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一声惨叫划破了宁静村庄的上空,鲜血染红了土地,一个家庭的命运从此改变。
这起看似普通的邻里纠纷,却在13岁少年张扣扣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22年后,在2018年2月15日这个本应阖家团圆的除夕,一场惊心动魄的复仇大戏拉开帷幕。
清晨,张扣扣站在自家窗前,目光紧紧锁住隔壁王家的一举一动。
今天,王家两兄弟王校军和王正军要去村西头上坟,这可是他等待已久的机会。
张扣扣迅速行动起来,将粉色T恤缠在脖子上,打开角落里的背包,拿出精心准备的物品:黑色长檐帽子、自制汽油瓶、一把寒光闪闪的尖刀,还有一把足以以假乱真的黑色玩具手枪。
他深吸一口气,推开门,悄悄跟在王家兄弟身后。
走在后面的王正军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刚一转头,一道寒光闪过,张扣扣手中的利刃已割破他的喉咙。王正军瞪大了眼睛,想要呼喊,却只能发出微弱的声音,随后便直直地倒在地上。
王校军听到动静,惊恐地回头,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张扣扣的尖刀已经狠狠刺进他的胸腹。
“张扣扣!”王校军惊呼出声,但张扣扣此刻眼神凶狠,没有丝毫犹豫,一刀又一刀地刺向他。八九刀下去,王校军瘫倒在地,当场没了气息。
张扣扣却并未就此停手,他转身跑回村中,直奔王家。
此时,王自新老两口正在屋里收拾过年的酱肉,对外面发生的事情浑然不知。
张扣扣冲进屋子,对着七十多岁的王自新就是一阵猛刺。王自新躲闪不及,身中数刀,倒在血泊之中。张扣扣怀疑他装死,竟撕开他的衣领,在脖子上又狠狠地补了一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王家院子里很快挤满了村民,有人想要上前阻拦张扣扣。张扣扣见状,迅速拿出仿真手枪,对着众人挥舞,大声吼道:“都别过来!”
众人被他的疯狂模样吓住,不敢再上前。
张扣扣瞥见院子里停放的小轿车,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他拿出汽油瓶子,用力砸了过去。
伴随着一声巨响,火光冲天而起,小轿车瞬间被大火吞噬。
张扣扣的四叔张宏儒冲过来,想要拉住他,喊道:“扣扣,你咋弄出这么大事!”
张扣扣用力甩开四叔,大声喊道:“我终于把二十二年的仇报了!”说完,他趁着混乱逃离了村子。
这血腥的一幕让整个村子陷入了恐慌,村民们怎么也想不到,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会发生如此可怕的事情。
张扣扣为何对王家如此仇恨?这二十二年的仇,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又将何去何从?这一个个疑问,如同重重迷雾,笼罩在人们心头。
回溯矛盾起源时光倒回1996年,那时的张王两家,本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里,平日里也算和睦,可谁能料到,一场关于稻谷加工厂承包权的纷争,竟会彻底改变两家人的命运,酿出无法挽回的悲剧。
村里的稻谷加工厂,在当时可是个“香饽饽”,能带来不少收益。
经过协商,张扣扣的父亲张福如秉持着邻里和气的想法,决定先退一步,让王家先承包两年。两家人约定好,两年期满后,就轮到张家承包,此后交替经营。
日子过得很快,两年的承包期转瞬即逝。当张家准备去缴纳承包费用时,却发现王家早已偷偷续约。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张家人气愤不已。
张福如虽满心怒火,但考虑到邻里关系,只能默默咽下这口恶气。可张扣扣的母亲汪秀萍,性格直爽火爆,她实在咽不下这口气,逢人便数落王家的不是,责怪丈夫太过软弱。
1996年8月27日晚上7点,天色渐暗,汪秀萍带着两个孩子从外面回来,路过王家门口时,恰好碰到王家老二王富军。
新仇旧恨涌上心头,汪秀萍的怒意瞬间爆发,她朝着王富军狠狠吐了一口唾沫。王富军哪能受这气,顿时火冒三丈,张口就骂,两人你来我往,争吵越来越激烈,很快便扭打在一起。
听到动静,王家老三王正军从家里冲了出来,要帮二哥的忙。汪秀萍的女儿张丽波见状,也不甘示弱,急忙从旁边捡起一节扁铁,递给母亲。
混乱中,汪秀萍拿着扁铁打伤了王正军的头。王正军吃痛,额头渗出鲜血,他恼羞成怒,随手抄起一根木棒,不顾一切地朝着汪秀萍的太阳穴狠狠挥去。
汪秀萍被这一棒打得头晕目眩,直接晕倒在地,痛苦地嗷嗷直叫。
这时,一辆过路车的车灯晃了过来,刺眼的灯光让汪秀萍恢复了些许意识,她艰难地想要起身回家,可刚一动弹,便又无力地瘫倒在地,不停地干呕。
张福如听到消息赶来,看到妻子受伤,心急如焚。他赶紧把汪秀萍拽起来,放到王家门口,要求王家给妻子看伤。
然而,王家却在此时推诿责任,双方僵持不下。尽管后来在村干部的协调下,汪秀萍被送往乡医院抢救,但最终还是因伤势过重,当晚就离开了人世。
这起突如其来的命案,让两个家庭从此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年幼的张扣扣目睹了母亲的悲惨遭遇,那血腥的场景、母亲的痛苦呻吟,都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中,成为他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也为日后的复仇埋下了祸根。
而这一切的起因,仅仅是那小小的加工厂承包权,谁又能想到,看似不起眼的矛盾,竟会引发如此惨烈的后果呢?
