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大王曹德旺年轻时在食堂当炊事员,他发现米总是数量不对,设局排查之下,发现是自己的同事,一个年轻的已婚女职工。
女同事苦苦哀求曹德旺:千万不要把这件事情说出去,只要不说出去,什么条件都答应。
女同事哭得十分凄楚,曹德旺心里五味杂陈,明白女同事此举是家里人口多缺吃的,没办法,才会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给家里人弄吃的。曹德旺告诉女同事,可以放她一马,但她必须保证今后再也不做偷窃的事,否则下一次谁也帮不了她。
曹德旺为什么冒险帮女同事呢?一方面,他不想因为女同事的一次错误,就把人逼到墙角断了改正的机会,当时的年代,盗取公家财产可能让女同事身败名裂甚至家破人亡。另一方面,曹德旺自己也是过苦日子的,知道女同事也是没有办法,同情她。
曹德旺一辈子也算是大起大落,风光过落魄过,什么样的遭遇都经历过。1946年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市,福建人擅长经商,有闯劲肯吃苦。曹家也有这样的基因,曹德旺的父亲经商就很成功,建国前是上海知名商场——永安百货的股东之一,曹德旺刚出生那会家境优渥,家里有不少佣人。
可惜的是,没两三年,形势动荡,曹德旺父母决定举家迁往福建老家。这期间,发生了很多的变故,曹家由富裕之家变得一贫如洗,曹母染病,日子更艰难。
由于家贫,曹德旺9岁才得以上学识字。特殊年代,曹德旺经常因为出身被老师冤枉责罚,受到班级同学的奚落嘲笑,曹德旺性子拗,辍学成了一名放牛娃,让哥哥把读过的书给自己教自己学习,养成了终身自学的习惯。
年岁渐长,为了生计,他种过白木耳,当过修理工、炊事员和果木技术员。30岁时,曹德旺进入福清高山镇玻璃厂当采购员。
由于镇集体企业,集体企业的毛病一样不少:关系户多且担任重要职位、人浮于事、制度不全执行不严格。玻璃厂历史久,但是产能低下,亏损严重,镇里急于甩包袱。
曹德旺工作不久,企业搞改革,推行承包制,曹德旺不顾众人反对,承包了玻璃厂。曹德旺在担任采购员期间,经常出差,他知道厂子的主打产品水表玻璃市场不错,这个企业的毛病根源就在于人。
曹德旺接手玻璃厂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就开掉了那些“气大活少”的关系户,谁来说情也不管用。整肃风气,健全了制度,实行绩效制,干多少活拿多少钱,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质量。玻璃厂的生意蒸蒸日上。
该仁的时候仁,比如对女同事,该狠的时候狠,比如对各种搅乱生产的关系户,曹德旺践行了一个词:菩萨心肠,霹雳手段。
有一次曹德旺外出游玩给母亲挑选了一根拐杖。坐车的时候,司机警告曹德旺:把你的拐杖拿好,碰坏了汽车玻璃,你可赔不起!
曹德旺很生气:我就是做玻璃的,还赔不起你一块玻璃?
司机回复到:这些可都是进口的汽车玻璃,单你面前这一块,就6000块钱。
曹德旺大吃一惊,问为什么这么贵,一块玻璃也就几块钱。司机说因为我们中国产不了这种汽车玻璃,只能进口。
曹德旺后来核实司机说的确实属实,很不是滋味,自己是个做玻璃的,但是中国却不能生产的汽车玻璃,价格贵还受制于人。曹德旺决心转型做汽车玻璃,生产中国人自己的汽车玻璃。
汽车玻璃和水表玻璃属于完全不同的技术,曹德旺相当于从零重新开始创业,经历了技术、人员、设备的空白艰难,倾家荡产买进口设备,到处搜罗技术人员,反复实验,终于做出了中国第一块汽车玻璃,定价只有进口价格的1/4,取名字叫做福耀,福耀中国的意思。
福耀玻璃三十多年来只生产汽车玻璃,不涉及其他领域,别人劝他做点来钱快的行业,他说:干别的就跨行了,全中国都知道我笨,做了几十年,也只做玻璃“。
曹德旺不仅让中国人用上了便宜又质量过硬的汽车玻璃,还将产品卖到了国外,工厂开到了美国。因为价格低廉质量好,还在美国打了很久的“反倾销”官司,历时几年,耗费一个多亿,终于打赢了这场官司。
和任正非一样,他们的骨头都很硬,明知来者不善,明知代价巨大,绝不屈服。
曹德旺站在名利的巅峰,做了两个让人诧异的决定:一是要求全部子女退掉美国绿卡,不能移民,他说,要想成为他的接班人继承自己的财产,必须是中国人;二是回馈社会捐献个人积蓄。从1983年开始捐款,到2021年,曹德旺个人捐款已达120亿,为全国第一人,还拿出了100亿建学校。
曹德旺在中国富豪的排行榜里从来挤不进去,他的个人财富大部分都捐掉了。但是慈善领域,他是个低调的NO.1。
有人说他是中国首善,他说不是我,是袁隆平。
曹德旺出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跟同时期出生的柳传志、任正非一样,随着大时代的巨变,一生大起大落波澜壮阔,都有着菩萨心肠霹雳手段。曾有传记作家提出来要给曹德旺写传记,他拒绝了,他说要写就自己写,那样才是真情实感。
他花了好几年时间将一生的经历写成了《心若菩提》,这里面既有从小本生意到玻璃大王的创业故事,也有自己对于人生经历教训和经验的总结,对于人生道路和人性的反思。不把人逼到墙角、放女同事一马的故事就记载在这本书中。能在名利顶端保持清醒低调,这本身就需要超越常人的智慧和清醒。
菩萨心肠霹雳手段,能明了并践行,人生也便无所畏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