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7日下午,上海这家平日里人来人往的甜品店,此刻却成了恐怖剧场。
店内,63岁的董先生坐在角落,正美滋滋地品尝一块精致蛋糕。突然,他的动作僵住,身体不受控制地剧烈抽搐,整个人直接从椅子上摔倒在地,口中白沫不断涌出。
同桌的龙女士被这一幕吓得脸色煞白,还没等她反应过来,一股剧痛从腹部袭来。她双手紧紧捂住肚子,身体蜷缩成虾米状,冷汗不停地从额头冒出。
周围的顾客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呆若木鸡,短暂的寂静后,店内瞬间炸开了锅,店员手忙脚乱地拨打急救电话。
急救车呼啸而至,将董先生和龙女士紧急送往医院。
但遗憾的是,董先生还是没能挺过来,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刻,龙女士则被推进急救室,生死未卜。
这一死一伤的惨案,让甜品店被恐惧笼罩。大家看着剩下的蛋糕,满心疑惑:这小小的蛋糕,怎么就成了夺命凶器?背后又是谁在操控这一切?
警方调查警方接到报案后,迅速抵达甜品店展开调查。
医生和疾控中心的专业人员也第一时间对现场的餐具、食品进行全面检测,他们仔细分析每一个样本,可检测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常见的细菌性或化学性中毒物质均未被发现。
与此同时,法医对董先生的尸体进行了详细解剖分析。解剖过程中,法医发现董先生出现肺出血、水肿等异常症状,结合他的死亡状态,种种迹象都强烈指向毒物中毒。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与董先生、龙女士一同食用相同蛋糕和饮品的陈先生,却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症状,身体安然无恙。
这一情况让警方的调查方向陷入迷茫,为什么同样的食物,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难道毒物只针对董先生和龙女士?
警方开始对店内人员进行询问,重点关注当天的情况。
服务员回忆,龙女士早早就来到店里,点了三份蛋糕和饮品,之后便一直坐在座位上,期间并没有其他人靠近他们的桌子。从时间和作案机会来看,龙女士的嫌疑最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为了找到关键证据,警方在甜品店内展开了地毯式搜查。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在桌子上发现了疑似毒物的粉末。警方如获至宝,立即将粉末送去检测。
经过大量艰苦的排查工作,最终确定致董先生死亡和龙女士受伤的毒物是乌头碱。
乌头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成分,在一些中药中用于镇痛,但过量摄入会导致致命的心脏问题。
原以为确定了毒物,案件就能迎刃而解,可现实却并非如此。
警方对龙女士和陈先生进行调查询问时,龙女士情绪激动,拒不配合调查,对警方的问题要么闭口不答,要么含糊其辞。
而陈先生则坚称自己对此事毫不知情。
两人的态度和说辞让警方难以判断,案件陷入了僵局。
关键线索浮现警方深知,想要突破当前的僵局,就必须找到新的关键线索。于是,他们对龙女士和陈先生的调查更加深入细致,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细节。
在对龙女士随身物品的再次搜查中,警方发现了一个看似普通却暗藏玄机的物品——她包里的一瓶药酒。
这瓶药酒散发着浓郁的中药味,引起了警方的高度警觉。联想到之前检测出的毒物乌头碱,警方怀疑这瓶药酒或许与案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警方迅速将药酒送去检测,检测结果很快出来了,药酒中确实含有生物碱成分,但却不是甜品店食物样本中的乌头碱,而是次乌头碱。
虽然次乌头碱与乌头碱仅有一字之差,可两者的毒性却大不相同,而且这瓶药酒的毒性浓度较低,不足以致命。
当警方进一步调查这瓶药酒的来源时,发现它竟然是陈先生送给龙女士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陈先生解释说,这瓶药酒是他自家泡制的,主要用于日常保健。每到冬天,他自己也会饮用,龙女士曾表示身体不适,他便好心送了一瓶给她。
陈先生再三强调,自己绝对没有在药酒里做手脚,更与甜品店的投毒案毫无关系。
这一发现让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这瓶药酒究竟是巧合,还是背后隐藏着更深的阴谋?
如果陈先生与案件无关,为什么他送的药酒会含有与案件毒物相似的成分?
