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降雨量最大的地方,年降雨量达到26米,当地人是如何生存的?

国安珈一 2024-12-04 13:34:48

——【·前言·】——

世人皆知地球上有南北两极,感觉很少有人知道在赤道的附近还有一个被称为“地球雨极”的存在。

这里每年的降雨量相当于8层楼的高度!如此丰沛的降雨量没有给当地带来农业的蓬勃发展,反而却成了缺水大户。

下雨下成“海”的地方为什么会渴呢?如此神奇的地方是怎么形成的呢?

雨下到26米是啥概念

“地球雨极”就是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这里的年均降雨量超过11米,而历史记录的最高降雨量更是达到26米!绝对的极端数据。

这种降雨是如何形成的呢?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乞拉朋齐位于印度梅加拉亚邦,靠近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整个地区像一个“敞开的漏斗”,正好对准了南亚季风的主航道。季风夹带着从印度洋带来的丰沛水汽一路北上,被喜马拉雅山脉挡住后,只能不断抬升,喜马拉雅山实在是太高了,水汽根本就不可能越过山峰继续向北移动。

随着高度增加,水汽遇冷凝结后,雨水便倾泻而下。再加上乞拉朋齐所在的卡西山地呈东西走向,而其特殊的袋状地形更是将湿气牢牢锁住。

这种地理结构让乞拉朋齐成了全球降雨最集中的地方。3月至10月的雨季里,几乎每天都在下雨。仅这7个月的时间,降水量就能达到全年总量的98%。这意味着平均每个月要从天上“倒”下3米多的雨。

如果说单凭数字并没有一个直观概念的话,那我们就用城市来进行横向对比。北京一年的降雨量大约是600毫米,大概是乞拉朋齐一天的降水量。

一天就能下一年的量,乞拉朋齐的降水量有多恐怖自此可见一斑!好在当地人已经在千百年来同自然的斗争中与环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和解”。

乞拉朋齐人的雨中智慧

为了应对连绵不绝的暴雨,这里的房子跟世界任何一个地区的建筑构造都不一样。乞拉朋齐的居民大多是卡西族。

这个民族十分古老,直到现在还在沿袭着母系社会的传统,为了对抗极端天气,当地的房屋采用架空木质结构,屋顶覆盖厚厚的稻草。这种设计不仅能快速排水,还能保持房屋内部的干燥。

稻草屋顶隔热效果极佳,耐雨水冲刷性也很强,就算是被损坏之后,随处可见的稻草也让房屋的修复变得十分便捷。

有水的地方自然潮湿,所以当地也同我国许多南方地区一样有着房屋整体的架空结构,这样就可以避免地面积水带来的潮湿。

对比于整日湿漉漉的空气,晾干衣服成了当地人最难解决的问题,但是人类的智慧在这里又得到了极致的发挥,用炭火烤衣服成了当地人的天然烘干方法。

由于当地还没有进入完全的现代化,也没有已经进入我国大部分家庭的烘干机。但卡西族人也有自己的办法,他们会将湿衣服铺在竹篓上,再在竹篓底下点燃炭火,靠热量加速衣物蒸发。这种办法虽然简单,却十分有效,成了当地生活的标配。

正如前面所说,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麓,是典型的山区。绵延不绝的大雨不光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而且也带来了洪水和山体滑坡的风险,给交通出行增加了难度。

卡西人利用当地丰富的植物资源,建造了一种独特的桥——树根桥。这种桥完全由印度榕的根系编织而成,只不过建造桥梁需要的时间很长,怎么也得10至15年的正常才能完成。

不过一旦建好之后,这种桥坚固耐用的特点就显现出来了,不光能承受大雨的冲刷,还能支持50人以上的载重。现在,树根桥已经成了卡西人的独特建筑,也成了当地旅游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只不过连绵不绝的大雨给当地的农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这不光是洪涝灾害的问题,随着雨水的冲刷土壤中的大部分养料都会随水流走,水土流失的问题也十分严重。

所以这里的土地十分贫瘠,常见的农作物根本就不可能在这里存活。当地人通过修建梯田,尽最大可能的减少了水土流失的风险。

雨极的旱季难题

凡事都是过犹不及,在干旱地区的人们看来乞拉朋齐每年26米的降雨量不要太香,但这雨水多了也是烦恼。

而且对于乞拉朋齐来说,3-10月的雨季过后,当地迎来的并不是一片汪洋而是冬季的旱季,连喝口水都得去远处找。这反差之大,让人根本就捉摸不透。

归根到底还是地形的问题,乞拉朋齐的降雨量确实吓人,但这里的地形却有点无赖。

雨水落到地面根本就没有办法汇集,很快就沿着坡度迅速汇入平原中的河道,小镇附近就成了过路水神,左手倒右手,最后是一点都没留下!

再加上地表的土壤渗透力差,雨水根本存不住。雨季过后,这些雨水就“跑路”了,留下的是一片干涸的土地。

再加上近代史上大规模的森林砍伐,乞拉朋齐的土壤越来越贫瘠,水土流失也就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叠加起来,“雨极之地”每到旱季就变成了“干极”。居民们只能长途跋涉去更远的地方取水。

卡西人并不是没有想过解决办法。也修建了储水设施,政府也做了些加固水土的保持工程。可这里经济发展水平实在是有限,政府根本没有财力进行彻底的工程建设。

存储雨水的技术手段还停留在较为原始的阶段,居民日常用水更多依赖传统的水井和小型水坝。旱季时,这些设施根本就供不应求,居民生活的压力非常大。

面对寒季缺水的现状,卡西人又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有的居民创新的进行了房屋都新设计,屋顶被改造成雨水收集装置,尽可能地提高雨水利用率。

结尾

在全球极端气候事件日益增多的今天,乞拉朋齐并不是孤例。

从旱极阿塔卡马沙漠的极度干燥,到雨极乞拉朋齐的极端湿润,虽然乞拉朋齐的居民用智慧和韧性适应了极端环境,但这一切并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

雨极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它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面对自然时的无奈与力量,也激励我们寻找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更多可能性。

希望未来人们再提起乞拉朋齐时,它不仅是全球降雨记录的保持者,也是一片成功解决了水资源困境的智慧地。

参考资料:

走进“世界雨极之地”印度乞拉朋齐

2013-06-05 环球网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2022-02-08新华网

0 阅读:1083
评论列表
  • 2024-12-16 00:23

    这么多降水,,印度为什么还要在乎雅鲁藏布江水?

国安珈一

简介:欢迎关注!