成长与复仇动机母亲的惨死,成了张扣扣心中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也彻底改变了他此后的人生轨迹。
1996年那场悲剧发生后,年仅13岁的他,亲眼看着法医解剖母亲的尸体,那冰冷的手术刀仿佛也割在了他的心上,仇恨的种子就此在他心底深深埋下。
法院的判决,让张家人难以接受。
王家老三王正军因未成年,且法院认定汪秀萍辱骂和持械伤人在先,最终只被判处七年有期徒刑,赔偿的八千元丧葬费,王家实际也只送来了1500元。
张扣扣的父亲张福如,考虑到王家老大王校军在乡里面做官,无奈选择默默接受这个结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但年少的张扣扣却无法释怀,心中的仇恨如野草般疯狂生长。
初中毕业后,张扣扣便放弃了学业,跟随亲戚前往新疆打工。在新疆的日子里,他干着最辛苦的体力活,微薄的薪水不仅要维持自己的生活,还要时不时寄些钱回家补贴家用。
2001年,张扣扣选择应征入伍,成为一名迫击炮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在军队新兵大会上,当其他新兵满怀激情地表示要报效祖国时,张扣扣却直言不讳:“我来当兵,就是为了锻炼身体,为母报仇!”
他的这番言论,引起了部队领导的重视,多次找他谈心,耐心劝解他放下仇恨,可张扣扣心中的执念太深,复仇的念头从未动摇。
退伍后,张扣扣辗转各地打工,尝试过各种工作。他卖过家乡的面皮,每天起早贪黑,却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做过公司的保安,虽工作稳定,但微薄的收入根本无法改变他的生活现状。
后来,他听闻出国打工能赚大钱,便怀揣着希望远赴阿根廷做劳工。
在异国他乡,他看到了社会的种种黑暗面,有个越南工友常被其他工友欺负,最终在夜晚举起屠刀,将睡梦中的工友一一杀害。这件事给张扣扣带来了极大的触动,也让他心中复仇的火焰烧得更旺。
在感情上,张扣扣同样遭受挫折。他曾与一个江西女孩相恋,两人感情深厚,甚至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然而,女孩的家人嫌弃张扣扣家境贫寒,坚决反对他们在一起。这段感情的破裂,让张扣扣深受打击,他觉得生活对自己太过残酷,心中的仇恨与不甘愈发强烈。
回到家乡后,张扣扣依然被生活的困境所困扰。没有稳定的工作,没有足够的收入,连成家的希望都变得渺茫。
每当他看到王家的人,母亲惨死的画面就会在脑海中浮现,仇恨的怒火便在心中燃烧。
201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扣扣看到王正军回家过年,他意识到,等待多年的复仇机会终于来了。
压抑了二十二年的仇恨,在这一刻彻底爆发,他开始精心策划复仇行动,准备用自己的方式,为母亲讨回一个公道,哪怕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复仇行动后续2018年2月15日除夕,那场惊心动魄的复仇行动结束后,张扣扣从村庄中匆匆逃离,迅速消失在村头的小路。
他躲在村外一处废弃的仓库里,此时,外面的世界正沉浸在新年的欢乐氛围中,五彩斑斓的烟花不断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整个村庄。
而张扣扣却独自蜷缩在黑暗的角落,周围弥漫着刺鼻的血腥味,那是他复仇的“痕迹”。他的眼神空洞,望着夜空中的烟花,思绪万千。
复仇的快感在这一刻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有解脱,也有迷茫。他知道,自己的人生从此彻底改变,接下来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仓库的缝隙洒在张扣扣身上。他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仓库,来到了镇上的一家小吃摊。
在这里,他点了一份从小吃到大的汉中面皮。摊主热情地和他打招呼,却丝毫没有察觉到眼前这个男人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事。
张扣扣机械地吃着面皮,往日熟悉的味道此刻却如同嚼蜡。他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街边的墙壁,一张协查通报映入眼帘,上面正是他的照片。
他的心跳陡然加快,但脸上却没有过多的惊慌,只是默默地吃完面皮,然后转身离开。
随着时间的推移,警方的搜捕行动越来越严密,张扣扣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2月17日,经过一番内心的挣扎,张扣扣最终决定投案自首。
他拖着沉重的步伐,走进了当地的警察局。当他踏入警局的那一刻,心中的一块石头仿佛落了地。
面对警方的询问,他的眼神平静而坚定,直言不讳地表示:“我做这一切,只是为了给我妈报仇,不是报复社会。”
他详细地讲述了复仇的经过,每一个细节都清晰无比,仿佛在诉说着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
张扣扣的自首,让整个案件进入了新的阶段。