而龙女士拒不配合调查的态度,也让人不禁怀疑她在隐瞒着什么。
就在警方对药酒线索感到困惑时,另一条关键线索浮出水面。
警方在调查龙女士的网购记录时,发现她曾在案发前购买了一种不明粉剂。更奇怪的是,她填写的收货地址是虚假的,并且要求快递员将包裹放在快递站,由她亲自去取。
这种反常的行为引起了警方的高度怀疑,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包裹里的不明粉剂很可能就是案件的关键所在。
警方立即顺着这条线索展开追踪,他们联系快递员,调取相关监控录像,试图查明包裹的来源和去向。
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
快递员只记得包裹的收件人是龙女士,但对包裹内的物品并不清楚。而监控录像也只能显示龙女士取走了包裹,却无法得知包裹里究竟装着什么。
真相渐明,凶手现形警方紧紧抓住龙女士购买不明粉剂这条关键线索,全力深挖。他们顺着快递信息,联系到了远在广州的卖家。
卖家起初还有些犹豫,但在警方的威严和证据面前,最终承认,卖给龙女士的包裹里,装的正是高浓度的乌头碱粉剂。
这一消息让警方兴奋不已,他们距离真相似乎又近了一步。
可仅有卖家的证词还不够,想要给龙女士定罪,必须找到确凿证据,证明食物中的乌头碱和她购买的粉剂是同一种。
然而此时,卖家手中已经没有了与卖给龙女士同一批的粉剂,这让案件再次陷入僵局。
但警方并没有放弃,他们经过紧急商讨,决定另辟蹊径。警方仔细研究卖家的发货记录,终于发现了一位四川买家,他购买了和龙女士同批次的粉剂。
警方迅速行动,奔赴四川。找到买家时,那批粉剂已经被稀释得只剩下一点。
警方小心翼翼地将这仅剩的粉剂带回,交给毒化室进行检测。经过多次反复检测和比对,终于确定粉剂中含有高浓度的乌头碱,并且各项数据与甜品店食物样品检测出的乌头碱完全吻合。
这一结果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让案件有了重大突破。
警方带着铁证来到医院,此时龙女士已经脱离生命危险,转入普通病房。
面对警方出示的证据,龙女士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她试图狡辩,但在铁证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无力。最终,龙女士瘫坐在病床上,承认了自己投毒的罪行。
案件落幕在铁证面前,龙女士彻底崩溃,开始交代自己的作案动机。
原来,她曾经也怀揣着梦想,大学毕业后出国打拼,辛苦积攒了一笔钱后回国创业,开了一家公司。
起初,公司运营还算顺利,她也享受着成功带来的喜悦。
但好景不长,一次激进的投资决策让她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投资失败后,公司资金链断裂,她不仅赔光了自己的积蓄,还欠下了高达300多万元的巨额债务。
为了偿还债务,她想尽了各种办法,最后进入了一家金融公司,试图通过理财投资翻身。
在工作中,她结识了陈先生。陈先生被她的巧言善辩所打动,拿出40万元购买她推荐的理财产品。
尝到甜头的龙女士并未就此满足,而是继续劝说陈先生加大投资,还通过陈先生结识了董先生。董先生也先后投入了20万和15万。
然而,龙女士并没有将这些钱用于正规的理财项目,而是私下自己投资和赌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她沉迷于赌博,幻想能一夜暴富,还清所有债务。但现实却很残酷,她把客户的钱输得一干二净。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先生察觉到投资收益不对劲,开始对龙女士产生怀疑,想要拿回自己的投资款。董先生得知后,也决定跟着撤资。
龙女士慌了神,她深知一旦客户把钱取走,自己将彻底破产,还可能面临法律的制裁。
在极度的恐惧和绝望中,她产生了一个可怕的念头——杀掉陈先生和董先生,这样就没人会来追讨债务了。
于是,她精心策划了这场投毒案。
案发当天,她早早来到甜品店,将事先购买的高浓度乌头碱粉剂撒在蛋糕上,然后切成小块。
为了不引起怀疑,她自己吃了含毒较少的部分,而董先生则不幸吃下了大部分有毒蛋糕,最终毒发身亡,陈先生因为不爱吃甜品,只吃了一点点,所以中毒较轻。
龙女士以为自己的计划天衣无缝,却没想到警方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不懈的努力,一步步揭开了真相。
最终,法院审理了这起案件,认为龙女士故意投毒杀人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法判处她死刑。
龙女士听到判决后,瘫倒在地,放声大哭,但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
这起震惊一时的案件终于落下帷幕,它给董先生的家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让龙女士为自己的贪婪和罪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生活就像一片充满诱惑的森林,有人能坚守本心,稳步前行,而有人却在贪婪的驱使下,迷失方向,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龙女士便是后者,投资失败让她身负巨债,这本是人生的一道坎,却也成了她走向堕落的开端。
当陷入债务困境时,龙女士没有选择踏实努力去偿还,而是一头扎进赌博的泥沼,妄图借此一夜暴富。
赌博,那是欲望的陷阱,一旦深陷其中,理智便被抛诸脑后。在赌局中,她的贪婪如野草般疯狂生长,将客户的资金一次次送上赌桌,直至输得精光。
可即便到了这步田地,她仍未醒悟,反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当客户察觉异样要求拿回投资款时,被贪婪和恐惧冲昏头脑的她,竟想出投毒这种令人发指的办法。
她以为自己能瞒天过海,逃脱法律的制裁,却不知,赌徒的贪婪没有底线,而法律的红线永远存在。
最终,法律的严惩如期而至,她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了惨痛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