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中有几位知名作家,石悦是最年轻的一个,最初供职于海关,写作3年赚了4000万!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在被媒体公开报道之前,同事、朋友甚至他的妻子都不知道,身边这个其貌不扬的年轻人,竟然在网络上鼎鼎有名。
石悦,网名“当年明月”,湖北人,1979年出生于一个公务员家庭,2001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专业。大四上半年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公务员考试,毕业后进入顺德海关,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任职基层科员。
石悦各方面都显得很普通,扔在人堆里找不到的那种。工作兢兢业业,但是性格偏内向沉默寡言,不爱社交应酬,领导曾有过“很一般”的评价。
石悦唯一的爱好就是就是文学和历史,受父母影响,从小熟读历史,中学已经通读了二十四史,大学专攻明史,在历史领域,他比很多科班学生和教师积累都要深厚。
公务员的生活很安稳规律,石悦在工作之余有很多的空余时间,大部分用来研究明史和上网浏览信息了。可惜研究这个爱好在熟人之中实在是太另类了。当时网络刚刚在国内兴起,时髦的年轻人以上网冲浪、发帖为荣。
芙蓉姐姐、天仙妹妹等初代网红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兴起,芙蓉姐姐在清华、北大的校内论坛发帖就能成为闻名全国的红人,当时的天涯论坛更是炙手可热,造就了很多的网络大神。
石悦在浏览天涯的帖子的时候,看到很多历史帖子写的不怎么样浏览量奇高,簇拥者众。突发奇想:写成这样都能有很多的读者,那为什么我不来写写呢,写的肯定比他们好。
而且,石悦这个爱好在领导同事面前很另类,找不到一块交流的人,但是在网上应该有不少同好,大家可以一起交流,寻找“知音”。
说干就干,2006年3月的一天,他在网上以“当年明月”的笔名发出了一篇文章,讲述了明朝276年历史的第一个人物:朱元璋。这篇精心准备的文章事实精准、信息量大、文风诙谐幽默,很快就得到了网友的热烈关注,被推到热帖的位置。
石悦倍受鼓励,开始了每天晚上写作、更新2000字的生活,一开始是激情、享受,到后来就是太多的网友催更,凭借毅力和热爱坚持下来的了,毕竟每天写2000字的文章,坚持3年,不是常人所能完成的事。
石悦赚了一个便宜,就是自己从小读历史,研究了多年明史,各种历史掌故烂熟于心,写起来不费劲。
一开始发帖纯粹是出于爱好和交流的欲望,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在发帖三个月后就长期占据网站最热帖子的位置,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他的读者和粉丝,三年连载下来,粉丝达到了几百万人。即便后来他有事想停更一段时间,等待着更新的读者也不答应,他也没法辜负这份期待和信任。
一家知名出版社联系他想把他的文章结集出版,等到连载完结的时候,这套名为《明朝那些事儿》的书出到了7本,过后几年又增补修订到9本。这套书上市已经15年了,但是一直长盛不衰,累计卖出超过千万册,石悦获得的版税也超过了4000万。
如此受欢迎,确实超过了石悦的预期。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我作为一个大学时代就追更到现在追书的资深读者,觉得《明朝那些事儿》长盛不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造就的:
1.无利益驱动,比较纯粹
石悦最初写作,没有什么利益的驱使。历史终究是个很小众的领域,人群中喜爱研究历史的人不多。石悦最初写这个,就是个多年爱好的驱使,或许还有一点在网上发帖纵横捭阖、一呼百应的快感在里面。
当年在网上写作是没有收益的,纯粹就是“用爱发电”。但也正因为如此,写得很纯粹,读得很痛快。真正实现了我手写我心,想说啥就说啥,写得酣畅淋漓。
2.短小精悍,古今同频
别看它块头很大,但是每一章节都在2000字左右,像章回体小说,读起来没负担。书中大量地运用推理、场景还原、悬疑等现代文学元素,读起来画面感很强,仿佛置身于电影场景。
历史古今都是相似的,很多历史故事现在读来也让人感慨不已。在胡宗宪一章中,他提到这位嘉靖年间的大臣,感情很复杂。这个人一辈子都在抗倭,是个抗倭名将,连戚继光都是他的手下。打了一辈子仗他没有死在抗倭战场上,却因为站队问题朝堂政治斗争投入大牢,折磨到自杀。自杀前留下两句诗:宝剑埋深玉,忠魂绕白云。
3.好看易读,信息量大
它的最大特点是:比正史更好看,比野史更靠谱。石悦的行文风格是幽默诙谐,读着读着经常爆笑不已。但它的内容全部取材于正史,经得起考究。
真正的历史是很深厚的,也很有趣。在石悦的笔下,276年的历史徐徐展开,一桩桩历史事件抽丝剥茧,人物丰满立体有血有肉,情节故事荡气回肠,斗争战争等惊心动魄,家国情怀让人感慨不已,轶事趣闻让人开怀。
石悦笔下的人物都很有特点,比如官迷顾秉谦,都70岁了还想着再往上爬。为了升官,带着儿子拜见比自己小18岁的宦官魏忠贤。诚恳道:“真希望能认您为父亲,不过估计您会嫌我年纪大,就让我儿子给您做孙子吧!”