人们对张扣扣的行为议论纷纷,有人为他的孝心感到惋惜,有人则对他的暴力行为表示谴责。
而张扣扣,此刻正静静地等待着法律的裁决,他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必将付出代价,但他并不后悔,因为在他心中,已经为母亲报了仇……
审判与社会争议时间来到2019年,张扣扣案在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下,进入了法律审判的关键阶段。
1月8日,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庭内气氛凝重,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被告人张扣扣身上。他身着囚服,眼神却依旧透着一股倔强。
法庭上,证据确凿,检方指出张扣扣故意杀人、故意毁坏财物的犯罪事实清晰。
他在除夕当日,有预谋、有准备地对王家三人实施暴力袭击,手段极其残忍,造成三人死亡,还烧毁王家车辆,犯罪性质恶劣。
面对指控,张扣扣没有丝毫退缩,他大声辩称自己只是为母报仇,那些积压在心中二十多年的痛苦与仇恨,是他犯罪的根源。
最终,法院审理后认为,张扣扣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
他不能理智对待内心的仇恨,在长期生活不如意的压力下,心理失衡,蓄意报复杀人,犯罪动机卑劣、手段残忍,后果极其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
虽然他有自首情节,但这并不足以从轻处罚,法庭一审判决张扣扣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这一判决结果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社会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有人为张扣扣鸣不平,他们从人情的角度出发,认为张扣扣母亲当年死得凄惨,凶手没有得到足够严厉的惩罚,张扣扣是在法律无法给予公正时,选择用自己的方式为母亲讨回公道,是个“孝子”。
他们提及古代为血亲复仇的事例,甚至说要是在汉代,张扣扣或许能被举孝廉。
张扣扣的父亲和姐姐也对外发声,坚称22年前杀人的并非王家老三王正军,而是老二王富军,王正军是被推出来顶罪的。
一些媒体抓住这一说法,大肆渲染,将王家描绘成村中一霸,把张扣扣的复仇行为渲染成古代义举,使得网络上的争论愈发激烈。
许多在现实生活中遭遇过不公的人,感同身受,认为张扣扣是在无奈之下才走上这条极端道路,是对社会不公的反抗。
然而,也有许多人保持理性,他们站在法律的立场上,强调法律的权威性。
他们认为,即便张扣扣有令人同情的遭遇,但个人恩仇绝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法律已经对当年的案件做出了判决,张扣扣家当时并未提出异议,如今他蓄意谋杀,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王家老大王校军根本没有牵涉到1996年的纠纷,却惨遭杀害,他同样是无辜的受害者。
4月11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裁定驳回张扣扣的上诉,维持一审死刑判决,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7月17日,张扣扣被执行死刑。
至此,这起备受瞩目的案件在法律层面画上了句号。
在张扣扣的人生悲剧里,童年创伤是贯穿始终、无法挣脱的沉重枷锁,是导致这场惨案发生的关键因素。
13岁,本应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张扣扣却目睹了母亲在眼前被残忍杀害。那血腥的场景,母亲受伤后的痛苦挣扎,法医解剖时的冰冷画面,都像噩梦一样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中。
这种创伤对于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它扭曲了张扣扣的心理,让仇恨在他心中疯狂生长,成为他此后人生的主导情绪。
从心理学角度看,童年的创伤使得张扣扣在成长过程中,难以建立起正常的心理防御机制。
他初中辍学,四处打工却屡屡受挫,感情也接连失败。这些生活上的不如意,进一步加深了他内心的痛苦和对世界的不满。
在他的认知里,母亲的死是不公正的,凶手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整个世界都对他不公。这种被创伤塑造的认知,让他最终走上了复仇的道路。
张扣扣的行为虽然触犯了法律,不可原谅,但他也是童年创伤的受害者。
这起案件警示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遭受童年创伤人群的心理干预和帮助,及时给予他们关怀和引导,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悬案图解师
[跪了][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