾被重新浮起。

1946年8月,“铁公爵”号最终抵达苏格兰的法斯兰,在那里被拆解,结束了它传奇的一生。

从日德兰海战的英雄,到斯卡帕湾的残骸,“铁公爵”号战舰的命运,让人唏嘘不已。它见证了大英帝国的辉煌,也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它的故事,不仅仅是一艘战舰的故事,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每一艘战舰,都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希望,也铭刻着历史的痕迹。

各位看官,听完“铁公爵”号的故事,你是否也被它所震撼?你认为战舰的价值是什么?是钢铁的坚硬,还是历史的沉淀?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些深海巨兽背后的故事。

0 阅读:351
墨色染青天际

墨色染青天际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