为了升官顾秉谦真的是很拼呐!寥寥几笔,一个厚颜无耻的人跃然纸上,拍马屁的人古今都是一个德性。
总的来说,《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有趣、有料、有价值的好书。虽然全书有200万字,但是当年只花了不到10天就读完了,拿起来就放不下,值得反复读,很有收获。很多事情古今皆相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人性也相同,对今天的我们很有借鉴意义。
许全
这是不是要打书协的脸 看看屎尿贾
火修道人 回复 04-03 19:54
呵呵 知道的太少了
章鱼 回复 04-03 23:46
这个,真不算贬低。。。
旅行者
人不可貌相
股市狙击
爱好成了职业又赚了钱,这是多么幸运的事儿啊!
愤发屠强
说实话我当年也爱不释手!但是建议家有孩子的一定藏好这类历史小说。这类书看多了会分不清小说和历史!!!调侃与诙谐中到底能不能学习真正的历史???谨慎阅读!!
用户16xxx37 回复 04-03 07:41
是呀!那请问你写过什么书呀,有没有出版呀?你孩子教育的怎么样呀?
用户14xxx26 回复 04-03 10:01
这么说吧!教材里面的也不全部都是真正的历史,如果有一套书能让下一代燃起对历史的兴趣,那何乐不为
cnmdsa
历史事件是客观的,但记史者却是主观的。因此据史书还原历史事件是不可能的。犬行,车过,犬亡。这句就有犬主人,司机,乘客,爱犬者,美食家,路人目击者,听说者,等等的立场叙述这一事件。
Andy
明朝那些事儿的那本书确实写得好,想不到竞出自民间作者。
我有个朋友
我的明朝历史知识就指望《明朝那些事儿》了[吃瓜]
心向往之
确实是一本好书,准备买一套给我儿子看。
用户16xxx37
给我最大启示就是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历经磨难,坚守良知,知行合一,方能出人头地,从古至今,概莫如是!
佩琪 回复 04-03 13:37
当年明月对心学了解不深,这部分内容他没说透,基本就是叙述王阳明生平
饭团的美好生活
最后一张合影中的一个老者似乎是我认识的一个师长,好惊!
悲伤灬渲染流年 回复 04-03 21:34
纪连海?百家讲坛上讲的也很不错
大小王
评价标准不一样 拿狗的标准评价猴子肯定不行 怎么也成不了一条好狗
刀刻题
写的真好,九年前看惊为天人,七年前看津津有味,真的激起了我对明朝历史的兴趣~当然,自己钻研的多了,就觉得《明朝那些事儿》有些过于脸谱化了,算一点儿小瑕疵吧
用户13xxx84
闲了我也买本看看
九九
[点赞][点赞][点赞]绝对的好书
你我他
大神级
老杨
各有所长,猴子觉得鱼低等,但是猴子就是没有鱼游泳好
中秋明月
05年在网上(天涯论坛还是新浪网?忘了,但开始阅读的时间没忘)阅读,09年冬天买了一本盗版的合集,乐不释手,反复阅读了若干遍。10年又买了7本全集的正版。现在每晚通过王更新的播讲听了不计其数遍。非常喜欢。对石悦就一个词“佩服",四个字"非常佩服"。
打爆你的头
石悦不是女流吗[得瑟]
用户13xxx52
好久以前听过这个人!好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