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文官,粗略说代表封建地主和官僚阶级的利益,所以那些想拥有实权,想要反腐和改革动他们利益的皇帝、宦官和文官里的改革派都是站在文官集团对立面的。他们被称为集团的原因就是把持朝政压制武官以及土地兼并疯狂敛财,企图阻止这种操作的人都会成为他们的敌人,被群起而攻之。
所谓文官集团,不是说一个人为产生的集团。而是一种有相同理念的人做了官吏,不自觉地为一个政策所同一战线或者是官官相互的利益链集团。它是一个朝代发展久了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必然产物,没有所谓好坏,好坏在于人。这种东西往往是上行下效,看前面的人起到什么表率形成这一集团的主要核心。比如正德朝的杨廷和为首的集团争的是文官整体权力,而嘉靖朝开始分流,分为清流和夺权派。
清流要的是他们理念的政治清明,所以必须消除夺权派。夺权派,也就是要上位的一群人,不择手段相互抱团,以夺取首辅为目的,以利益为团结手段,干倒不符合集团利益的上位者,打压要素清自己的清流派。以严阁老为代表开始的目标是干掉夏言,中期目标是维稳利益,后期则是打压新的夺权派与要自己命的清流派。
到张居正的时候他以个人上位,但是他是特殊性的,因为他是摄政。他不光是清流派,夺权派的代表还是皇权的代表。所以除非他死新的夺权派产生不了,没有用利益维持,而是更多的用政治理念以及权柄维持,清流派想要的局面相对的也比较符合。所以他是整合了整个国家机器于一人才有了万历中兴的十多年。所以文官集团,这一属性是多变的,以为什么为目的而形成的文官集团很重要,也决定了其性质。
正德时期,是皇权与文官集团最后一次正面硬刚的机会,可惜他失败了,不要以为文官集团是啥好人,虽然也有千古名臣,但是绝大多数的他们,专心拉帮结派,维护自己家族和派系的利益。只有别人触碰到自己利益时,文官才会凝聚力更强。官员和皇帝虽然都是地主阶级,但利益仍有不同,一个官员相对来讲不怕亡国,新老板手底下照样干,但是皇帝不行是没有退路的。
历史上那些文官勋贵集团和大家族对王朝的统治影响太大了,如果权利都到世家大族,乃至文官集团的话,王朝也就基本玩完了,相比下武将和宦官就还好,宦官本质上还是皇帝控制的,可以用来和文官集团制衡一下,士族集团实力越强,对利益就要求越多,排挤其他的派系,控制军政权利,历史上有很多权臣,但感觉士族文官集团也算权臣了 ,还是屡压不下的那种。毕竟有句话叫流水的皇帝,铁打的县长,文官集团作为大地主的代表,难免和同为地主的皇帝起冲突,就看谁能压倒谁了。所以对于文官集团来说,皇帝是一个符号,庶民不过是鱼肉刍狗,指着他们为了符号和鱼肉损害自己的核心利益,基本上和做梦差不多,个别有良心的文人对抗地主阶级下场不好是板上钉钉了。
大明朝中后期就是大号的“宋”,文官集团控制皇帝,正德皇帝要夺权与文官集团对着干,文官集团当然必须要黑他。以至于到后面万历对付文官索性摆烂不上朝,再后面朱由校利用魏忠贤制衡文官,结果就是文官直接换皇帝,天启死,崇祯上来,魏忠贤倒台,刚愎自用崇祯面对明末死局各种骚操作,最后国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