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据环球网消息显示,韩国企业涉嫌违规将含中国稀土产品转售美国。这一事件背后,暗藏着复杂的国际资源博弈。
稀土(资料图)
稀土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及钪、钇共17种金属化学元素,在现代工业体系里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从智能手机芯片制造到尖端军事装备的核心部件,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到风力发电机的永磁材料,稀土以“工业维生素”之名,成为支撑全球高端制造业运转的关键要素。全球90%以上的稀土深加工产品,都由中国企业生产供应,这一庞大的产能优势,构建起中国在稀土领域的绝对话语权。
此次涉事韩国企业,其铤而走险的行为有着深层动因。一方面,全球稀土需求激增与价格攀升形成的暴利诱惑,令部分企业无视商业契约;另一方面,在美国主导的“芯片联盟”与供应链重构战略下,韩企试图通过此类交易向美方表忠心。但这种短视行为,实则是在破坏来之不易的国际经贸秩序。
贸易(资料图)
中国对稀土资源的管控体系,始终遵循国际规则与市场规律。自2023年实施出口管制新规后,海关数据显示稀土出口审批通过率较以往下降37%。这种精细化管理并非限制贸易,而是通过规范流程,确保资源流向符合全球产业链健康发展需求。对于违规转售行为,中国商务部已启动专项调查,对涉事企业采取暂停出口资质、追缴税款等措施。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消费国之一,本土仅有芒廷帕斯矿具备开采能力,且其年产量不足全球需求的10%。近年来,美国试图通过深海采矿、投资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等方式突破资源困局,但深海开采面临技术瓶颈与生态争议,而海外合作项目的产能释放周期至少需要3-5年。这种供需矛盾,使其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贸易(资料图)
韩国企业的违规转售,搅动的不仅是单一商品的贸易链条。欧盟委员会发布的《关键原材料法案》已将稀土纳入战略物资清单,日本也加速推进稀土储备计划。当中国稀土管控措施与个别企业的违规行为产生碰撞,全球电子、新能源等产业的成本结构与供应稳定性都将面临新变数。
站在技术创新前沿,中国稀土产业正持续发力。北方稀土集团建成全球首条智能化稀土冶炼分离生产线,将杂质含量控制在百万分之五以下;中科院研发的新型萃取剂,使稀土回收率提升至99.8%。这些技术突破,不仅巩固了中国在产业链上游的主导权,更为全球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了中国方案。未来,中国将继续以负责任大国姿态,在维护自身资源安全与保障全球供应之间寻求平衡。
用户10xxx36
彻查严惩韩哈巴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